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殷,得二丈夫。而問之曰:“殷之將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對曰:“有,殷國嘗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
箕①。六月雨雪深尺余。”其一人曰:“是非國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餧虎b,喜割人心,喜殺孕婦,喜殺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奪,喜誣。以信為欺,欺者為真;以忠為不忠,忠諫者死,阿諛者賞,以君子為下。急令暴取。好田獵,出入不時。喜治宮室,修臺池,日夜無已。喜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飲人無長幼之序、貴賤之禮。喜聽讒用舉,無功者賞,無德者富,所愛專制而擅令。無禮義,無忠信,無圣人,無賢士,無法度,無升斛c,無尺丈,無稱衡d。此殷國之大妖也?!?/p>
(《六韜》)
注釋:
a 箕:簸箕,用來去除糠秕的工具。
b 餧:通“喂”,喂養(yǎng)。
c 升斛(hú):古代容量單位。
d 稱衡:古代用來測算重量的工具。
大意:
武王討伐殷商時,遇到兩位男子,便問他們:“殷商快要滅亡了,也曾發(fā)生過妖異之事嗎?”其中一個人回答說:“有。殷商曾下過血雨、灰雨、石雨,小的像鐵椎,大的像簸箕。六月下雪,深達尺余?!绷硪粋€人說:“這些還都不是殷商最大的妖異之事。殷商的紂王喜歡拿活人喂養(yǎng)老虎,喜歡挖取人的心臟,喜歡殺害孕婦,喜歡殺掉孩子們的父親,使他們的孩子成為孤兒。喜歡巧取豪奪、憑空誣陷。把誠信當作欺詐,而把欺詐當作真實;把忠臣視為不忠,忠心進諫者被處死,阿諛奉承者反而得到賞賜,把君子視為卑下之人。政令苛急,橫征暴斂。喜好打獵,即使并非打獵之時也隨心所欲,自由來去。喜好修建宮室臺池,日夜不停。喜好鋪排酒池肉林,酒糟成山,三千人余人狂飲爛醉,毫無長幼之分、貴賤之別。喜歡聽信讒言,任用讒臣舉薦之人,無功者受賞,無德者富有,寵信之人獨斷專行,把持政令。整個國家沒有禮義,沒有忠信,沒有圣人,沒有賢士,沒有法度,連容量、長度、重量都沒有統(tǒng)一標準——這些才是殷商最大的
妖異。”
【解讀】
古人常將自然界發(fā)生的一些反?,F(xiàn)象與國家興亡變亂結(jié)合進行闡釋,并將這些現(xiàn)象視作帶有預(yù)言、預(yù)測性質(zhì)的“妖異”。周武王伐紂時,詳細詢問殷商百姓是否有“妖異”現(xiàn)象發(fā)生,其中一人將反常的自然現(xiàn)象視作“妖異”,另一人則將殷商滅亡前夕一系列倒行逆施、昏庸殘虐的暴政當作最大的“妖異”,告知武王。可見,在古代政治家和百姓心目中,帶有神秘色彩的“妖異”現(xiàn)象固然值得警惕,但天道遠,人道邇,政由人主,事在人為,國家興亡與執(zhí)政者的行為密切相關(guān)。殷商末代君主紂王草菅人命,荒淫暴虐,遺臭萬年?!读w》的這段記載不僅列舉了眾多令人發(fā)指的惡行,更重要的是將殷商滅亡前夕禮義忠信的喪失、“黃鐘毀棄、瓦缶雷鳴”的政治生態(tài)、圣人賢士的離心離德、社會法度規(guī)則的崩壞一一揭示出來,體現(xiàn)出高明的政治眼光和見解。
《六韜》,又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相傳為西周初年姜太公所撰,實際成書于戰(zhàn)國晚期至秦漢之間,撰寫者已不可考?!读w》以周武王與姜太公對話的方式編寫,內(nèi)容以兵法為主,兼及治國理政之道,對后代軍事、政治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