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娟
摘 要:隨著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小學與中學教學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提升英語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大意義。結(jié)合教學實踐,在和諧課堂中闡述了豐富的課堂活動在中小學銜接階段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三聲課堂;英語教學;中小學;銜接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開始了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許多新生在進入初中后發(fā)現(xiàn)在英語學習中,中學與小學有很多不同,中學課堂容量大,節(jié)奏快,課堂沒有小學的生動活潑,學習要求比小學高,再加上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顯得手足無措,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降低,學習熱情滿滿減退。那么,初中英語教師就別無選擇地要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充分考慮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的不同特點,同時比較兩個階段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和諧課堂、三聲課堂中巧設活動,引發(fā)學生的笑聲、驚訝聲和掌聲,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順利地從小學的學習過渡到初中的學習中。
二、和諧課堂與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差異
1.學生心理的差異
處在兒童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xiàn)、善模仿等特點,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較強。他們敢于開口,不怕出錯,這種心理狀態(tài)對兒童學習英語是十分有利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各方面的負擔加重,不喜歡大膽開口表現(xiàn)自己,怕出錯被人取笑,甚至還出現(xiàn)了焦慮的心理,影響英語的學習。進入初中,學生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不少學生更不愿或不敢說英語,怕給新同學、新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2.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不同
小學英語課堂教授的內(nèi)容較少,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多,側(cè)重聽、說、讀和淺層次的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流程,句型和單詞的機械性記憶,不重視語言的準確性。中學的英語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綜合能力?,F(xiàn)行的牛津版英語教材內(nèi)容量大、節(jié)奏快、要求高。其特點是:每單元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與合作,學會用英語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初中不僅要求聽說領先,而且要讀寫跟上,課堂容量大大增加初入中學的學生很不適應。
3.教學方法的差異
小學英語內(nèi)容簡單,相對易學,教師主要是采取游戲、唱歌、模仿等活動形式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正好適應了小學生好奇心強、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反復強調(diào),深化記憶,不要求學生進行抽象思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較強。進入初中后,初中英語的教材容量、詞匯量增大,課文加長,難度加深,需要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必須隨之改變。但是,剛上初一的學生,無論是思維的發(fā)展還是學習習慣都沒有完全實現(xiàn)轉(zhuǎn)變。學生仍然用小學的學習方式:上課時只是聽教師講課,不會記筆記;課后也不懂得及時復習、總結(jié),語言知識得不到積累。因此,隨著課堂容量的加大、難度的提高,趣味性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這種改變使許多學生感到難以適應,學生有畏難情緒,課堂上不愿開口,參與英語活動的積極性逐漸減弱。
(二)和諧課堂活動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最關(guān)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新課程實施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作為一個最活躍的教師與學生交往的舞臺,教師與學生進行交往互動的、有目的的活動不可缺少。課堂活動的科學合理、和諧有序,是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提高課堂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巧設符合初一新生的生理、心理和個性特點的課堂活動,將小學英語的趣味性和中學英語的知識性融為一體,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驚訝聲、掌聲和笑聲,從而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將小學英語學習自然過渡延伸到初中英語的學習,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
三、巧設課堂活動,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
(一)巧設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動力莫過于學習者對所學知識具有的興趣。對所學知識有興趣,就可以激發(fā)出強大的學習熱情,就可以收到好的學習效果,興趣可以調(diào)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對英語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就最清晰,思維活動最積極、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學銜接階段,巧設課堂活動可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自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保持。
銜接階段的課堂活動設置在于“巧”字,要抓住學生的興致,又要符合教學目標。比如,牛津譯林版教材Starter Lesson 2 A Happy Family數(shù)字學習部分,基本功扎實的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掌握,可有一部分功底差的學生對十以上的數(shù)字還比較陌生,面對這兩極分化的情況,教師既不能讓基本功扎實的學生覺得課堂無趣,又不能讓功底差的學生感覺難度大,跟不上。這時可以開展一對一的“我是小老師”的活動,教師重點教授難朗讀易拼錯的數(shù)詞,如twelve, thirteen, fifteen, forty,其余的則讓功底好的學生教功底差的學生,教師在一旁協(xié)助、糾正,既讓功底好的學生有滿足感,又保證功底差的學生能盡快學會這些數(shù)詞。之后再穿插接龍數(shù)數(shù)游戲,逢3和含有3的數(shù)字不說出來,改成拍手。通過變換活動方式來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了聽力和口頭表達,讓那些不愿張口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英語不再是呆板的文字,給學生帶來了快樂,再加上其他學生適時的掌聲,也就能給基礎薄弱的學生帶來了希望。
(二)巧設課堂活動,促進教師教學策略的銜接
相對于小學而言,初中課堂教學容量大,教學密度緊湊,教師往往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知識輸入,忽略了對教學趣味性的把握,致使一些剛升入初一的學生很難適應。因此,在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仍需要教師精心安排課堂活動,在教法上進行銜接和過渡。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在課堂中穿插既有趣味性,又能讓語言知識得到鞏固的課堂活動。比如,在7A Unit2 Lets play sports!語法課時,教師一般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情況下行為動詞的用法,教師先呈現(xiàn)一些動詞并將其變成三單形式,讓學生通過所給單詞總結(jié)變化規(guī)律,在學生總結(jié)完規(guī)律后,附上小口訣“動詞三單現(xiàn)在時,一般詞尾加‘s, x、o、ss、sh、ch,后面加上‘es,輔音字母加‘y來結(jié)尾,去‘y變‘i是正規(guī),‘es后面緊跟隨?!弊寣W生進行齊聲朗讀,在學生理解的前提下,學生朗讀小口決既朗朗上口,又加強了記憶,學生也覺得比死記硬背要有趣的多。這樣的課堂活動既降低了學習語法的枯燥程度,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巧設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告別以樂趣為主旋律的小學英語學習,初一新生開始面對壓力大、負荷重的英語課堂。許多學生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對待中學英語學習,導致他們出現(xiàn)書寫不規(guī)范、拼寫錯誤過多、記單詞難、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等。
課堂活動除了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外,應該注意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以寫作為例,大多數(shù)學生在小學從未寫過英語作文,提起寫作文不少學生都有畏難情緒,不愿意寫英語作文,作業(yè)出現(xiàn)拖拉現(xiàn)象。為了消除學生的這種抵觸情緒,我嘗試開展了題為“秀秀我的作品”的寫作課反饋活動。在精心批改學生的作文后,我挑出行文出彩,或有好句子的作文,做成PPT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用學生自己的作文作為范文,挑出學生用的好的單詞、詞組、句型讓學生記錄在筆記本上,再讓他們相互閱讀對方的作文,鼓勵他們相互間進行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也教會他們?nèi)绾芜M行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運用。這種活動形式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滲透了學生學會記筆記、學會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yǎng)。
中小學英語銜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階段,在和諧課堂中豐富的課堂活動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來打造三聲課堂,將成為促進中小學教學銜接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現(xiàn)狀、學習方法、學習層次,豐富課堂活動,給學生帶來掌聲、笑聲、驚訝聲,讓學生對老師感到驚訝,讓學生為學生感到驚訝,從而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關(guān)注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上運用掌握語言知識,幫助學生完成在中小學英語學習上的銜接和過渡。
參考文獻:
[1]夏侯富生.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J].基礎外語教學研究,2003(6).
[2]鄭世慶.農(nóng)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7).
[3]楊良雄,黃遠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1).
[4]秦亞玲.初中英語教學中游戲教學的運用[J].科技資訊,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