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
摘 要 副詞,是一類用以修飾動詞或加強描繪詞組或整個句子的詞。其中包括時間副詞 ,程度副詞,范圍副詞,頻率副詞,情態(tài)副詞,語氣副詞等。本文內容針對的是范圍副詞這一小類。首先在第一部分分析了目前國內對于范圍副詞研究的基本情況,然后在第二部分將“全 、都”,對他們進行對比與偏誤分析,分為誤加,遺漏,誤代,錯序四種偏誤形式,在本部分的末尾又總結了什么情況下只能用“全”與“都”,最后在第三部分中給出針對這些問題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都 全 范圍副詞 偏誤分析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49
Abstract An adverb is a class of words used to modify a verb or to reinforce a description of a phrase or an entire sentence. Including the time adverb, degree adverb, scope adverb, frequency adverb, modal adverb, modal adverb and so o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the small class of the range adverb. Firs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nalysis at home fo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scope adverbs an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full" and "all" compared with error analysis, divided into error plus, omissions, errors on behalf, wrong order error forms,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and the what can only use "full" and "all". Finally, in the third part giv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ach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full; all; range adverb; error analysis; teaching suggestions
1 范圍副詞在我國目前的研究成果
副詞是我們學習語法中的一個難點,針對這一部分研究已有很多。從宏觀角度,多數(shù)是從對統(tǒng)括類范圍副詞進行研究,主要集中在語義指向、句法位置、句法功能這幾個方面進行描述。微觀方面看,主要是對單個統(tǒng)括類范圍副詞的研究和幾個統(tǒng)括類范圍副詞之間的對比研究。
針對偏誤方面,我國的研究者所發(fā)表的論文也已經(jīng)有很多。比如,周小兵、王宇在《與范圍副詞“都”有關的偏誤分析》中將“都”的偏誤類型分為四類;楊柳的《越南留學生漢語范圍副詞“都”“全”“只”“就”教學探析》,按照魯健驥先生提出的四種偏誤類型,在“越南留學生漢語中介語語料庫”中考察四個范圍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成因并給出教學建議;阮氏雪在《越南學生學習漢語范圍副詞的偏誤分析》中針對越南學生學習范圍副詞過程中所出現(xiàn)最典型的偏誤類型:誤代、遺漏、錯序、誤加進行了分析,并在文中找出偏誤的原因,從而對越南學生的學習及教學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
從以上論文結果看,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發(fā)表的論文都主要集中在個別字詞上,而很少將幾個詞語進行對比分析。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果只是講明單個詞語,當學生面對同一語義條件下仍會不知如何選擇。因此本篇文章將從四種偏誤類型的角度分析“全”,“都”,這兩個近義詞,然后總結其各自特點,最后再談一下面對這種近義詞選擇的情況,給出的相應教學建議。
2 范圍副詞“都”和“全”的偏誤分析
偏誤分析理論是伴隨中介語理論的發(fā)展而提出的, 1984 年魯健驥先生在《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中根據(jù)以英語為母語的初學漢語的學生的偏誤作形式上的歸納,按照偏誤的性質把它們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種。本文將按照此類的劃分,以“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為資料庫,找出留學生在作文中經(jīng)常錯用的例子,然后從這四個方面對“全”,“都”進行分析。
“全”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作為副詞的解釋是表示所指范圍內無例外,概括的對象通常放在“全”之前(作主語或用 “把”字提前)。其中包括概括對象用表示任指的疑問代詞,概括的對象前用聯(lián)詞“無論,不管”。
“都”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的解釋是表示總括全部。除問話以外,所總括的對象必須放在“都”前。也可以說“全部”,總括的意思更明顯。其中的用法包括所總括的對象可以用表示任指的疑問指代詞;所總括的對象前可以用連詞“不論,無論,不管”;問話時總括的對象放在“都”后。(而有時總括對象不止一個,在一定場合,也可以偏指其中之一,說話時用重音來區(qū)別)
2.1 遺漏
2.1.1 “全”的遺漏
(1)不要說外國銀行沒他美元,就是國幣存款他也沒有,靠薪俸養(yǎng)家——全靠薪俸養(yǎng)家。
(2)瞎爺并不是瞎,瞎爺?shù)挠已圻€凜凜睜著,放出箭一樣的光——瞎爺并不是全瞎。
(1)中的“全”是表示只有的意思,為了語義表達更清晰,所以需要把靠薪俸養(yǎng)家前的“全”補充完整;(2)全作為范圍副詞,表示所指范圍的全部,按照本句話的含義,前面想表達的是對于瞎爺兩雙眼睛都不好用的否定,因此應該在瞎前加上“全”。
2.1.2 “都”的遺漏
(1)所有的人都有生存的權利,那么,我覺得所有的人也有死亡的權利?!矣X得所有的人也都有死亡的權利。
(2)首先,父母跟孩子應該找時間來討論問題,無論什么事可以商量。——無論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1)中,詞語表示所指范圍內無例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語義前指這些詞的限制范圍,從認知角度說是表明了這是說話人認可的全部范圍,因此應該加上“都”;(2)所總括的對象前可以用連詞“不論,無論,不管”,因此要加上“都”。
2.2 誤加
2.2.1 “全”的誤加
(1)雪花不停地飛舞,地上全白茫茫一片——地上白茫茫一片。
(2)雖然全農作物的產(chǎn)量會降低,但很多人可以放心地吃東西——雖然農作物的產(chǎn)量會降低。
(1)中的白茫茫是疊音詞,已經(jīng)表達了程度加深的意思,就不需要再用“全”直接修飾了;(2)“全”作為范圍副詞,后面修飾的詞語詞性應該為動詞,而農作物是名詞,所以不需要用“全”修飾。
2.2.2 “都”的誤加
(1)一件事都跟錢有關的話,人們就會考慮很多——件事跟錢有關的話。
(2)我們都共同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健康的社會——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健康的社會。
(1)中“一件事”指的是個體,“都”是表示總括的含義,前后矛盾;(2)中共同是一個副詞,表達了全部,整體的含義,而“都”作為范圍副詞,與共同表達上語義重復。
2.3 誤代
誤代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本來句子該用“全”或者“都”,結果誤用成了其他詞語;第二種情況是本來應該用其他詞語卻誤用成了“全”或者“都”。
2.3.1 “全”的誤代
(1)我所看到的是全片開滿的櫻花——整片開滿的櫻花。
(2)當A向B介紹到這些孩子們的時候說:他們幾個人就是XX大學的學生——他們幾個人全是XX大學的學生。
“整”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的其中一個注釋是,全部在內,沒有剩余。一般不受程度副詞修飾,經(jīng)常同量詞或名詞組合,共同作句子成分。因此(1)中是將“全”錯用為了形容詞,應用“整”加上后面的量詞,這屬于本該用其他詞語卻誤用成“全”的;(2)中,“就”表示限制范圍的含義,他們這幾個人是主體,表示全部含義,無例外,所以應該用“全”。
2.3.2 “都”的誤代
(1)老大是個醫(yī)生,生活富裕,為人也很和藹可親,對父母都很孝順,真是一個人才?!獙Ω改敢埠苄㈨?。
(2)我一共約他見過三次面,他每次全遲到——他每次都遲到。
(1)屬于本該使用別的詞語卻誤用成了“都”,在“都”這個位置出現(xiàn)的副詞不應該表示對父母的總括,而是為了說明前后敘述的情況之間的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用“也”而不能用“都”;(2)中出現(xiàn)了“每次”,表示所有情況中的任何一次,因此應該用“都”。
2.4 錯序
2.4.1 “全”的錯序
(1)全二樓用木頭?!侨媚绢^。
(2)我們全已經(jīng)出去了?!覀円呀?jīng)全出去了。
(1)中把該用為副詞的“全”用成了形容詞,所以放在了名詞前面,作為范圍副詞概括的對象應放在“全”之前,因此是“二樓全用木頭”;(2)中“全”作為狀語要在時間副詞后使用,所以是“我們已經(jīng)全出去了”。
2.4.2 “都”的錯序
(1)放學的時候都大家一窩蜂地跑出去——放學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跑出去。
(2)熬了一天夜,這時候大家想都睡覺——這時候大家都想睡覺。
(1)中“都”應該放在總括概念之后,所以“都”要在“大家”后;(2)中能愿動詞應放在范圍副詞后,所以正確語序為“大家都想睡覺”。
雖然兩個副詞都表示完全義,然而這兩個詞語之間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綜合了彭小川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義201例》“都”與“全”的區(qū)別與一些其他資料,只能用“全”的場合總結為:
“全”可以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跟“只”的意思相當,只有這一個,比如:這次的戰(zhàn)爭能打贏全靠他一個人力挽狂瀾。
相對來講,“都”的使用就更復雜,因此只能使用“都”的場合也更多,還有一些屬于在口語中的常用情況,比如(3)(4)例句。
(1)所指事物不是事物全部,而是事物中的任何一個,常有“每”,“各”“任何”或表示任何一個的疑問詞“誰”“什么”“哪兒”以及重疊的名詞或量詞,比如:誰都不想去那兒;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稱。
(2)所指的事物是一部分,常有“很多”“一般”“大部分”等詞,比如:大部分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
(3)所指事物沒有確定范圍,比如:你晚上都吃了什么?
(4)“都”可以指向表示頻率高的副詞,比如:自從上了大學,他常常都是半夜才睡。
正是由于“都”“全”兩者的用法存在各自的特殊性,因此留學生對于這兩個詞語的使用經(jīng)常會混淆。作為對外漢語傳播者,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找出良好的解決方式來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正確使用這兩個詞。
3 教學建議
在第二部分中我們根據(jù)偏誤類型探討分析了“都”“全”的偏誤情況,后來又針對這些偏誤情況總結了各自的特殊性,針對留學生在易產(chǎn)生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3.1 留學生角度
(1)課后復習。范圍副詞的用法很多,留學生應在課后首先弄清楚范圍副詞的整體語法特點以及這一小類的共性,在生活中常見的地方使用范圍副詞造句,或者課后多去閱讀一些有關范圍副詞的文章與參考書等。 (下轉第144頁)(上接第103頁)
(2)加大對比練習力度。當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范圍副詞時,我們可以在輔導書或者語料庫中選擇例句,可以是正確的,也可以是錯誤的。比如,開始時我們學習了“都”的用法,慢慢我們還會學到“全”“全部”“統(tǒng)統(tǒng)”,拿本文所例舉的“都”和“全”為例,我們首先應該通過例句總結出“都”與“全”的共性,然后從普遍性總結出特殊性,什么時候只可以用“都”,什么時候可以通用,采取的方式可以是把很多句子拿出來,去掉范圍副詞的那個空,如:很多老年人( )喜歡看京劇;車禍以后,他的一條腿( )廢了等,然后填寫,反復進行練習。
(3)多與同學交流。語言的學習的重要目的是在交流,如果不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永遠都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因此,當留學生學習了一個新范圍副詞時,要有意在生活中和周圍的人多用漢語進行交流,并且有意識地使用這個新學習的范圍副詞,說得多了,語感自然就有了。
3.2 教學者角度
(1)避免死板教學方式。袁振國在《當代教育學》中提出不要將“教”與“學”割裂開來,我們應首先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愉快的感覺。(2)夯實基礎。在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時,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對基礎問題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比如針對范圍副詞的偏誤分析,對每個范圍副詞的特點,教師可以強調和創(chuàng)造適當?shù)恼Z境來幫助和加深學習者的理解。(3)運用聯(lián)想與對比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該學會適當延展與引申。比如,講到一個總括性范圍副詞“都”時,就可以將“全”“統(tǒng)統(tǒng)”等相似的詞語引入,并比較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網(wǎng)狀的結構。
參考文獻
[1] 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商務印書館,2004.
[2] 周小兵,王宇.與范圍副詞“都”有關的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
[3] 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
[4]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1999.
[5] 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彭小川,李守紀,王紅.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M].商務印書館,2004.
[7]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