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新琴
摘 要:賞識與批評,就像幫助孩子謹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這兩個看似極端的評論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愛。
關(guān)鍵詞:幼兒;教育;恰當;“賞識”;“批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賞識與批評,就像幫助孩子謹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這兩個看似極端的評論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愛。
美國著名作家、劇作家巴迪8歲的時候,創(chuàng)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詩,他興奮地將詩歌拿給父母看。巴迪的母親一念完那首詩就眼睛發(fā)亮,高興地嚷著:“精彩極了!”而他的父親則搖搖頭評價說:“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在巴迪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就是這樣常常以“精彩極了”鼓勵他,這成為他寫作的動力,而父親的“糟糕透了”則時時提醒他注意不斷學(xué)習(xí)、總結(jié)和提高。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語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賞識和批評是良好的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長中發(fā)揮不同作用,無論缺乏哪一個,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今,隨著教育觀的改變,“賞識教育”引起了重視,而忽視“批評教育”。
一、“賞識教育”過多,使孩子迷失方向,不能面對挫折
賞識教育不是表揚加鼓勵。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jié)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指明孩子發(fā)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次玩水槍的活動,孩子們都帶來不同款式的水槍,吳迪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刀式水槍”。男孩子們都來到吳迪身邊,個個都羨慕的看著吳迪的水槍。這時周志鑫向吳迪借水槍,吳迪把槍給了他,也許刀式水槍是太吸引人了,一向表現(xiàn)很好的他居然把水槍占為己有,孩子們都來為吳迪告狀。教師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寶貝這樣做是不對的,應(yīng)該把水槍還給吳迪。周志鑫也不回應(yīng),對老師又踢又打,大哭大鬧起來,并且從這天開始每天上幼兒園總是哭鬧,在幼兒園里也是不斷惹是生非。
從案例來看,其實不是批評惹的禍,問題的根源教師平時關(guān)注“賞識教育”過多,而“批評教育”嚴重缺失,使周志鑫長期包裹于“賞識”的真空下,養(yǎng)成了虛榮,任性的不良個性。
適當?shù)摹百p識教育”可以使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但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而看不到孩子的缺點,不批評指正,就會使孩子迷失自我的方向。如果回避批評與困難,會使孩子缺少應(yīng)有的抗挫折能力與社會適應(yīng)能力,我們的教育也會成為虛弱的、脆弱的、不完整的教育。
二、“批評教育”過頻繁,孩子會喪失自信
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負責任的教育,而“批評教育”是一門學(xué)問,也是一門藝術(shù),它體現(xiàn)了教師良好的素質(zhì)。
文杰是個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每天一到幼兒園“壞事”不斷,不是爭搶玩具就是毀壞物品,洗手時他把水灑在他人的衣服上、臉上,自由活動時不是打人就是向他人吐痰,正因為這樣,每天少不了老師的批評和訓(xùn)斥。剛開始老師批評他時,態(tài)度還不錯,可一段時間后,他學(xué)會和老師頂嘴、狡辯。有一天他爸爸問他班上那個孩子表現(xiàn)不好,他坦率的說“就是我?!卑职謫査麨楹我霾还缘暮⒆樱f:“反正老師認為我最不乖,最愛批評我了?!?/p>
過多的批評,使文杰不理解,老師和同學(xué)們都討厭他,引發(fā)了與老師、同學(xué)的感情對力。事實證明被人或集體厭棄的孩子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離我們預(yù)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
三、恰如其分的批評,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1、批評要以“公正心”為準則
孩子的認知水平畢竟有限,講的太多,孩子就會感到一頭霧水。因此,教師在批評孩子使就事論事,不能因為某個孩子平時表現(xiàn)好,就對他寬容或視而不見,更不因為某個孩子經(jīng)常犯錯誤就對他嚴厲有加。否則孩子就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做同樣是事情老師沒有批評他卻批評我,老師偏心,不喜歡我。
2、批評要以“愛心”為基礎(chǔ)
批評是為了讓孩子明辨是非,改正錯誤。因此,不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教師應(yīng)該懷著一顆寬容的去接納孩子。此外,還要讓孩子明白老師對他的愛。
3、批評要以“細心“為出發(fā)點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是細心觀察孩子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施以批評。二是細心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根據(jù)不同動機對癥下藥。三是細心挑選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進行批評。
4、批評要以“恒心”收獲“結(jié)果”
教師有持之以恒做好教育工作。孩子糾正錯誤是一個漫長的反復(fù)過程,要使批評產(chǎn)生效果,需要后繼措施,堅守孩子與自己的約定,對孩子的點滴糾錯行為進行表揚,從而逐漸使孩子他律轉(zhuǎn)化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