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容
智者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蹦苁箤W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此,教學中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中,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才會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fā)展,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fā)表見解,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積木”活動中,學習小組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拼成的形狀各種各樣。教師再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萌發(fā)了創(chuàng)新意識。在“隨意拼”活動中,讓學生利用各種實物和立體模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拼出了火車、大炮、坦克、長頸鹿、機器人等物體形狀。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使學生在嘗到學習樂趣的同時,又激發(fā)了求知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W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較窄,在用數學的實踐活動中,我多采取模擬現(xiàn)實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活動內容,如跳繩、踢球、賽跑等,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以親切感。
總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二、應用恰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興趣
1.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激發(fā)學習的動機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現(xiàn)代人生存的需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于學習、終身不斷地進行學習。
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fā)現(xiàn)、獨立解決問題、善于思辨、習慣于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fā)自己的智力、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問題的現(xiàn)成答案,自己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就失去了“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好動是兒童的主要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數學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應用恰當的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0的認識”一課時,先給學生講一個關于“0”的小故事:在數字王國里,一群數字在比大小,都說自己大,“9”說:“我最大,你們誰也比不過我”。當時誰都不說話,“1”悄悄拉著“0”走到“9”的面前,“9“看了看,紅著臉,低下了頭。此時,我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同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了這節(jié)課。
(2)引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注意。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圓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形的實物接觸得也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有關的知識,對圓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此時問學生“究竟什么叫做圓?”,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3)給予成功的滿足。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fā)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正如原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p>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yōu)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一般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地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yè)、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總之,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爾后,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技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一句話,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他們常常對新穎的東西感興趣,對運動變化的東西感興趣,對相互矛盾的東西感興趣,對笑話、幽默故事感興趣,對美的東西感興趣,對實驗、操作感興趣,對競賽和游戲等感興趣。以培養(yǎng)學習興趣為核心,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