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珍
摘 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國中學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必然要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效果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緊密相關。課堂教學采用綠色評價,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重視學生認知發(fā)展,還重視學生個體的思維方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難以進行定量評價的素養(yǎng);既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又注重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評價實施中的重要作用、重視評價對象的主觀能動性是綠色評價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中學 課堂教學 綠色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指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中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進程或采取補救措施。
一、中學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轉變的現(xiàn)實背景
目前,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中學課堂教學評價僅注重對學生認知的評價,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以考試成績?yōu)楹饬康囊罁?jù)。根據(jù)考試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容易使考試在中學課堂教學中起著導向性的作用,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則為考試而教。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易對學生產生偏見,特別是容易歧視后進生,另一方面容易導致中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與當代學生評價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
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效果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緊密相關。良好的評價方式,會使中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影響;相反,不當?shù)脑u價方式,則容易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不信任感,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對于深化我國的教育改革、加強學校的科學管理、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已經(jīng)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國中學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構建和實施一種新型評價方式——綠色評價。綠色評價是一種突出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和自我表現(xiàn),既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又關注品德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方式。
二、中學課堂教學實施綠色評價的價值分析
1.綠色評價既注重過程性評價,又注重終結性評價
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既包括具體的每一堂課教學全過程的評價,也包括各學科教學中的全程評價。其中,具體每堂課教學全過程的評價,主要采取的是過程性評價方式;各學科教學全過程的評價,則主要是通過考試等手段來測量學生學科學習的學業(yè)成績,體現(xiàn)為終結性評價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兩種評價方式缺一不可。
然而,在中學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即終結性評價,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都一味地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造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過程性評價運用很少。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籠統(tǒng)的總結評價,對于學生具體的優(yōu)勢和不足,終結性評價是無法真正衡量出來的。終結性評價無法具體地去考察學生思維、自然領悟力、情感和價值觀的動態(tài)運行情況,對于學生更具體地了解自己,并沒有多大的幫助;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學習動機等,單憑學習結果也無法準確衡量。
與注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不同,過程性評價方式具有情境性的優(yōu)點。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操作技能。由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是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完成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更能詳細、具體地反映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學習潛能等。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這類評價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有助于教師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也應當是一個動態(tài)的評價,而不是一個總結性的固定的結論。因此,課堂教學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僅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方式,實施一種既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效率又關注學習結果、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新評價方式,即綠色評價。
2.綠色評價既注重認知能力的提高,又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學業(yè)至上的思想指導下,學校為追求升學率,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唯一指標就是考試成績,導致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按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對學生的認知成果進行檢驗,而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態(tài)度。事實上,只重視認知能力的評價給中學生心理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教師不能回避的現(xiàn)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以認知結果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一些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受老師批評后,易形成退縮、膽怯、封閉等心理障礙。特別是有些中學生由于在課堂中受到這種不當評價的影響,對教師的任何評價都有恐懼癥,長此以往,這類只注重認知能力的評價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影響學生的心靈成長與自我發(fā)展。
因此,評價不僅要考慮學生個體的學習行為,還要考慮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應時刻考慮自己的評價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更須采用正面的、鼓勵性的評價來增強學生戰(zhàn)勝學習困難的勇氣。課堂教學評價采用綠色評價方式,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重視學生認知發(fā)展,還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個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難以進行定量評價的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綠色評價既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又注重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有些教師習慣于單向灌輸。中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深入觀察和全面了解學生,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和進步以及學生學習的進展及變化,把握學生學習的整體動態(tài)過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輸。教師可以通過實施評價來向學生傳遞課堂教學的重要信息,讓學生清楚自己該學什么,該采取何種學習方法,該達到一個怎樣的學習效果。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若能更多地去肯定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個性,并給予適當?shù)墓膭?,有助于學生產生自我認同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綠色評價具有導向意義,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中學生大多喜歡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己,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厭煩沉悶課堂氛圍,厭煩教師照本宣科,對所謂的標準答案盲目信任程度也在不斷地減弱,而且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他們所具有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也會得到不斷的發(fā)展,越來越希望得到他人更多的理解與尊重,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這種變化,不做出相應的努力和調整,那么教師的權威在學生的心中就會一點點地喪失。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中,教師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綠色評價,教師則將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更能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三、中學課堂教學實施綠色評價的有效方式
1.制定科學評價標準,構建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只有保證評價的客觀和準確性才能起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為避免教師在中學課堂教學中實施評價時的主觀隨意性,制定恰當?shù)木G色評價標準和建立促進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綠色評價體系是教師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綠色評價的前提條件。
首先,為保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中學生有效實施綠色評價,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評價標準。課堂教學中實施的綠色評價標準一方面必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針對中學生實際特點和個體成長的要求來制定;另一方面必須具有指導性,能有效地指導綠色評價體系真正得以實施而不流于形式。
其次,須構建一套科學有效、反映課堂教學目標并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綠色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必須有較強的指導性,能指導教師如何運用評價來促進教學。對評價體系中的每一項內容,教師都必須了如指掌,以便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評價體系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密切結合教學的實際,具體操作中能體現(xiàn)一定的彈性。讓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實際的不同而做到靈活地處理和把握。評價體系應有較強和較易的可操作性,應對課堂教學起到一個促進而不是干擾作用,評價體系不但要能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體系如果操作性不強,會分散教師的教學精力,導致他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更好地進行評價,而不是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學上。
2.提升教師評價技能,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對中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是中學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中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及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都會受他們對教師的感覺的影響。而學生對教師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又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shù)挠绊憽?/p>
首先,教學講究因材施教,評價也須因人而評。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期待與學生本性之間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差距,這需要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而且還要有較高的評價技能,能從根本上去反思課堂教學的評價,反思學校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幫助中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教學。教師對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及已有的知識結構應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盡管年齡都差不多,但在感知、思想、記憶和想象等各項能力上存在著差異,而且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表現(xiàn)各異。
其次,教師的評價技巧不可忽視。教師須克服把對個別學生的偏見帶到評價中,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的指責、嘲諷或一味的偏見不僅是給被評價的學生,而且也會給同班的其他學生傳遞著某種信息,導致被評價學生遭到其他學生的輕視和冷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須有激勵作用,中學生能否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知識與教師對他們評價上的肯定和認可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激勵評價的同時也須掌握分寸,如果評價過高則會使學生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明白哪些方面還須改進,相反,如果評價過低則易使中學生排斥課堂。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重視評價對象的主觀能動性
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不能簡單地定位為只利用評價體系來對中學生進行評價,而應當更多地考慮如何以全面、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和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釋放,如何讓他們更多地擁有成功而不是失敗的體驗。
首先,強調對學生的尊重,突出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要側重于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及時給予鼓勵和鞭策,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自我認同感,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因此,教師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還要找出不足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都能得到積極的關注,讓中學生善于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使所有學生都樂于積極地參與。
其次,體現(xiàn)“以生為本”,滲透對學生的人性關懷。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持有一種理解的態(tài)度,讓學生更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一個知識的被傳授者,更是一個具有主體性質的個體,他們對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僅是被動地接受,也會主動地進行思考、批判和篩選。為使中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學習,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中學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教會學生自我激勵,讓學生充分表達自我、展現(xiàn)自我,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愉悅和成就,而不是壓抑和被輕視。
總之,綠色評價是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新型評價方式,在中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綠色評價是現(xiàn)行中學教育評價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闞維.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框架的實證研究——以北京市兩區(qū)中學問卷調查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3(1).
[2] 史曉燕.現(xiàn)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評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
[3] 丁朝蓬,梁國立,Tom L.Sharpe.我國課堂教學評價研究概況、問題與設想[J].教育科學研究,2006(12).
[4] 劉華.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