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
【摘 要】禮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正日益受到重視,也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文明習慣和良好素質的重要手段。因為禮儀教育具有活動性、開放性、系統(tǒng)性、主體性等特點, 而且在禮儀教學演示中還需要一定的場合、場地配合。
【關鍵詞】小學體育;禮儀教育;課堂;形體;教師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禮儀教育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方面體育教學為禮儀教育提供了演示的場合和氛圍, 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接受禮儀知識并進行實踐。另一方面由于禮儀教育的滲透不僅引導和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舉止, 加強了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紀律性, 還可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其心理健康。因此,筆者認為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貫穿一些相關的禮儀教育和禮儀常識,為規(guī)范學生行為舉止、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和優(yōu)良作風發(fā)揮其很好的作用。
一、禮儀教育應貫穿體育課堂教學的始終
禮儀修養(yǎng)是一個人思想覺悟、文化教養(yǎng)、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學生應有的品質。如今中小學生禮儀素養(yǎng)的狀況令人堪憂,許多學生的禮儀培養(yǎng)只停留在口頭上,加之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在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體諒和關心別人,缺乏必要的禮儀素養(yǎng)。而體育教學的開放性、主體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特點恰好是禮儀教育的較好場所。
1.課前的禮儀
體育課開始,首先由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shù),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等老師走到隊伍前面,面對全體同學時,全體學生要立正站好,向老師行注目禮。這時的禮儀形式是:老師說“同學們好!”,學生應回答“老師好!”。
教師應精神飽滿的站在隊伍前面,聲音要清楚、洪亮,充滿真誠,給學生一種既親切又讓人敬仰的感覺。學生應做到隊伍整齊,聲音響亮,讓人感到振奮。師生間這種良好的禮儀為上好一節(jié)課開了一個好頭。
2.課中的禮儀
課中,在教師講解、示范時,學生認真聽講,不做無關的事,不隨意說笑,不亂走動。學練過程中學生向教師提問應先舉手,經(jīng)許可后方可發(fā)言。學生提問或回答時,儀態(tài)大方,聲音要洪亮、清晰,要勇于展現(xiàn)自我;教師輔導學生時要表情和藹、舉止得體,要尊重學生,要樂于聽取學生的意見,要展示出良好的風度。
3.下課的禮儀
體育課下課時,師生應相互致敬、道別,待教師宣布“下課”后,學生方可解散。但師生互道再見的方式卻不一樣,也非常有趣。根據(jù)筆者的所見所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教師宣布下課,體育委員發(fā)“立正”的口令,老師說:“同學們再見!”,學生說:“老師再見”。
(2)教師宣布下課,體育委員發(fā)“立正”的口令,學生說:“老師再見!”,老師再說:“同學們再見”。
(3)教師宣布下課,學生成立正姿勢,師生互相鞠躬同時雙手擊掌,以示互道再見。
(4)教師宣布下課,學生成立正姿勢,學生說“老師再見!”然后師生互相鞠躬同時雙手擊掌,以示互道再見。
建立和嚴格執(zhí)行教學常規(guī)中的禮儀,對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講文明、講禮貌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體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禮儀教育。
二、在形體教學中滲透禮儀常識
1.體育教學場合的特殊性符合禮儀教育
體育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主體性、系統(tǒng)性等特點符合禮儀培養(yǎng)的要求。體育課中學生不是靜坐在教室里聽課,而主要是在室外直接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和身體練習,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多樣,教學手段豐富多彩,學生間協(xié)作、競爭、對抗的活動也較多,經(jīng)常涉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動機、注意力、情緒、意志、自覺性、紀律性等心理活動和思想問題容易受到教學手段、組織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的影響,教師應抓住這有利條件,及時對學生進行廣泛的禮儀培養(yǎng),用現(xiàn)身說法使學生直接接受禮儀實踐。
2.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可塑性促進禮儀教育
自古以來教師的言行教育就是從兒童時代開始的,因為這是一個人記憶學習的最佳時期,也是培養(yǎng)文化素質和形成高尚人格的關鍵時期。所謂“童蒙養(yǎng)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在孩子的心靈還是一片凈土的時候,通過課堂的禮儀教育,為他們未來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礎。小學生禮儀表現(xiàn)有反復現(xiàn)象,小學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可通過身體的形態(tài)訓練,文明言行的來體驗強化訓練,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3.在訓練比賽中培養(yǎng)禮儀習慣
禮儀首先是一種個人修養(yǎng), 然后才是整個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 沒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就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禮儀。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思想品質, 在體育活動中幾乎都能得以體現(xiàn), 一是體育課堂上可要求學生按指定的地點快速集合整隊跑步進入操場,師生互道安好,清點人數(shù),整理服裝,指導著裝要領。二是訓練中安隊列要求站好隊,不能亂動。三是訓練時組織學生反復做相關動作,養(yǎng)成講究禮節(jié)習慣,再如比賽的入場和退場時,都要主動與對方隊員握手以示友好。在比賽鳴哨結束后,運動員或運動員代表應主動上前與裁判員握手, 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和公正執(zhí)法。
三、禮儀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
1.教師儀表的表率性
古人言 :“親其師, 信其道”寓意著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育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體育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tài)氣質甚至習性無不作為信息傳導于學生的大腦, 反饋于教學的過程, 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為此體育教師應從自身做起, 滲透禮儀教育。
體育教育應貫徹德育為先導、全面理解“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積極、健康、平等、向上”的教學氛圍。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無論在什么場合教師都要有端莊的舉止,親切的語言,耐心細致,遇事得體,課上課下一個樣,杜絕一切不健康言行。
2.教學語言的感染性
體育教學是動態(tài)教學,教學組織比較復雜,有效地利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響亮準確的口令,端正的體姿,都能給學生帶來質感的變化,為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
3.組織教學的規(guī)范性
課堂常規(guī)教育是體育教學的要求,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guī)教育過程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等禮儀素養(yǎng)的教育過程。課前領取器材不能拖、拉,課中練習領取籃球、排球、羽毛球拍等器材時不許哄搶、用腳踢,不能扔。課前要檢查學生身上不符合課堂要求的首飾、手表、帽子、圍巾等,上課鈴響后,待體育委員向教師報告人數(shù)入列后,師生互相致敬問好,遲到的同學必須喊“報告”向老師說明原因,經(jīng)老師允許后方可入列且要排到隊尾。課中的隊伍調動要規(guī)范性,講解示范要合理性,集體練習和分散要有序。下課前,師生應互相致敬道別,待教師宣布“解散”后,學生方可解散。使學生做到與集體保持步調一致,以此培養(yǎng)學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服從組織的良好禮儀習慣。
總之,禮儀教育是學生禮儀養(yǎng)成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禮儀知識,禮儀技能的過程。體育教師通過體育課組織各種教學比賽, 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與人合作精神、團隊精神等。在比賽的成功和失敗體驗中, 提高他們的耐挫折能力,養(yǎng)成豁達開朗的心態(tài)和不服輸?shù)男睦硭刭|, 以及為實現(xiàn)目標頑強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樹立起他們勇敢、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 為他們將來敢于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在競爭中懂得與人合作、為集體爭優(yōu)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 健康、積極、向上” 的體育習慣的同時,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良好的禮議行為,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由內而外”有禮儀有素質文明健康的現(xiàn)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