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敏
[摘要]書法承載了漢字所賦予的種種字體形式,蘊藏著豐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書法教育是推行素質教育和傳承古典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以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為例,探討少兒書法教學的重要性、課程內容、進度。在給出合理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提高少兒的書寫水平與審美能力。
[關鍵詞]少兒書法書法教學多寶塔碑
一、當代少兒書法教育
全球的一體化,使得西方現(xiàn)代文明不斷涌入,被視為國粹的書法,卻在它自己的故土上日漸低迷。此外,由于新的書寫工具介入,書法的實用性開始減退。總體看來,我國書法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1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正式頒布,其中明確指出“要結合各地區(qū)實際情況加強書法教育工作的指導和管理,面向全體中小學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加強書法教師隊伍建設?!蓖瑫r,“對于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書法教育的基礎性、實踐性、階段性和規(guī)范性。以書寫練習為主體,編入精要的書寫技法指導的內容,適當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的內容?!钡?,現(xiàn)階段只有個別地方、個別學校的領導重視書法教育,書法教育目前還未真正普及。很多父母對于孩子是否應天天練習書法或者是否參加校內外舉辦的書法活動,基本都太不在意。
二、當代少兒書法教學的現(xiàn)狀
在信息化的當今社會,電腦網絡的普及,多媒體的社交工具正在取代傳統(tǒng)書寫工具。許多學生不會使用毛筆,甚至硬筆字也寫得很不規(guī)范,錯別字、提筆忘字等較為普遍。
(一)書法的影響力日漸低迷
在我國應試教育占主導,書法教學沒有引起學校乃至社會的足夠重視,學生沉浸在各種習題和考試中,根本沒有時間、精力放在書法上,無法把它當作一種藝術來欣賞。更多的社會人士雖然能寫毛筆字,但大多數(shù)缺乏系統(tǒng)完善的訓練,對傳統(tǒng)書法知之甚少,只能稱作“會用毛筆寫字的人”,而不能稱作“寫書法的人”。
(二)書法教學缺少審美內涵
目前的書法教學只是單單的寫字課,這種“寫字課”要求字體工整和四平八穩(wěn),追求千人一面的風格,而很少涉及書法欣賞和審美。其實,書法教學不僅是一門習字課程,還應該是美育課程,它對提高少兒的審美水平和美的創(chuàng)造力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三)書法教學被“考級制度”擾亂
書法教學的過程是展現(xiàn)民族文化的過程。書法藝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應當充分挖掘,要認識書法的文化價值,但是目前的少兒書法教學,被書法考級所擾亂,很多家長和校外培訓機構出于不同的動機熱衷于書法考級。這樣就導致目前的少兒書法教學過于單一化,忽視了書法的審美和德育功能,只重視應試訓練。
三、以《多寶塔碑》進行少兒書法教學
臨摹經典碑帖是練習書法的基本途徑和重要內容。在古代,少兒學習書法過程中一直有權威規(guī)范的書寫教材,從先秦到隋代主要以“字書”為主,字書具有識字和書寫的功能;唐朝書法教育較之前代最明顯的特征是,書寫教材開始選取前代和當代的書法名家法帖作為習字范本,兒童書法教材更加專門化和規(guī)范化,《千字文》是唐代最主要的童蒙書寫教材;宋至清朝末年在全國范圍內也一直將《千字文》用作啟蒙識字教材。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列出中小學階段的臨摹范本,“楷書的經典范本主要有: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大字陰符經》、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等。”《多寶塔碑》赫然在列,它是楷書的經典范本之一,同時也是顏真卿中年的得意之作,此碑用筆清勁,結體勻穩(wěn)謹嚴,端莊瑾密,多見筋骨之強,風格特征不那么明顯,適合作少兒書法的入門教材。下面,試以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為例,來談其在少兒書法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書法教學的主體——少兒
面對少兒,就要明白低年齡段的他們對外界充滿好奇心,模仿能力強,具有好動性,在課堂上很難專心致志地聽講。書法對于他們是一件新鮮事物,他們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他們的視覺感受性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fā)展,已經具備區(qū)分墨色濃淡,發(fā)現(xiàn)線條的粗細變化、曲和直、力度大小,以及光潔滯澀等基本特點的能力。
(二)明確書法教學的內容——《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字法、筆法和章法。字法以平正為主,外部輪廓飽滿,內部結構勻稱,整體呈現(xiàn)左低右高的姿態(tài);用筆逆入平出,橫畫一般重按輕提略有弧度,頓挫有力;章法上,通篇疏密得當,方正謹嚴。
從《多寶塔碑》的基本筆畫進行教學,讓學生認識并掌握藏鋒和露鋒,圓筆和方筆,收筆有出鋒和回鋒。橫畫被稱為“勒”,因“勒”字最初的意思是指馬韁繩,可以解釋為寫橫畫類似于牽引馬的韁繩,這就說明橫畫的寫法要凌空用力;豎畫要認識懸針豎和垂露豎;撇為“掠”,說明撇畫寫出來的形態(tài)是輕盈的,在用筆上不是狠狠地一筆下去,書寫的動作要輕柔,舒展大方,不緊不慢;捺畫在行筆的過程中要重按,不能簡單僵直,而要有曲折變化,體現(xiàn)出它的“一波三折”。
在掌握基本筆畫之后,再循序漸進地掌握《多寶塔碑》的單字結字規(guī)律,一般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等。繼而,觀察通篇的章法安排,《多寶塔碑》的章法橫成行,豎成列,上下字距較近,左右字距略寬。
(三)明確書法教學的進度——由簡到難
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傳統(tǒng)書寫工具,這些包括:毛筆、硯臺、墨汁和宣紙。認識毛筆,主要了解“外在”和“內在”;毛筆主要由筆尖、筆肚、筆腰組成,這樣的構造能夠使得行筆過程中有粗細的變化;在書寫過程中,毛筆有主毫和鋪毫,主毫相當于“骨”,也就是毛筆的內在。
其次,小學生平常使用鉛筆的握筆姿勢和毛筆的握筆姿勢是不一樣的,毛筆的執(zhí)筆姿勢主要以五指執(zhí)筆法為主。在練習毛筆時,剛開始可以平腕書寫,之后慢慢可以懸腕,更加熟練之后可以懸肘。
最后,在學生掌握基本握筆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依次推進練習,最終讓學生具備獨立完成一幅完整書法作品的能力。
四、檢驗書法教學的成果——書法作品
《多寶塔碑》每階段課程教學結束,可指導學生完成本階段的書法作品。初級階段的作品可以是集《多寶塔碑》的四字成語,中級階段可以用對聯(lián)形式書寫作品,高級階段的同學可采用中堂、立軸的方式書寫一些古詩詞作為書法作品。在這些成果展示中,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書法的自信心,還可以看到學生對于《多寶塔碑》的掌握程度。
五、對當代少書法教學的建議
(一)注意書法教學方式
當代少兒書法的教學,多半采用傳統(tǒng)的觀摩式教學方法,即老師引導學生臨摹字帖,然后進行現(xiàn)場示范,學生再進行臨摹。這樣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學生數(shù)量較少的班級,對于學生數(shù)量較多的班級,此教學方法并不適用,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二)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小學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書寫習慣,例如:坐姿和執(zhí)筆方法不正確,低頭歪脖或者頭離書本的距離過近,字帖擺放不對,宣紙鋪得歪歪斜斜,執(zhí)筆姿勢總是在毛筆和鉛筆姿勢間來回切換等。這需要書法教師不斷糾正學生不良的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不斷地加強小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意識,增強他們學習書法的信心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
(三)教師必須具備耐心
校外的少兒書法教學中,一個班的學生往往來自不同的學校班級,不同的居住環(huán)境,年齡也是參差不齊,他們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授課老師在教學中要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點,因材施教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對于年齡偏小的學生,主要是以培養(yǎng)書法興趣和掌握基本筆畫為主;對于年齡稍大一點、有一定理解力的學生,主要是幫助他們了解書寫動作的要領。在這個過程中,要讓他們養(yǎng)成觀察、分析和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使得眼睛和手的動作保持一致。
(四)欣賞名作,提升素養(yǎng)
課堂上可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古代書法名家的作品,感受藝術的力量,例如認識到書體分為真、草、隸、篆等;書法線條有流暢、雅致、粗獷等;形式有長卷、手札、碑刻、摩崖等;墨色上有濃、淡、枯、濕、韻等。
通過這些展示可以豐富學生的書法知識,提高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他們明白書法之所以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書法所產生的文化內涵以及它所表達的一種韻味。
結語
少兒書法教學,教師可以采取不同形式進行,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小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要領,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審美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傳承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