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無論什么模式的教育理念,物理仍然并且一直會是學生認為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新課改已經十年有余,在全國不同省份采取了花樣百出的新課改教學模式,到底怎樣才是適合我們這樣的農村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農村學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與條件下與先進的省市學生競爭,是擺在我們農村學校一線教師面前不能避開的課題,我們也責無旁貸。在本文中,筆者就關于我們面臨的問題以及我們正在采取的措施淺談幾點不成熟的見解,希望能給同仁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模式;磚混式教學;框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84
一、新課程改革下的高考模式對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困惑與挑戰(zhàn)
1. 在高考模式中考生因為物理的“難”望而卻步,敬而遠之
無論高考模式怎么改革,物理就是那么難,社會科技對物理要求就是那么多、那么高,這是客觀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多個省份采取的是對高考科目的任意選擇,從而帶來一個不可避免并且頗為尷尬的局面:高中物理太難,學生千方百計地想避開,但是一些比較有名的高校,或者某些高校里比較優(yōu)勢的專業(yè)卻硬性要求選修物理,我們的考生,好不容易有機會上高中的農村寒門學子,陷入了兩難境地,選物理,從小學到初中,連個示波器都沒有機會見到,如何與城市小班制的學生相比;不選就意味著我們已經自動放棄了進入更多優(yōu)秀高校的入門券,我們的學生當中其實有很多是可以在物理上學好并且由此進入理想高校的,但也不可否認也有不少同學是不適宜選擇物理作為高考科目而進入大學,同學們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行不行?教師又如何甄別?難題之一。
2. 新課程模式下的課時安排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面臨更高的挑戰(zhàn)與要求
俗話說:“人勤春來早,”只要我們在物理課時上多安排課時,教師就有充裕的時間給同學們講解得更詳細、更全面。但是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課時是每周3節(jié)課,比起改革前每周5到6節(jié)課幾乎少一半課時。如何在課時大幅度減少的現(xiàn)實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并且還要讓更多學生有機會知道自己能學會物理,敢于選擇物理,這又是擺在我們一線高中物理教師面前的一道綜合難題。
3. 師生們站在對不同模塊學與不學,學哪一模塊的十字路口迷茫
凡是上到高二的教師都會糾結:應該給同學們選修哪一模塊?哪一模塊更好學,教師們不斷地討論,不斷地與周邊同行們進行交流。沒辦法,時間有限,教師們都希望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同學們進行恰當的選擇而放棄其他模塊的教學和學習。但筆者認為時間確實有限,但教師們無論如何絞盡腦汁幫同學們選擇,畢竟不能代表同學們的想法,學生沒有學過各個模塊,可能某些模塊某些同學覺得難學,但某些同學卻覺得容易些。況且,筆者還有一個憂思:不同的學校不同屆的學生選這一模塊而舍棄其他模塊,長此以往,每一屆的同學在高中物理知識結構與版塊內容體系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失,哪怕真能考上相應的大學與專業(yè)也會留下知識的空白,這畢竟也不是新課改的初衷,作為承載新課改精神與學子們理想大學夢的我們一樣是徘徊與迷茫。
二、舊的高中物理課堂教育模式:磚混式課堂教學模式
在以前一周5到6節(jié)課時的模式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可謂是:教師們真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上完一節(jié)新課內容后,不斷地補充高考內容、??贾R、易錯點、考試熱點、難點、重點、??碱}型等,我們都能酣暢淋漓地講通講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有點類似于建造一座大廈,但是采取的是“磚混式結構”,一邊建主體墻,一邊砌磚,甚至簡單的批磄裝修同步進行。一句話:時間足就是任性。但是在新課改模式下的課時安排已經不可能,如何在新課改的模式下進行適合高考模式課堂教學,筆者與同事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大膽嘗試。
三、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新模式:框架式教學模式
1. 框架式教學的提出
剛上高一時,筆者所在學校的高一物理組幾乎都是從高三下來的教師,都習慣了高三的教學是通透全面,就一個問題展開多角度應用與考查,一個月下來,在每周只有三節(jié)課的情況下,離市里教研室所給的教學進度落下一大截,剛剛進入高中的同學們在我們“狂轟濫炸”下,對一節(jié)書內容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懂教師們?yōu)槭裁窗岩粋€教科書上并不見難的內容卻拓展如此多的問題與應用。進度上跟不上去,同學被動地接受知識,結果是:學生稀里糊涂應接不暇,教師埋怨學生基礎差,上火著急。明顯我們一貫采取的“磚混式教學”肯定不適合新課改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在著急之余,我們也聽取了外出跟班學習歸來的同志的介紹:柳州地區(qū)高中的物理課堂一節(jié)課時可以上2到3節(jié)課的內容,甚至一章書的內容,除開他們的學生比較自覺和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外,還有城市的學生在假期里大部分同學通過自學或者聘請家教提前把新課內容。受到他們的模式的啟發(fā),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假期農活多,家中經濟條件也不可能允許他們聘請教師提前學習,但是我們可以抓住在校的時間,引導他們先快速學習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內容,先把知識結構框架建立起來,再往框架里充實內容。這樣,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一節(jié)課時時間能與同學一起建立更多框架知識,也就是一節(jié)課可以1到3節(jié)書的框架內容,節(jié)約時間給學生通過練習再把補充拓展的內容填充到各個框架中,跟我們建筑中的另一種模式“框架結構”,我們戲稱“框架式教學”模式。
“框架式教學”模式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課時變少了,但我們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另外,讓我們的學生初步對高中物理沒有下意識的恐懼心理,從高屋建瓴的角度學習,這一節(jié)、這一章或者我們的必修1整個知識系統(tǒng),很快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符合我們的讀書規(guī)律: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最后使書本的厚薄達到一個合理的厚度。就像我們讀《紅樓夢》一樣,先從四大家族及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幾位主線人物認識整個框架,然后慢慢地圍繞這幾個人物認識其他人物。筆者認為這也是我們把“框架式教學”模式提出的一個考慮。同時,結合高中物理考題很少有單獨內容的考查,尤其是力學內容,更是每一章、每一節(jié)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特點,先快速地讓學生建立起知識的框架,應該更容易把握好學習的方向。還有,無論哪個模塊,我們的學生都有時間機會學習,從而不再是教師的選擇而是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選擇,也不會給學生留下知識的欠缺與模塊的空白。
2. “框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框架式教學模式是我們在從柳州高中回來的同志進行匯報后通過我們高一物理組全組成員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在第二次月考考試后立刻實施。開始實施時是實驗班的教師及備課組長一馬當先,在學習必修1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時,除了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是用了一節(jié)課時上之外,《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質量合外力關系》及《牛頓第二定律》用時一節(jié),考慮這兩節(jié)書的內容我們重難點主要放在實驗上,而《牛頓第二定律》這一節(jié)其實關鍵是做題及應用,學生自學也能看懂該節(jié)書;然后《力學單位制》與《牛頓第三定律》又用時一節(jié),《牛頓運動定律應用一》和《牛頓運動定律應用二》又是一節(jié),合起來就4節(jié)課把第四章的框架建起來了,帶著忐忑的心情,暗中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一開始同學們還比較反感,老埋怨跟不上,但一回生二回熟,后面逐漸適應了,埋怨也消失了。接下來下一關:練習關,這個知識沒講過,那個題型也不講,都等學生自己解決,到底行不行?結果竟然如此讓人驚喜,新課知識框架建立起來后,學生更能快速地做題,并且提問的問題更是驚喜,都是以前我們打算在課堂上學生還沒發(fā)現(xiàn)并且犯錯之前給學生總結后再鞏固應用的,并且學生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他們學習起來更有針對性,果然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比直接告知他有這樣的陷阱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以前每一題都要講,學生也很習慣等著教師告訴他,現(xiàn)在只是讓學生點題評講,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更是提高很多,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同學們很快地適應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更主動地去完成練習,練習的評講也更有針對性,時間上更是節(jié)約了一大截,以前計劃13(一個多月的時間)節(jié)課時才能完成,結果我們兩周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大大鼓舞我們以后能及時完成教學任務的信心。對比前兩屆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他們幾乎都是剛講完課就期末考試了,而今年我們提前了四個星期完成教學任務,然后在建立的知識框架基礎上,我們有充裕的時間與機會不斷地與學生一起補充內容和題型,在框架上“添磚加瓦”感覺更牢固,這在我們的教學經歷中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yōu)點與缺點,在不同的形式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不斷學習與探究實驗的,對于“框架式教學模式”,我們仍然處于探究與實驗階段,我們不應該僅從短期效果與目標上評價它的好與不好,還得從長遠的效果去觀察與改進,“學無止境,各師各法,教無定法”,我們不應一味地排斥或迷信其中一種,而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向40分鐘收取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注:本文要求參加“創(chuàng)新杯”論文大賽。
作者簡介:陶志華,男,大學本科畢業(yè),學士學位,中學一級教師,在教育一線從事高中物理教學15年。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靈山中學 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