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學生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研究

      2016-05-28 05:51:18周岸勤
      當代外語研究 2016年2期
      關鍵詞:感事母語遷移形態(tài)

      周岸勤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00240)

      ?

      中國學生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研究

      周岸勤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00240)

      摘要:本研究通過句子組合任務考察了三個水平組的中國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情況。結果表明,被試能夠克服母語遷移而使用心理使役動詞后接感事(V+E)的英語結構,而且高水平英語學習者對這種結構的使用率顯著高于低水平英語學習者;另外,高水平被試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上V+E結構的使用率高于低水平被試,而在原形和轉化心理使役動詞上沒有這種差異;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而語義和詞頻不影響。

      關鍵詞:心理使役動詞,感事,形態(tài),母語遷移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2.010

      1. 引言

      使役動詞的使用涉及句法、語義和詞匯三個語言層面的知識,對使役動詞的習得是對這三個語言層面接口知識的習得。作為使役動詞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次類別,心理使役動詞被廣泛關注,它指的是使人產生某種心理感受的動詞,如“satisfy, interest, disappoint”等。心理使役動詞和其他使役動詞一樣,大都是二價動詞,其中一個論元表使因,另一個表結果。這樣由心理使役動詞構成的致使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致使子事件,為外部動因,是施事行為;另一個是成為子事件,是受事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兩者由[cause]因子聯(lián)系起來,可表示為[x ACT] CAUSE [y BECOME ]。

      心理使役動詞給中國英語學習者帶來很大困擾。一是英漢語心理使役動詞感事(experiencer)的角色可以指派給句子中不同的成分。如在英語句子“The movie interests me”中,感事角色“me”是心理使役動詞“interest”的賓語,在句中位于動詞后面;而其對應的漢語“我對這部電影很感興趣”,感事角色卻是“感興趣”的主語,在句中位于動詞“感興趣”的前面。二是英語心理使役動詞形態(tài)比漢語豐富得多,英語中許多心理使役動詞由名詞或形容詞加使役詞綴構成,如“frighten, purify”;英語中通過不改變拼寫只改變詞性這種轉化構詞法構成的心理使役動詞也比較多,如“shock”既是心理活動名詞,也是心理使役動詞。漢語中這兩種心理使役動詞較為匱乏,但其復合心理使役動詞較為豐富,而英語中幾乎沒有復合心理使役動詞。三是近年來二語習得研究(如Tsimpli & Sorace 2006)表明語言接口知識的習得是一個難點。

      2. 英漢語心理使役動詞對比

      根據(jù)動詞形態(tài), 英漢語中的心理使役動詞分為原形心理使役動詞、綴化心理使役動詞、轉化心理使役動詞和復合心理使役動詞。

      原形心理使役動詞的詞根就是使役動詞,不是派生而來的。英語存在一些原形心理使役動詞,如“amuse, disappoint, amaze, please, excite, delight”等。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原形心理使役動詞數(shù)量非常有限,因為漢語以復合詞為主,與上述英語原形心理使役動詞對應的漢語都是使役結構、“對”字句或復合心理使役動詞,如例(1)所示:

      (1) a. The news disappoints me.

      這個消息使我很失望。

      我對這個消息很失望。

      b. The clown amused the audience.

      這個小丑使(讓)觀眾很愉悅。

      這個小丑愉悅了觀眾。

      綴化心理使役動詞是由名詞或形容詞加上使役詞綴構成的,它們在英語中非常普遍,如“horrify,frighten”。漢語中也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綴化使役動詞,如凈化、美化、標準化,但不存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不能說“高興化”、“悲傷化”。漢語常用使役結構、“被”字句、“對”字句或復合心理使役動詞來表達同樣的概念,如例(2)所示:

      (2) a. The news saddens me.

      這消息使(讓)我很難過。

      b. The dog frightened me.

      我讓(被)那個狗嚇著了。

      英語的派生詞綴較為豐富,詞匯綴化程度較高,綴化心理使役動詞比較豐富,且致使意義在詞內得以體現(xiàn),無須出現(xiàn)使役結構。漢語形態(tài)匱乏,不存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使役綴化較為少見。

      轉化心理使役動詞在英語中也非常普遍,它們是通過轉化構詞法構成的,即不改變拼寫只改變詞性,如“anger, worry, shock, surprise, puzzle”。古代漢語中這種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如驚天地、泣鬼神,但是現(xiàn)代漢語中這種現(xiàn)象并不普遍,尤其是心理活動名詞或形容詞的轉化現(xiàn)象幾乎不存在。與英語轉化心理使役動詞對應的漢語幾乎都要使用使役結構或者復合心理使役動詞,如例(3)所示:

      (3) The student angered his teacher.

      這個學生使(讓)他的老師很生氣。

      這個學生激怒了他的老師。

      復合心理使役動詞在漢語中較為常見,如震驚、激怒、逗樂,因為復合構詞法是現(xiàn)代漢語最重要的構詞法,漢語中多數(shù)詞也都是復合詞。而英語中不存在復合心理使役動詞,漢語中的復合心理使役動詞可以用來表達英語中的原形心理使役動詞、綴化心理使役動詞或轉化心理使役動詞。

      總之,原形心理使役動詞、綴化心理使役動詞和轉化心理使役動詞在英語中較為普遍,它們的感事經(jīng)常后置,或用在被動語態(tài)中而前置,英語不存在復合心理使役動詞;而漢語中卻幾乎不存在原形心理使役動詞、綴化心理使役動詞和轉化心理使役動詞,而是要通過使動結構、“被”字句、“對”字句或復合心理使役動詞來表達同樣的概念。

      3. 文獻回顧

      目前,專門探討中國英語學習者心理使役動詞的研究非常稀少。陳國華和周榕(2006)通過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考察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對“satisfy” 和“worry” 兩個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情況,發(fā)現(xiàn)隨著中國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這兩個詞的使役性用法的頻率有所增加,但與母語使用者相比依然嚴重不足,而且“worry”的使動用法沒有“satisfy”多,但對“satisfy”的使役性使用存在嚴重誤用。另外,在心理謂詞的多個使役形式中, V+ing形容詞的習得最差。他們認為,漢語心理謂詞使役成分的缺乏可能是導致中國學生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習得困難的原因。但他們的研究局限于兩個心理使役動詞,并未揭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普遍規(guī)律。另外,他們對數(shù)據(jù)的解釋沒有考慮目標語輸入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如“worry”在目標語輸入中的使動用法沒有“satisfy”多。

      戴曼純和劉曉英(2008)從心理動詞論元結構及其子語類特征角度考察了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心理動詞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表示物質狀態(tài)變化的動詞比心理動詞更容易習得,主語體驗者動詞(ES)比賓語體驗者動詞(EO)更容易習得,賓語體驗者動詞中具有[-人, -有靈, -動態(tài)]特征的最容易習得,具有[-人, -有靈, +動態(tài)]特征的次之,具有[-人, +有靈, +動態(tài)]特征的再次之,具有[+人, +有靈, +動態(tài)]特征的最難習得。此研究表明,心理動詞的論元結構、子語類特征復雜性與其習得密切相關。

      向蓉(2010)是目前唯一一個專門考察過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研究者。她以張京魚(2001)對心理使役動詞的分類為框架,通過組句任務考察了150名中國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對“shock”的習得最好,對“satisfy”的習得次之,對“worry”的習得最差,從而印證了張京魚對心理使役動詞分類的合理性,也說明語義在二語習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該研究只分析了三個動詞,并不能代表三類動詞,結論的可信度也就不是很高。而且在比較三個動詞的習得時,作者采用了頻數(shù)和百分比的方式進行比較,沒有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我們也看不出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這三個詞的習得是否具有質的差異。

      鑒于目前有關中國學習者習得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研究尤為稀少,而且大都采用了基于語義分類的框架,本研究將在基于形態(tài)分類的框架內,考察不同水平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不同類型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和感知,探討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情況,母語和目標語輸入的作用以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4. 研究設計

      4.1被試

      本研究的被試為國內三個不同年級的在校學生。第一組是某高中一年級學生59名①,開始學習英語時年齡最小的是7歲,年齡最大的是13歲,平均為11.6歲,只有四人開始學習英語時的年齡小于10歲,他們平均學習英語的年限為3.4年。第二組為某重點大學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33名,開始學習英語時年齡最小的是6歲,年齡最大的是13歲,平均為10.4歲,有11人開始學習英語時的年齡小于10歲,他們平均學習英語的年限為7.8年。第三組為該重點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20名,開始學習英語時年齡最小的為6歲,年齡最大的是13歲,平均為9.1歲,只有五人開始學習英語時的年齡大于10歲,他們平均學習英語的年限為10.7年。這些被試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英語,沒有在英語國家長期居住的經(jīng)歷。他們的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單項方差分析顯示,三組被試在學習英語的起始年齡上存在顯著差異(F=19.7,p=0.001),POST HOC Bonferroni 分析進一步顯示,每兩組被試在學習英語的起始年齡上都存在顯著差異(第一組和第二組:p=0.002;第一組和第三組:p=0.001;第二組和第三組:p=0.015)。也就是說,三組被試開始學習英語的年齡越來越小,并且互相間的差異顯著。單項方差分析還顯示,三組被試在學習英語的年限上也存在顯著差異(F=191.1,p=0.001),POST HOC Bonferroni 分析進一步顯示,每兩組被試在學習英語的年限上也都存在顯著差異,ps<0.001。也就是說,三組被試學習英語的年限越來越長,并且互相間的差異是顯著的。

      表1 被試信息

      4.2測試工具與材料

      本研究以組詞成句為測試工具,測試的英語心理使役動詞有15個,原形、綴化和轉化心理使役動詞各五個,它們分別是“disappoint,excite,amaze,please,amuse;horrify,frighten,terrify,gladden,satisfy;worry,shock,surprise,puzzle,delight”。在該任務中,除了給出心理使役動詞,還給出一個表示人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一個表事物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并且心理使役動詞置于最前面,如“disappoint, their decision, old man”。將15個心理使役動詞打亂順序。

      4.3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三個組被試都是在課堂上完成測試任務的,測試時間均為10分鐘。測試由任課教師監(jiān)督,被試不允許使用任何參考書,也不能和其他被試討論。

      在分析數(shù)據(jù)時,我們根據(jù)被試給出的句子類型將其分為四類,一是感事置于心理使役動詞之后(V+E),如“Their decision disappoints the old man”,二是make+E+Adj,如“Their decision makes the old man disappointed”,三是“E+Be+Adj”,如“The old man is disappointed at their decision”,其他結構都為第四類。前三類都是合乎語法的英語句子,但是漢語中不允許出現(xiàn)第一類。其他結構指的是沒有使用前三類結構,如不少被試將“please”用于祈使句,而沒有將“please”看作心理使役動詞。

      5. 結果與討論

      5.1總體情況

      首先看被試在組句任務中對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總的使用情況,表2列出了三組被試使用三類心理使役動詞組句時給出的“V+E”、“make + E + Adj”、“E + Be + Adj”結構、其他結構,以及各自的百分比。

      表2 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組句的總情況

      表2顯示,盡管漢語不允許出現(xiàn)“V+E”結構,但被試還是使用了一定數(shù)量的這種結構,而且第二、第三組被試對這種結構的使用率明顯高于第一組,卡方檢驗表明三組被試在組句任務中使用的“V+E”結構總數(shù)都存在顯著差異。第二組和第一組:(k2=45.233,p=0.001);第三組和第一組:(k2=19.721,p= 0.001);第二組和第三組:(k2=9.067,p= 0.003)。這一方面說明,中國英語學習者能夠克服母語遷移,習得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V+E”結構,另一方面說明在三組被試中,第二組被試對“V+E”結構的使用率最高。另外,三組被試在組句任務中使用的“E+Be+Adj”結構最多,幾乎都占到了總數(shù)的一半,這說明母語遷移的作用依然很強大,因為在漢語中感事往往置于動詞之前。在“make+E+Adj”結構上,三組被試使用的都不多,尤其是第二、第三組被試。第一組使用的其他結構還比較多,其中將please用于祈使句的就有三個,第二、第三組被試則非常少。這有可能是因為第一組被試對某些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用法還不熟悉,甚至不知道。

      下面看被試對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情況。表2顯示,第一組被試在對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組句時所給出的四種結構都相差不大,卡方檢驗也顯示他們在三類動詞上給出的“V+E”結構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0.41,p=0.839);原形Vs轉化:(k2=0.959,p=0.328);綴化Vs轉化:(k2=1.387,p=0.239);make+E+Adj結構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3.063,p=0.080);原形Vs轉化:(k2=0.021,p=0.884);綴化Vs轉化:(k2=3.568,p=0.059)。E+Be+Adj結構也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0.321,p=0.571);原形Vs轉化:(k2=1.034,p=0.309);綴化Vs轉化:(k2=0.202,p=0.653)。與第一組被試不同,第二、第三組被試在原形和轉化心理使役動詞上的表現(xiàn)比較相似,但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上的表現(xiàn)與其他兩類差異較大,使用了較多的“V+E”結構,雖然卡方檢驗顯示,第二組被試在三類動詞上給出的“V+E”結構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0.677,p=0.411);原形Vs轉化:(k2=0.001,p=1.000);綴化Vs轉化:(k2=0.677,p=0.411);E+Be+Adj結構也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1.055,p=0.304);原形Vs轉化:(k2=0.327,p=0.567);綴化Vs轉化:(k2=2.545,p=0.111),第三組被試在三類動詞上給出的V+E結構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2.677,p=0.102);原形Vs轉化:(k2=0.180,p=0.671);綴化Vs轉化:(k2=1.444,p=0.229);E+Be+Adj結構也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形Vs綴化:(k2=0.923,p=0.337);原形Vs轉化:(k2=0.468,p=0.494);綴化Vs轉化:(k2=2.661,p=0.103)。此結果表明,雖然三組被試在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上的表現(xiàn)并不存在顯著差異,我們也不能否認,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中國英語學習者開始注意到英語使役詞綴,并將其視為使役化規(guī)則,從而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上使用了較多的“V+E”結構。

      從上述分析,還可以看出被試學習英語的起始年齡和學習年限只對他們使用“V+E”結構產生顯著影響,而對他們使用三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偨Y起來,中國英語學習者能夠克服母語遷移,成功地使用漢語中不允許的“V+E”結構,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英語水平、學習英語的起始年齡和學習年限對V+E結構的使用產生顯著影響,對英語綴化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對其余三種結構和兩類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都沒有顯著影響。

      5.2個體情況

      本節(jié)分析被試對所測15個英語心理使役動詞使用的個體情況,目的是探索他們習得英語心理使役動詞是否存在其他的規(guī)律性。按照被試給出的V+E結構數(shù)量,表3列出了給出的V+ E結構數(shù)量最多的和數(shù)量最少的五個心理使役動詞。

      表3顯示,被試給出V+E結構數(shù)量最多的五個英語心理使役動詞是“frighten,puzzle,sadden,shock和amaze”,數(shù)量最少的是“excite,delight,interest,terrify和worry”。如果按照張京魚(2001)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分類以及向蓉(2010)的研究,中國英語學習者對“shock”類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最好,對satisfy類的習得次之,對“worry”類的習得最差,本研究的被試應該在“frighten,puzzle,shock,excite,terrify”上使用的V+E結構數(shù)量最多,在“worry,delight,sadden”上使用的V+E結構最少,然而,表3顯示的事實并非如此。這說明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并非建立在語義的基礎上。那么,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是否跟他們對這些詞的熟悉程度有關呢?他們對puzzle,shock,interest、worry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但表3顯示他們對這些詞的使用差別較大,相反,對一些不太熟悉的詞如“amaze,sadden”的使用并不差,說明心理使役動詞的詞頻可能對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它們的影響也不是顯著的。另外,從形態(tài)上看,被試提供的“V+E”結構也沒有規(guī)律性,“V+E”結構數(shù)量最多的動詞有原形的(amaze),有綴化的(frighten,sadden),也有轉化的(puzzle,shock),“V+E”結構數(shù)量最少的心理使役動詞也是如此。如果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形態(tài)、語義和詞頻都不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對它們的使用,而母語漢語中又不允許出現(xiàn)“V+E”結構,那么什么因素能夠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呢?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目標語輸入。在我們的英語學習過程中,“sth frightens (shocks) sb”這種結構經(jīng)常能夠遇到,但是“sth excites (worrys) sb”這種結構比較少。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感性認識,還需要經(jīng)過實證考察。

      表3 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組句的個體情況

      注:1= V+ E結構;2= make + E + Adj結構;3= E + Be + Adj結構(被試使用的其他結構由于不涉及心理使役動詞不在此表列出)

      6. 結語

      本研究通過句子組合任務考察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情況,特別考察了他們能否克服母語遷移,使用漢語不允許出現(xiàn)的“V+ E”結構,是否區(qū)分三種形態(tài)不同的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結果表明,本研究的被試能夠克服母語遷移而使用“V+ E”的英語結構,而且水平越高的英語學習者對這種結構的使用率也越高;另外,雖然統(tǒng)計顯示高水平被試與低水平被試在使用綴化心理使役動詞時給出的“V+ E”結構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但高水平被試使用的“V+ E”結構比低水平被試多。通過對總體數(shù)據(jù)和個體數(shù)據(jù)的分析,本研究初步發(fā)現(xiàn)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但總體分析和個體分析的結論不太一致,而語義和詞頻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不產生顯著影響。至于什么因素影響中國學習者對英語心理使役動詞的使用,中國學習者使用英語心理使役動詞是否存在規(guī)律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附注

      ① 沒有全部完成測試任務的被試已經(jīng)被去除,兩個大學組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Juffs, A. 1996.LearnabilityandtheLexic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Tsimpli, I. M. & A. Sorace. 2006. Differentiating interfaces: L2 performance in syntax-semantics and syntax-discourse phenomena [A]. In D. Bamman, T. Magnitskaia & C. Zaller (eds.).Proceedingsofthe30thAnnualBostonUniversityConferenceonLanguageDevelopment[C]. Somerville: Cascadilla Press. 653-64.

      陳國華、周榕. 2006. 基于語料庫的使役心理謂詞的習得比較研究[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9(4): 39-43.

      戴曼純、劉曉英. 2008. 中國英語學習者心理動詞習得實證研究[J]. 外語學刊(5): 114-22.

      王文斌、徐睿. 2005. 英漢使役心理動詞的形態(tài)分類和句法結構比較分析[J]. 外國語(4): 22-29.

      向蓉. 2010. 中國英語學習者心理使役動詞的習得實證研究[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8): 123-6.

      張京魚. 2001. 英漢心理使役動詞應用對比研究[J]. 外語研究(3): 46-50.

      (責任編輯吳詩玉)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921-(2016)02-0058-05

      作者簡介:周岸勤,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 電子郵箱:zhouanqin@sjtu.edu.cn

      猜你喜歡
      感事母語遷移形態(tài)
      感事抒懷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0
      感事抒懷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6
      感事抒懷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2
      感事抒懷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4
      中文母語對日語語序及動詞學習的正負遷移
      芻議漢字設計的形態(tài)語義學
      二語習得中影響母語遷移的非語言因素及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35:03
      戰(zhàn)斗精神的五個要素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50:53
      建筑設計基礎教育中“體”與“空間”形態(tài)的自組織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5:07
      “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的公益新形態(tài)探究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56:02
      全南县| 乐昌市| 会昌县| 若尔盖县| 巴彦淖尔市| 定远县| 靖边县| 阳谷县| 拉孜县| 太原市| 龙南县| 禄丰县| 肃北| 榆中县| 常州市| 乳山市| 尼玛县| 如东县| 昭平县| 遂宁市| 嵩明县| 会宁县| 嫩江县| 竹溪县| 涿鹿县| 繁峙县| 饶河县| 霍邱县| 商河县| 砀山县| 铁岭县| 五家渠市| 新疆| 普安县| 祁阳县| 霍邱县| 涞源县| 台东县| 揭阳市| 北海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