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圣春
【摘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ESP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關注和認可。本文根據目前獨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適合獨立院校英語教學特點的EGP+ESP的教學模式。EGP與ESP兩者的有效結合,符合獨立院校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獨立院校 EGP+ESP教學模式 應用型人才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基本都以基礎英語教學為主,重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而對于專業(yè)用途英語則涉及甚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fā)展,英語已成為了重要的對外溝通的工具,面對各行各業(yè)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現狀,高等院校必須滿足人才市場需求,培養(yǎng)既有專業(yè)技能又不缺乏基礎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將基礎性的通用英語(EGP)教學和專業(yè)化的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就勢在必行。
二、獨立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
獨立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主要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但多數獨立院校英語教學課堂沒有以此為目的進行目標性教學。突出的問題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基礎薄弱。學生進入獨立院校的門檻較低,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多數學生的入學成績集中在60分至90 分范圍之內。詞匯學習并不扎實,系統(tǒng)語法知識相對缺乏。其次,教學模式傳統(tǒng)。目前,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詞匯、段落、翻譯、語法”,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學生對教師與教材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缺乏主動性。盡管學習了幾年的英語,但仍無法順利地進行日?;緯?,更談不上具備翻譯合同、介紹產品說明等相關的英語應用能力。最后,課程設置單一。多數獨立院校英語課程的學習時間一般為2年。在教學的過程中,仍以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為目標,一味地偏重基礎英語教學,應試傾向嚴重。
三、EGP+ESP教學模式定義
EGP+ESP教學模式是指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將EGP與ESP相關內容結合的語言教學形式,是EGP向 ESP過渡的銜接性教學。其特點是: 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發(fā)展緊密聯系;課程設置與實際交際情景相適應;目的是為學生掌握與專業(yè)相關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服務,為今后學習專業(yè)英語和工作做好準備。這樣的課程模式,既不是傳統(tǒng)上純粹的基礎英語課程,也不是完全專業(yè)化的ESP課程。它是與學生未來職業(yè)情景密切相關的、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為宗旨的,有職業(yè)導向的英語課程模式。
四、EGP+ESP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實踐
1.教材。EGP+ESP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對ESP教材進行優(yōu)化配置。由于高校目前普遍推行的是EGP教學,沒有適合我國各專業(yè)和學科ESP教學的教材。另外高校開設的專業(yè)英語課選用的教材一般都是專業(yè)課程的英文教材,主要強調的是專業(yè)知識,而不是相關的語言學習知識。因此,教材缺乏系統(tǒng)性、階段性和連貫性。為適應EGP+ESP教學模式的推行,教師首先應對學生進行需求分析,選擇以行業(yè)部門目標任務為基礎、情景為主線的教材,并且教材內容專業(yè)性不宜太強。由于現有的ESP 教材較為缺乏,教師還應該編寫一些深度和廣度適宜的學習材料。
2.教師。由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長期實行EGP,幾乎沒有教師可直接轉向ESP教學。目前,多數獨立院校的做法是選派英語功底好的專業(yè)課教師擔任ESP的教學任務。但是,ESP課程中,還需從語法、語用、語篇等角度分析不同專業(yè)英語功能語體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因此,還需對這些專業(yè)老師進行語言水平、技能、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另外,可以培訓現有的英語教師,不過由于擔任ESP教學的老師不僅要英語好,還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這使得現有的英語老師多少有一些壓力。但是,ESP教學雖然涉及一些專業(yè)知識,也不應太深,英語教師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不過上崗前需要進行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和培訓。
3.評估方法。要成功地推進EGP+ESP教學模式,還需要有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既然ESP可以看作是EGP的延續(xù),ESP教學評價上完全可借鑒EGP,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具體做法應有差異。ESP的形成性評價應以改進為目的,這對于及時發(fā)現ESP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改善教學進程、提高教學質量及效果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終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結束后,為了解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而進行的評價。ESP的終結性評價應從專業(yè)需求出發(fā),以實用為導向,強調評價學生的語用能力,具體可采用撰寫論文、研究成果報告、口頭答辯等多種形式。
五、結語
現代教育制度的改進與學習者的需求會自然而然地促進教學方法的調整。EGP+ESP 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復合應用型的英語人才,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符合學習者的要求。在實踐中,我們還應不斷探索,使這一教學模式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2]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
[3]李瑞.高等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資源整合探索[J].科技資訊.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