鄭 艷(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
?
初中英美文學作品賞析課的開設策略
鄭 艷
(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
摘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和賞析英美文學作品,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本土英語的魅力,增大學生的詞匯量,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直接地讓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英美文學;人文素養(yǎng);英語教學
在開學第一節(jié)課,我們就在任教的七年級兩個平行班(每班 50人)分發(fā)了學生對開設英美文學賞析課的調(diào)查問卷,并對收回的100份有效答卷進行了統(tǒng)計,只有 20%的學生在小學階段了解過部分英美文學常識,但由于七年級孩子的特點,他們喜歡并且愿意接受新鮮事物,92%的學生希望開設英美文學作品賞析課。
新課標要求,21世紀是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tài)度,只注重英語知識本身的教學,忽略對學生英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發(fā)點是只把英語看作為考試工具,而忽略了它作為語言,最重要的特點應該是交流。這種遠離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的教學態(tài)度,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只有從實際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學好英語,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為從新的年級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每周固定安排一節(jié)課開設英美文學賞析課。
文學作品中有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能夠顯示特定時期內(nèi)現(xiàn)實社會的價值取向和人間生活百態(tài)。[2]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和賞析英美文學作品,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本土英語的魅力,增大學生的詞匯量,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直接地讓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把全班50名學生按照座位就近原則分成8組,有6組成員為6人,另外2組成員為7人。分好組后,讓學生們選一位本組內(nèi)英語基礎最好的學生做小組長,并且告訴學生以后所有的英語學習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完成后,讓英語課代表統(tǒng)一安排購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書蟲系列作品,先從入門級的十本書開始閱讀,有《紅酋長的贖金》、《生存游戲》、《霧都疑案》、《亞瑟王傳奇》、《亞瑟王朝里的美國人》、《吸血鬼獵手》、《逆戟鯨》、《白色巨石》、《把錢拿出來》、《俠盜羅賓漢》這十本英漢互譯的書,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3]但是書買回來之后該怎樣帶學生讀?該怎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喜歡讀呢?
(一)閱讀習慣培養(yǎng)。老師在課前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比如理解文章大意,理解邏輯關系、理解指代關系、猜詞、略讀、跳讀、評價閱讀內(nèi)容等都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通過長期訓練培養(yǎng)出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每個學習小組定出一位資料員,建議資料員利用便捷的網(wǎng)絡途徑,查詢所讀英美文學作品的作者背景資料及創(chuàng)作背景,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資料員每周都由不同的學生擔任,這樣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得到鍛煉,可以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學生們在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大膽的預測,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二)整體把握,深入閱讀。讓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先預習作品課文的相關章節(jié),畫出不懂不會讀的單詞,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到英語課代表及學習小組的小組長那里。課代表及小組長先自己借助工具書查閱,最后再向教師匯報并確定較難單詞的讀法。在課堂上課代表先把要學習的相關章節(jié)帶領學生們大聲朗讀一遍。然后,留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組內(nèi)自由朗讀,此時組員有不會的內(nèi)容,小組長就要給予幫助輔導,輔導較難單詞的讀音。學生一開始容易在閱讀過程中糾纏生詞的直接意思,不建議他們用工具書查閱詞義,而是要求他們在課堂上通過組內(nèi)討論,采用猜測詞義,推理判斷,上下文尋找線索等方式討論出生詞在文中的意思。
(三)尋章摘句,劃出關鍵詞。在閱讀時,應該提醒學生有意識地擴大閱讀的廣度,把逐詞逐句的點式閱讀變成一次掃描一句的線式閱讀,并且把看到的東西迅速報告給大腦,形成“眼腦合一”的較快的反應能力。切不可在個別難懂的詞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個別難懂的詞句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和構(gòu)詞法去猜測,去推斷。對個別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再看幾次,所以一定要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線索是文學作品中的網(wǎng),而關鍵詞就是這張網(wǎng)中的結(jié)點。為了讓學生抓住文學作品中的知識結(jié)點,讓學生再花5分鐘的時間進行個人默讀,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畫出關鍵詞,形成線索,最終從整體上把握文學作品內(nèi)涵。
(四)細節(jié)理解,完成閱讀任務。為了幫助學生從細節(jié)上更加深入的了解文學作品,給他們布置了一些當堂完成的閱讀任務。
(五)讓作品走上講臺。初中生的特點就是愛動,喜歡表現(xiàn)自己。因此,他們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所學的文學作品表演出來。他們可以按照原文內(nèi)容表演,更可以大膽改編。每個小組都要走上講臺進行自己獨特風格的展示。通過精心準備道具,分角色,背臺詞,可以極大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并且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4]
英美文學作品賞析,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讓他們更加直接的感知英美文化,感受英語語言的真正魅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及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讓他們真正愛上英語。
參考文獻:
[1] 謝文山. 外語自然教學法 [M].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15.
[2] 馮奇.外語教學與文化 [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36.
[3] 趙霞. 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J]. 新課程:上旬,2012(1):61.
[4] 梁建秀.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論壇:社會教育,2005(S1):125.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6)02-0107-02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項目:阜陽師范學院校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015JYXM29)。
作者簡介:鄭艷(1983-),女,安徽潁上人,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一級教師,學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