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炳宏
課外閱讀是學生開拓視野、獲取知識、豐富思想、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渠道,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課程標準對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闡述精準而全面。然而,全面實施課程標準,對于廣大農村高中學生而言,狀況不容樂觀。本文擬針對農村中學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突破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
在農村地區(qū),由于種種原因,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依然存在著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1.對課外閱讀的價值與意義認識不到位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喿x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而農村學生不但認識不到課外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反而由于語文短時間內效果不明顯,成績階段性差距拉開不太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語文學不學都一樣的念頭。在高考各科中,語文科成為學生時間投入最少的科目,更遑論什么課外閱讀了。
2.文化氛圍與閱讀風氣不足
相對而言,農村地區(qū)長期以來經濟、文化落后,一些地方地處偏遠,較為閉塞,社會、學生家長整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社會經濟大潮沖擊之下,人們更為注重勞動與生計。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勢必難以形成積極濃厚的閱讀風氣。
3.課業(yè)負擔偏重,學生無暇顧及課外閱讀
受應試教育功利性影響,在繁重的高考壓力下,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學生課業(yè)負擔更重。為了提高分數(shù),他們往往整天埋頭于課本、題海而無暇他顧,根本無心也無力進行課外閱讀。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好好學習課內知識,提升分數(shù),考上好大學,走出閉塞、落后的鄉(xiāng)村,就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而對于課外閱讀,他們則認為于提高高考分數(shù)而言沒有太大意義,可以暫時擱置一邊。
4.課外閱讀缺乏保障性條件
第一,文化設施相對薄弱。課外閱讀需要一定的資源保障,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較差,長期以來教育投入偏少,農村高中圖書館存書量少,如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必讀書書目存量明顯不足。
第二,課外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而在農村地區(qū),由于高考壓力大,學生學業(yè)負擔重,各科功課被安排得滿滿的,加上頻繁的各種考試,就連周末也全被安排來補課,學生幾乎沒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課外閱讀。
第三,個別學科教師缺乏全局意識,一些自然科學學科教師不怎么支持學生課外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5.缺少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放任自由,效率不高
農村高中個別語文教師本身都沒有研讀過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讀物,也就談不上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既沒有學生的課外閱讀計劃,也無意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或開展與語文課外閱讀有關的各類活動,學生課外閱讀基本上處于放任自由狀態(tài)。
二、農村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突破策略
農村地區(qū)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我們加以改進。為了促進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提高課外閱讀效率,我們應該探索出一些突破的策略。
1.轉變課外閱讀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tǒng)率的作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轉變觀念,切實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明確課外閱讀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價值和意義,積極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與鑒賞能力。
2.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條件保障
農村高中學校應積極增加資金投入,為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添置圖書,尤其是重點增加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讀物的庫存量;設立班級圖書柜,鼓勵學生踴躍捐獻,相互借閱,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圖書,變孤立隔絕為協(xié)同聯(lián)通,解決學生無書可讀的問題。
3.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教師進行有效指導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是眾多語文教師推崇的教學成功經驗之一。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著眼于課內向課外延伸,從方法上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結合課堂教學,為學生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推薦閱讀書目,介紹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札記、寫閱讀心得。
4.營造課外閱讀氛圍
農村地區(qū)的文化氛圍與課外閱讀氛圍薄弱,是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為此,學校應努力營造一片“書香校園”的氛圍,向學生、教師和家長大力宣傳讀書的意義,介紹讀書的方法、推薦閱讀的書目、推介古今中外名人的讀書經驗等,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校園閱讀環(huán)境。
5.搞活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外閱讀的形式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讀書報告會、閱讀經驗交流會、閱讀知識競賽、辯論賽、課本劇演出、手抄報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活動中展現(xiàn)課外閱讀的成果,分享收獲,這能將課外閱讀活動引向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西都安縣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