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念
跨時代、超越生命與靈魂的本質(zhì)、寓言式、命運無休止的輪回……這樣一系列的詞語都不足以概括出《百年孤獨》這部曠世巨作的主題,無論是它糾葛的人物關(guān)系(血緣關(guān)系與感情關(guān)系),還是荒誕詭譎的超自然現(xiàn)象都讓不少讀者止步。
思索著品讀全書,厘清七代人的發(fā)展軌跡,不禁長嘆一口氣,書中所描述的一切仿佛都是馬爾克斯在溫馨的午后做的夢一般,這個經(jīng)歷了百年的家族就這樣悲涼地落下了帷幕?;蛟S只有這樣的銷聲匿跡——整個家族的滅亡才能更加升華出孤獨的意味。
死亡與孤獨如影隨形,鬼魅一般飄浮在馬孔多的上空中,與其說是孤獨造成了死亡,倒不如說是死亡成就了孤獨。孤獨是這本書從骨子里滲透出來的味道,個體的孤獨、家族的孤獨、整個小鎮(zhèn)的孤獨到全拉丁美洲的孤獨。孤獨的根源有人性的冷漠、社會的貪婪、民族的混亂,但他們的終結(jié)只有一個——死亡。
比較典型的就是蕾貝卡的自殺式死亡,在親手扼殺了自己的愛情之后,她選擇將自己放置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冷靜自持,幾十年都不曾走出過那間屋子。沒有人知道那個血腥味蔓延到久久難以散去的午后,具體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不過可以想象的是她最終也沒能逃脫自己那摳墻啃泥巴的原始生活方式。她將自己活埋在這個曾經(jīng)與愛人同時也是自己的哥哥度過美好時光的充滿血腥味的屋子里,等待死亡的到來,解脫這孤獨而罪惡的一生。蕾貝卡曾經(jīng)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但是她身體里的嫉妒與孤獨生生地把別人排斥在外,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同時也是整個家族的人所都具備的悲劇性因素,而蕾貝卡則表現(xiàn)得更加的明顯,與外界疏離幾十年,一個人真正的死亡并不是指肉體的僵硬與冰冷,而是被人們所遺忘。從這個角度上看,蕾貝卡或許早就死亡了,只不過是她的孤獨使她不可能主動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她近乎病態(tài)地沉浸在自己營造的空間里,只能肉體的死亡帶她達到永恒的孤獨。正如書中的結(jié)尾所說:馬孔多這個鏡子似的城鎮(zhèn),將被颶風從地面上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對于這個結(jié)尾有兩種解讀,一種較為積極,百年孤獨的家族這種無休止的悲劇性命運輪回終會停止,整個拉丁美洲將會迎來新生;而另一種則是用整個家族真正的死亡來無限放大孤獨的內(nèi)涵,展現(xiàn)出民族的落后自守與愚昧無知,讓悲劇性成為全書的感情基調(diào)。
蕾貝卡的死亡也并不是特例,與之相對應的是阿瑪蘭旦詩意的死亡,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不出意料的都異于常人。第二代阿爾卡蒂奧死于神秘的槍殺、奧雷米亞諾上校的十七個兒子在同一天遭遇暗殺、蕾梅黛絲的升天、梅爾加德斯的幾度死亡等都在某種程度上糾結(jié)于他們性格上的悲劇性——孤獨。據(jù)馬爾克斯本人的回答,他們孤獨的原因是不懂愛情,不通人道。縱觀七代人的發(fā)展脈絡(luò),中間都摻雜著亂倫、暴力與貪婪。按照這種說法,作品似乎是在表達世間唯有愛,才能化解悲劇的宿命;唯有愛,才能帶領(lǐng)人們擺脫黑暗走向光明的未來。
既然人的死亡是孤獨的另一種表現(xiàn),那么牲畜也一樣?!澳概0?!繁殖吧,生命短促??!”這是奧雷米亞諾第二的名言。迅速繁殖的牲畜給家族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這使他沉浸在極度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中,享樂主義成為他的人生信條。最后牲畜們悄無聲息的死亡帶走了所有的金錢,奧雷米亞諾第二用他的生和死解讀了人生的無常。從精神層面上看,奧雷米亞諾第二看似生活得快樂幸福,有一個女王妻子和一個溫柔的情人,但是他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從未得到什么。正是因為內(nèi)心的空虛才讓他肆無忌憚地揮霍著大量不勞而獲的錢財,仿佛偶像劇中的花花公子們看似流連金錢與美色,但只是因為內(nèi)心的寂寞而已。牲畜的大量繁衍給了他富足的生活,使他的物質(zhì)世界暫時麻痹了精神世界,但是牲畜的突然死亡打破了這一平衡,這讓奧雷米亞諾第二猝不及防地陷入了困窘——孤獨。雖然他有意地掙扎過,但都是徒勞,最終還是一病不起地去了,逃不脫宿命套在家族里的枷鎖。那么,作者設(shè)置牲畜出人意料的大量繁衍和迅速消亡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用心不可不謂是良苦。
人,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種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個體的獨立意識雖然偶爾會將自己與他人隔離開來,但只有團結(jié)起來才能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偶爾的享受一下孤獨是一種韻味,但若是被這種孤獨感所反噬,最終也只能走向死亡這一條路。
(作者系武昌理工學院漢語言系學生,指導老師錢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