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勝
摘要: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搜集證據、解決問題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和探究實驗,才能明白其中的科學真諦,學到知識和技能。這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探究性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因此,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是學好小學科學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策略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在小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度罩屏x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科學學習應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理念,并強調“教師應在科學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的能力?!笨梢?,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搜集證據、解決問題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由學生自主實驗操作、解決問題,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結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操作策略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既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又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那么,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怎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1、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探究動機。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起點,沒有問題就不可能產生探究的動機。因此,在教學之初,教師應著眼于學生探究興趣的調動,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圍繞目標設立疑問,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以疑鋪墊,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例如,在“校園里的小動物”的教學中,我為學生設置了觀察蝸牛的探究活動環(huán)節(jié)。在探究之初,我先提出了一連串問題:“蝸牛的身體分哪幾個部分?蝸牛有嘴巴嗎?蝸牛是怎么吃東西的?它吃的是什么?”學生初聽這些問題,都會很困惑。于是,在學生的思維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我繼續(xù)引導:“下面,我們就當一回小小的科學家,一同走近蝸牛的世界,探究看看蝸牛藏著怎樣的秘密。”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圍繞著“問題串”積極參與思考,從而為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平臺,激發(fā)內心的探究欲望。
2、巧設實驗,指導學生探究方法。曾有人說: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教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實驗作為小學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操作,學生才能深刻感知科學真諦,掌握操作技能,體會科學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授手段,巧設實驗,引導學生掌握探究方法。例如,在“鐵釘生銹了”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各種生銹的鐵器,讓學生觀察鐵銹與鐵的區(qū)別。而后準備實驗器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證明:鐵銹不是鐵。接著,再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各自設計實驗方案,統(tǒng)一匯報修改后,再由學生操作實驗,觀察鐵銹與水、空氣之間的關系,并做好記錄。最后,再互相交流實驗結論和實驗心得。通過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了正確的實驗探究的方法,也在自主設計、自主實驗中發(fā)展了探究的能力。
3、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探究就是努力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的實驗條件必不可少。而一個人的觀察探究始終是有限的,多人的共同合作更有利于實驗的順利完成及實驗結論的科學性。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探究的條件。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出發(fā),將其轉化成可供操作、討論、思考的實驗材料,而后進行科學分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探究,以此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簡單電路”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環(huán)節(jié)。我準備了一些電池、導線和小電燈泡,先讓學生自主操作,用一節(jié)電池、一個小電燈泡和幾根導線,把小電燈泡點亮。學生在操作中,既要設計電路圖,又要觀察現象,還要記錄步驟,實驗進度很慢。于是,我建議學生以4人為單位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工進行實驗,有的負責設計電路圖,有的負責觀察實驗現象,有的記錄實驗步驟和數據,如此,實驗進度增快了很多。接下來,在點亮一個小電燈泡后,我又為學生增加了一節(jié)電池和一個開關,讓學生們共同合作,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探究的條件,引導學生合作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與人協(xié)作的精神。
總之,小學科學是一把開啟學生科學知識的啟蒙鑰匙,如何去開啟學生在科學方面的智慧之門,為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教師所要重視的。因此,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探究性教學,從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fā),科學設計,合理引導,提高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進富,陽嫦莉.淺談小學科學的探究教育[J].新課程.2011(09).
[2] 張建文.成才視野下小學科學校本化實驗有效途徑探索[J].成才之路.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