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惟
摘 要:學案導學案的課堂模式也多用于高中英語教學,提高教學成績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就此本文提出了許多解決相應問題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英語教學;使用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9-0061-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案導學的高效課堂模式在全國范圍的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問題,以淮北實驗高中的英語教學使用導學案的情況為例,筆者將提出解決其中出現的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深入研究教學
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橐龑д摺=處煴仨毺岣咦陨斫虒W水平,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合理地有效地使用這種工具,還要經常廣為吸取各種知識,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不但要擁有足夠的課本知識,還要研究導學案教學的背景知識,理論基礎,實施措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二、注重集體教研
教學是帶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的過程,教學過程自然是教學預設的結果。所以要注重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落實教學預設。按照學校規(guī)定,每一個年級的每個學科的備課組一周都要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時間和地點都有當地教育局或者學校統一規(guī)定,主要備課內天是決定下一階段教學內容、進度,探討教材教法、重點難點疑點、編訂下一周的導學案。
三、把握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想要編寫出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和本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導學案,必須從大體上把握八個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導學案強調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式,并充分尊重每個學生在學生上的不同表現,將課堂時間更多的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2.導學性原則?!皩А本褪墙處煹闹笇А⒁龑?;學不是講授,也不只是教學,根本要求完全在于學生的學;“案”是一種學習方案,一種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是簡單的把知識、習題堆砌在一起。
3.探究性原則。設計導學案要做到使知識變成問題,問題用來探究,探究做到富有層次,導學要簡單明了。
4.層次性原則。為了適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導學案要把學習內容劃分成階梯性難度的符合各個能力層次的學生認知的方案,使得每一個學生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明確導學案的編寫內容
我校所規(guī)定的英語學科導學案模板,其中最上方題頭部分要體現哪一學校的某個學年,具體的學科,章節(jié),編號代碼,執(zhí)筆人,審核人,授課人,還有授課的時間,授課所在的班級小組以及具體的使用學生的姓名等。
正文部分一般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習的三維目標以及重難點,但要注意語言和內容上與教案的區(qū)別。其中知識目標要體現學生需要了解掌握的要點等;能力目標要說明學生需要培養(yǎng)哪些技能;情感目標需要教師引導升華蘊含在學習材料中道德情感,審美趣向和個性發(fā)展的目標。
第二部分為學習過程主要有六個環(huán)節(jié),依次包括:(1)自主預習一般有學習小提示,內容的梳理和問題的預設,新課可以連接個別例子或者習題,注重知識點問題化,不能將內容習題化;(2)小組探究這一部分的題目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基礎知識的拓展和應用,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4)知識總結是師生共同對本節(jié)課導學案中羅列的學習重難點以及學生展示的情況進行總結,是課堂學習整體性的環(huán)節(jié)之一;(5)檢測提升,這是鞏固、提升和延伸課堂知識,包括基礎達標測試,能力提升練習和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非常直觀地反應了學生在本堂課的學習效果;(6)評價反思需要學生對當堂的知識進行梳理并成體系,要求學生對導學案難易程度,完成所需時間,知識掌握程度和其他疑問補充進行反思然后反饋在導學案上。
五、遵守導學案設計的基本流程
(一)編寫前的準備
掌握學情;“教師需要很清楚地掌握學生的情況,即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學習興趣及自學能力。學情是教師設計導學案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意向的了解,學習情緒的體察,學生學習困難點的判斷,從而實施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教學策略?!?/p>
分工;備課組長在了解本科本期末考試范圍和考試時間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每周教學進度,提前把導學案的編寫任務安排給備課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如此每個教師都清晰自己的主備任務。
研讀教材、教參;每一課時導學案的主備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本節(jié)教參和教材,在這過程中應該了解教材的重難點,完成教材上的練習,掌握教參上的教學背景材料和課程要求,從而精確定位學習目標。
完成初稿經研討修改后定稿;主備教師應該提前一周編寫好要使用的導學案初稿,打印并發(fā)給組內的教師,在本周的備課組活動上分組對導學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研討,最后給出修改建議由主備教師完成整合修改,精心加工編纂出科學合理、實用性強的課堂學案經審核人批準后方可交給學校印刷室印刷供學生使用。
(二)編寫后的使用
教師應該依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來使用導學案,并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導學案,以下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闡述導學案的合理使用方法。
1.教師正確使用導學案的方法。教師應該在課前發(fā)放導學案,在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引領學生科學的完成學案。上課前教師要把導學案收回批閱,關注一下學生預習導學案的情況。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把自己的主體地位讓給于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小組討論導學案中的疑難問題時候要展開小組間的競爭,教師巡視可以參與小組討論同時給予以輔助和點撥。教師進行解答的是小組討論也無法解決的難題。
2.學生正確使用導學案的方法。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由小組英語學科組長指派代表到講臺前匯報討論成果,其他的小組可以予以質疑補充評價。無法解決的問題交給教師進行細致剖析,同時學生聽講了也要記錄筆記和整理思路,在完成導學案最后的習題訓練,最終再交給教師檢查。使用完導學案后,課下學生要糾正自己在導學案預習和使用中的錯誤,并補充課堂上同學展示和教師講解的筆記,總結學習方法和收獲在導學案的思想反饋處,再第二次交給老師進行檢查。
導學案的使用必須有效地結合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獨立學習,合理的使用導學案才能做到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其中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自身角色,教師從傳統教學觀念中的知識講授者要轉化為引導者,學生要從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营毩⑻剿髦R。
(作者單位:淮北實驗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徐小芳.學情分析與學案設計的有效性[J].中國數學教育,2012(5):13-16.
[2]盛徽.利用“講學案”培養(yǎng)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J].數學教學研究.2012(11):4-6.
[3]王榮生.學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