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愛紅
所謂的兒童視角,指的就是從兒童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采用兒童的口吻,以兒童的眼光觀察,要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特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而且也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從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從而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一、在空白處追問,“無”中生“有”
例如《孔乙己》這篇課文,文中有許多留白。所有人都在譏笑孔乙己的落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追問為什么孔乙己沒有考中卻不想其他的方式謀生;人們譏笑孔乙己偷書的行為是十分可惡的,那么我們也可以追問他們將孔乙己的腿打折是不是太殘忍了?在文本中作者還寫了店鋪中的小伙計對于孔乙己四種寫“茴”字的舉動感覺可笑,這時我們就可以追問孔乙己應該掌握怎樣的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兒童因為自身的心理特點,加上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因此看事物都比較簡單、單純,很大程度上是憑一種直覺。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留白進行追問,從“無”中讀出“有”來,讓學生深入文本,獲得深刻的感悟。
二、在關(guān)鍵處推敲,由“淺”入“深”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在學習完關(guān)于百草園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后,教師和學生討論學習的收獲:“同學們,學習了這部分內(nèi)容,大家最感興趣的是什么?”這時有的學生提出對文中提到的美女蛇的故事最感興趣。教師意識到這是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的好機會,于是教師問學生:“作者為什么在文本中安排美女蛇的故事呢?世上真的有美女蛇嗎?”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說這是作者想表現(xiàn)長媽媽是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顯然這樣的理解是膚淺的。為了讓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教師進一步追問:“那么作者對美女蛇的故事是持什么態(tài)度呢?他喜歡這個故事嗎?你通過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的?”這個問題讓學生意識到作者當時是一個孩子,喜歡美女蛇的故事,并不是迷信思想,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給百草園籠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突出百草園當時是一個兒童樂園。
從這個教學實例可以看出,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對這樣的內(nèi)容解讀會出現(xiàn)流于表面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就要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內(nèi)容進行咀嚼推敲,引導學生的理解由淺入深,從而最終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的。
三、在描寫處咀嚼,“細”處品“美
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會出現(xiàn)或引人深思或余味無窮的描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這樣的句子我們同樣要細心品味、鑒賞,理解文本的“細處之美”。
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作者在文本結(jié)尾之處的安排獨具匠心他沒有直接點明主題,而是在結(jié)尾處從小約瑟夫的角度來寫:小約瑟夫的話讓大家看出當時他內(nèi)心的不平靜,他一直在心里默念“這是我的親叔叔”“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等等。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小約瑟夫的內(nèi)心顯然是十分不安的,那么他以后會怎樣對待自己的親叔叔于勒呢?等到他長大成人了,會去尋找于勒然后盡心照顧自己的親叔叔于勒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不僅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一絲人性的溫暖,對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從小約瑟夫的角度來解讀文本,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一種人情美、人性美,讓學生能夠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語文課堂深度教學的目的。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關(guān)鍵性內(nèi)容以及意味無窮的描寫,通過有效的追問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走近文本,深度解讀,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收獲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