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瑩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時代的發(fā)展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就要求在工作中必須充分認識“生本教育”的內涵,雖然是外語教學,同樣離不開教育觀念的轉變,本文著重探討了當前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生本教育,加強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目的在于:更新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的觀念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生本教育;理念
我們都知道,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生本教育主張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fā)展。而現在的教育也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生本教育”的實施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一場深刻革命,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大進步。它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激發(fā);著眼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和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位學生和教師。我們要把活生生的學生作為教育的資源,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工作,教師不應該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該是學生的助手,把學習這件事真真正正的交給學生,當學生需要的時候你才出現,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去提出,并嘗試解決去做。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題是關于假期及其相關的活動,我讓課代表主持,就假期活動分組匯總,課代表用英文設計一些問題,很符合實際,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當然,在活動中把本次主題的Targetlanguage列在黑板上,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語言,并對不會的單詞和句子提供幫助。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責任,學會主動積極地學習。
二、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建立合適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教學模式很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建立合適的教學模式,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一般而言,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進行Go for it 七年級下冊Unit 3 Section A的教學之前,先提問如下幾個問題:①What does your brother look like ? ②Is he tall? ③Are you tall? ④Who is taller, your brother or you? 這樣,讓學生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全體學生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tài),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其實,在新課開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的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各小組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題的形式;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基本上能正確回答問題,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回答不夠完整,這時,教師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設問、答疑。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學生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們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通過學生自學,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xié)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三、開展活動,增強生本教育的實效性
在教學的同時,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對中學生進行生本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對完成中學教師的教學任務起著不可替代的補充作用。比如,組織英語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用英語交流,激發(fā)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內容,如口語交際活動,英文歌曲學習活動,學生社團活動,英文演講活動,詩歌朗頌等等。多種多樣的組織層次,有全校性、全年級或全班的,也有小組的等。這些活動既發(fā)揮了學生特長,又增加了學生樂趣,無不閃爍出生本教育的光輝。
最后,生本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
英語教學中堅持生本原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我們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要調節(jié)好學生的言行。在生本教育中,我們要更加尊重和愛護學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說”中指出:“青少年時期的需要主要處于愛和歸屬的層次。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社交、歸屬、認可、得到愛和給予愛、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等”。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尊重學生的人格,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鼓勵他們勇于實踐,積極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
總之,在生本教育中,我們要放開思想顧慮,放手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把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發(fā)掘出來,就會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生機,煥發(fā)出活力,推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素質,完成教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