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春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學生能夠閱讀感悟,需要發(fā)展學生思維。作為閱讀教學需要思考和實踐的是讓學生在語言運用中發(fā)展思維,本文所做的閱讀教學在學生語言運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相關(guān)思考,值得借鑒。
【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語言運用;發(fā)展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閱讀教學感悟之必需,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思考這樣的問題,也多在進行這樣的實踐中進行反思。比較有意義地感悟到的問題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應(yīng)當離不開學生對文本語言運用的實踐?,F(xiàn)拙于筆端,力求能夠獲得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語言運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需反反復復讀文
閱讀教學,需讓學生能夠閱讀感悟,但必須建立好比較理想的感悟基礎(chǔ)。學生感悟的基礎(chǔ)是什么?是教師的反復引領(lǐng)和點撥?不完全是!平時的閱讀教學實踐比較能夠證明的是,小學生的閱讀感悟其基礎(chǔ)應(yīng)當是學生的讀,是怎樣的讀?就是反反復復地讀??赡芪覀兌紩羞@樣的想法,小學生的讀已經(jīng)是夠意思的,讀得不少了的。是讀得不少還是讀得很少?不可輕易定論,說讀得不少,那是學生無效讀得多,說學生讀得少,那是學生有效讀得少。對學生的讀,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是高手,也是楷模,我們需要向先生學習。其實先生的方法并不神秘,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妙招,只不過是不放棄對每個學生的關(guān)注,只不過是傾心于對弱勢群體學生的關(guān)注。只要聽過先生課的,只要看過先生上課之實況的,都為先生所教學生閱讀感悟功夫之深而拍案叫絕。先生所教學生閱讀感悟能力之深,并非先生所教學生智力是何等的聰慧,而是來自于先生讓學生反反復復讀書的砍柴之功。人們發(fā)現(xiàn),先生的范讀是那樣的空中傳情;他緊緊盯住一個個看似很有問題的學生。學生就是在如此的朗讀上生成智慧,在集體的智慧上蕩起自己思維的漣漪。如教學《鞋匠的兒子》,學習先生讓學生多讀,多關(guān)心弱勢群體學生的閱讀,讓每個學生都去反反復復地 讀書,學生則比較理想地發(fā)展起自己的思維,深深感到林肯人格魅力的偉大,也深切認識到作為一個人所必須具備著的品格。
二、語言運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需實實在在悟文
小學語文教材篇目都是些比較短小精悍的篇目,雖然是那樣的短小,但也都是些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梢院敛豢鋸埖卣f,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篇目圍成一個便于學生閱讀感悟的姹紫嫣紅的園圃,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篇目也就成為一座積聚眾多資源的富礦,那樣的美甲勝天。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所接觸的是一個個小學生他們是那樣的天真稚嫩,感悟能力也不是很強。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讓學生去閱讀感悟,應(yīng)當說閱讀就是硬道理。閱讀教學的優(yōu)劣最為起碼的當是看學生自己感悟到什么?又感悟出多少?能夠感悟得比較深廣,那則應(yīng)當承認閱讀教學課堂是有效的,也是比較成功的。所以,語文教學語言運用中的發(fā)展學生思維則必須讓學生能夠神游于語言文字中,起到比較實在感悟文本的效果。在平時閱讀教學學生的交流活動中,我們能夠有意識的看到的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所交流的語言雖然許多有著不著邊際之嫌,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學生所交流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且顯得十分的鮮活,沒有什么裝腔作勢。譬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是詩圣平生少有的快詩,學生平時多接觸的是詩人關(guān)注同情廣大勞苦大眾的充滿現(xiàn)實描敘的作品,當學生讀起這樣的快詩,則感到比較突兀、新奇。學生也大膽地發(fā)表著自己內(nèi)心的看法,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所交流的甚至就是內(nèi)心深處的看法。學生所說的還有的竟能讓學生乃至整個課堂變得啼笑皆非,但作為老師應(yīng)當是感到無比之欣慰的,因為從學生不著邊際的交流中看到學生真實感悟的希望,看到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感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情形將為期不遠。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說得比較白一點,就應(yīng)當去追求這樣的境界,也應(yīng)當完全去求得這樣的境界。
三、語言運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需真真切切表文
平時的閱讀教學,我們多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感悟,也多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討論的閱讀感悟。從平時學生所交流的情形看,應(yīng)當還是能夠獲取理想意義上效果的。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總在追求表達上的語言優(yōu)美和內(nèi)容上的意義深刻。應(yīng)當說小學生這樣去表達自己的見解本也無可非議,但竊以為長此以往不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也不會真真切切地表達,那將可能逐漸地形成不了自己閱讀感悟的真實語言,當然也就逐漸地形成不了自己真實的感悟。因為學生自己感悟的不去表達出來,感悟的作用何在?所以,在平時,讓學生去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感悟出自己真實的情感;讓學生去交流,要求學生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悟。對作品中的人物是同情就表達出同情,是喜歡就表達出自己的喜歡,是憎惡就表達出自己的憎惡,一切都必須使得所交流的是真真切切的。譬如教學《海倫·凱勒》,這是一篇充滿著艱辛與愛的作品。教學時,利用一定的直觀形象和具有類比性的資源材料輔助學生去品味語言文字。應(yīng)當說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成功的,尤其是對海倫·凱勒之艱辛的感悟,她失聰失明,給人生將會帶來沉重的打擊,在生活方面也是完全意義上帶來不便。而就在老師和父母的關(guān)懷下,她不屈不撓地奮斗,終而光輝一生。閱讀感悟時則有學生這樣嘰咕起來,既然已經(jīng)是夠不幸的了,為什么還要去那樣的不懈追求,給自己帶來更多的不幸呢?還不如小時候?qū)⒆约航挥韪改福L大和年邁后將自己交予社會不就得啦。學生這樣的感悟似乎比較缺失理想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那是學生比較實質(zhì)意義上的感悟和表達,更是學生思維的真實體現(xiàn)。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在學生語言運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得以實現(xiàn)的。需要我們?nèi)ケ容^理想地形成自己的智慧,需要我們?nèi)ジ冻龊顾托难?。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意義上的反思,是很難獲取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諸多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成向陽.送語文回自然 [J].語文教學通訊 2015.2D
[2]孫紅果.朝花即拾 [M].現(xiàn)代出版社2015.5
[3]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