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華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浪潮逐步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一些弊端也隨之浮現(xiàn)。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與寫作、思維、探究、審美等息息相關,是小學語文中的一個重點,閱讀教學始終面臨著一個難以妥善解決的問題,即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此為出發(fā)點,簡單論述了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如何進行有效閱讀、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育教學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通過教師的引導,產生有意識、有感情的對話,并在對話中進行思維和信息處理的過程,對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往往成為“自習課”,孩子們不能理解到文本中的深意,很快讀完全文卻無法引發(fā)思考,教師與學生之間不能產生有效的共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推進,新教材、新教學方式的應用,有效改善了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然而,新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如何掌控閱讀量的多少,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這是當下所有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必然面對的問題。
一、提高學生閱讀數(shù)量,達到閱讀教學目的
本文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課本為例,《鳥的天堂》要求學生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而小學生對于環(huán)境描寫的文章是很難產生共鳴的,難以聯(lián)想大榕樹的外形,這就需要教師從其他方面入手??梢酝ㄟ^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的方式,尋找與文本相符合的圖像資料,讓學生可以結合畫面再一次深入閱讀文本,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閱讀量是衡量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當下正是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得途徑已經不僅僅是通過課本言傳身教,學生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接觸到文本,包括新聞、小說、名篇等,這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但是小學生尚處于成長階段,不能對這些文本進行有效閱讀,這就需要教師也時刻關注網絡社會時事,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時挑選有意義的文本,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向健康向上、積極有益的內容靠攏,并將普通的閱讀提升為有思維的閱讀,實現(xiàn)能力水平的提高,為學生將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文本閱讀情境,提升基本思維能力
閱讀情境與閱讀教學的關系就好比歌詞與歌曲,兩者相伴而生,缺一不可,通過創(chuàng)設文本閱讀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幫助學生完成閱讀,同時還對于激發(fā)小學生對于美感的認知、優(yōu)美語言的品味斟酌以及審美能力的鍛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不同于中學生,具備自己的思維能力,并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來產生聯(lián)想,小學生需要更加直觀的閱讀情境來幫助他們完成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想象,同樣以人教版課文《頤和園》為例,課本主要寫了對頤和園美麗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也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頤和園,并與課本內容相對比,學生就會很自然地產生各種疑問,將課本中的內容與其環(huán)境逐一建立對比,產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時刻走到學生當中,去詢問,要保證這種思考理解是有效的,而不是簡單的游山玩水,必要時,教師可收集部分資料,在游園時充當“導游”,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園林有模糊而簡單的定義,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后學習相似的文章時能夠更快更好地產生聯(lián)想。
而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文本是很難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的,如,人教版中《月球之謎》一文,該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呢?這就需要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別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星球,模仿軌跡運動,幫助學生建立月球的確切形象,其次,通過圖片資料展示,為學生解開月球的神秘面紗,雖無法身臨其境,卻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對于文本的閱讀欲望,最終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三、制訂完整讀書目標,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文本的習慣,幫助學生長久建立閱讀行為,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思維、探究能力。良好的習慣往往使人受益終生,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尚且沒有自制力的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推薦書目,引導閱讀
通過名家書目的推薦,首先建立學生“讀好書,好讀書”的想法,鑒于名家書目對于小學生而言過于生僻,所以不過分強求學生的思考,而是先從閱讀量的積累上入手,不斷增加閱讀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
2.制訂計劃,合理閱讀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訂計劃,如一天讀一章,不必急于求成,并在課堂時間與學生討論讀書后的心得感受,即將閱讀計劃落到實處,又在潛移默化間,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3.持之以恒,寫作閱讀
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通過寫作可以鞏固閱讀,增加閱讀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閱讀情境,并讓學生進行寫作,及時記憶,提高效率。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浪潮對傳統(tǒng)教學的沖擊影響巨大,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作為最終目的,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落后的方面,積極利用新課程教學改革這一平臺,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為簡單、有趣、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解決小學語文有效性閱讀的難點,幫助學生完成閱讀目標,養(yǎng)成閱讀習慣,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
[2]彭柱宜.基于對話理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