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蓮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不可忽視和逾越的階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應當體現(xiàn)其年齡、發(fā)育、認知等方面的特征,力求做到思想品德教育與班級管理結合,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直接說教性教育和間接引導性教育等方面的結合,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班級管理
一、思想品德教育與班級管理結合
班級管理是一項完善人的內(nèi)心世界、規(guī)范人的外在行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系統(tǒng)工程,尤其需要科學的、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教育理念就是“人們對于教育現(xiàn)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以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哲學觀點,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思維活動以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是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認識、理性的觀念體系?!敝逃也剪敿{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我們的德育是否真正有效,其重要標志是學生主體參與班級管理是否真正有效,其重要標志是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教育的過程,凸顯活力課堂在德育上的功能呢?我認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不要怕學生會做不好,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的管理,達到“兵強兵”的目的。比如,在班級文明公約的制定上,我就開展了一個“我的班規(guī)我做主”的活動,讓同學們自己參與制定班級的“憲法”,他們可開心了,當然也會提一些不太著邊際的東西,這時候就要發(fā)揮班主任教師的引導作用了,但是也不要直接對他們的想法給與否定和修改,而是幫他們分析問題的所在,讓他們自己來修改,這樣既讓學生明白怎樣去管理班級的道理,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是要轉換角色,事實上,這個轉換角色也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不要總是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上,這樣對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不利,所以一定要先把小組長培養(yǎng)起來,發(fā)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睂W校的德育也應該“校有校規(guī),班有班規(guī)”,通過全班全體成員共同商議、討論、通過,制定出的班規(guī),才能得到全體同學的遵守。班里的任務實行承包責任制,建立好班級的懲罰規(guī)則。班級管理中各項日常事務(擦黑板、打掃清潔區(qū)、打掃教室等)公開承包給各個小組(自愿為原則,但每個人必須有一項任務),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同時,班里每天都有值日班長,對每天的班務進行記錄,對于個人的表現(xiàn)進行爭章考核,并計入活力課堂各個小組的手冊,這樣有獎也有罰,干得好就獎給他相應的章,干得不好就扣除相應的章。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班的小組長也在不斷地更換,但是更趨于穩(wěn)定,甚至有的同學離開了原組以后還是很懷念原來的組長,組長的威信樹立起來了,參與班級的主動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班級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也越來越順利,不會在發(fā)生互相推諉的現(xiàn)象了,大家在晨掃、午休、自主監(jiān)考方面進步很快,在小組長和值日班長的監(jiān)督下,實現(xiàn)了自主管理。
二、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結合
從總體上說,經(jīng)由感性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堅定的信心和信念、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占有相當?shù)某煞郑热鐞蹏髁x的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培育、集體主義的樹立等。在這些方面的教育中,是可以通過中華民族的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集體主義的力量等感性認識進行教育的。但如果細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不能忽視的是在這個量變過程中的微小質(zhì)變:一是由小學到初中;二是由七年級到九年級。在這兩個過程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量的增大、知識水平的加深、知識面的拓寬,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較評價能力等方面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認識程度,也開始由感性占主導逐步向理性思維過渡或感性和理性交錯、并存的狀況?;诔踔猩幱谶@樣一種思維認識水平,就思想品德教育思維認識方面的差異性而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不能完全沿用小學階段的以感性教育為主、也不同于高中和大學階段的以理性教育為主,而是應當堅持做到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的有機結合、體現(xiàn)感性教育向理性教育的轉化。此外,以信心和信念的形成與堅定、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心理品質(zhì)的培育與優(yōu)化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最終要以知識教育為基本形式和基本載體,從而才能獲得自己豐富、深刻的實踐形態(tài),而知識教育又是以理性認識為主要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以感性教育為起點,經(jīng)由感性教育向理性的轉化,再由理性認識(通過解釋和認識“為什么”)來達到認識的深化和固化。
三、直接說教性教育和間接引導性教育結合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沒有相當?shù)乃^“道德說教”是無從談起的,也是難有效果的。古今中外類似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沒有說教性教育是難以想象的,只是程度、方式方法、技巧、范圍等方面不同而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從某種程度上說,直接說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教學形式,它與思想品德教育中灌輸性教育、感性教育等方面存在相當程度的關聯(lián),但與它們又有所不同。
直接說教固然重要,但絕不能顧此失彼,視其為唯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間接引導對思想品德教育就像潤滑劑對機器、維生素對生命一樣重要。如果沒有間接引導,而是盲目地一味地直接說教,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會太好。但在實際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是突出直接說教忽視間接引導,造成學生直接刺激過度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二是過分強調(diào)間接引導輕視直接說教,致使學生目標不明、分不清主次和輕重。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往往只是籠統(tǒng)地認為中小學以直接說教為主、大學以間接引導為主,至于初中很少單獨論及。如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輸性教育和滲透性教育的關系一樣,直接說教性教育和間接引導性教育之間的關系,也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轉化和結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鑒于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少、理想信念正在形成、思想品德可塑性強,直接說教性教育形式的效果往往比較顯著;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積累,隨著學生視野的開闊、自立意識的增強、鑒別能力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做好由直接說教性教育向間接引導性教育的轉化與結合,尤其在當今初中高年級學生的平均認知水平和感悟能力已大大提高的情況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要做好由直接說教性教育向間接引導性教育的轉化,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寓直接說教于間接引導之中、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寓外在教化于內(nèi)在覺悟之中。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論述的三個方面的轉化與結合,并不是簡單地先轉化后結合、或先結合后轉化,而是要求根據(j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在轉化中結合、或在結合中轉化、或轉化與結合并行,而不能將其固定化、機械化。
四、結束語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還應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課堂實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紅兵. 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 2016(38)
[2] 李淑梅. 初中思想品德課整合人文教學資源的策略[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