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霞
【摘要】 “問題是學生自己想通的,而不是老師教通的. ” 讓兒童以兒童的方式體驗學習要尊重兒童的體驗. 學生有感同身受的體驗,數(shù)學課堂的學習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于對象無關的變?yōu)槭煜さ?、可以交流的、融入?shù)學的思想,那么數(shù)學學習也奇趣無窮了.
【關鍵詞】 兒童的方式;體驗;體驗學習
什么是體驗學習呢?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經(jīng)歷·體驗·探索”這一過程目標,數(shù)學教學應致力于注意學生的探究過程,注意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和情感體驗,通過體驗學習來形成或深化其學習成果. 怎么體驗呢?是數(shù)學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中只有我們教師把握住學生數(shù)學體驗的時機,在數(shù)學課中留給學生動手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數(shù)學思想得到鍛煉,成為一個見解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數(shù)學學習者.
一、我們怎樣了解學生的
1. 教師要善于把自己當學生
我們應該怎樣去創(chuàng)造順應兒童學習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呢?奧蘇伯爾曾指出:“從教育心理學最基本的原理看,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所以站在學生的思想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困難,分析學生的學情是多么的重要.
【教學片段1】 一年級下冊“統(tǒng)計”,例題:由一個人報圖形名稱,其他人作記錄,教學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錄,記錄方法必定會多樣.
生1:有邊聽邊畫,聽到一個圖形的名稱就把這個圖形畫出來,于是畫出了一串圖形;
生5:設計了一張簡單表格,把三種圖形分類記錄,而且使用簡單的符號(如畫“√”)記錄.
老師引導學生在“清楚”和“方便”兩個方面比較、評價各種記錄,學生對分類用符號記錄的方法產(chǎn)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和使用這種記錄方法.
2. 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當自己
把學生當自己,同時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愛,數(shù)學教學其實也是一份具有愛的事業(yè),只有真心的愛,才會讓老師最近距離地懂得他們,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了解他們之間不同的思維起點,只有真誠地愛他們,也才可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愛戴. 學生才會最近距離地喜歡你的課堂,喜歡用數(shù)學方式思考問題.
3. 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當學生
【教學片段2】 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第一課時的 “試一試”:一些物體的. (課件出示主題圖)
提問: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4只桃,畫出集合圈.
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學生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教師巡視.
出現(xiàn)三種情況:
特別是學生認為三種表示方法都正確的時候,老師比較合理的處理方法就是讓學生和其他的同學一起商量哪一種表示的方法是最簡便的?
你為什么用表示?為什么平均分成2份?呢?你覺得哪個分數(shù)更為簡便呢?雖然最終每只猴子拿到的都是2只桃,但更符合題目的意思. 也表示把這些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兩個桃,教師指出這兩個桃就是平均分兩份里面的一份.
二、學生體驗我們要做什么
1. 開展多種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
比如二年級上冊的“量一量”,巧妙介紹人的身體尺、介紹不同的測量長度的工具. 二年級下冊的“認識方向”,設計課前作業(yè),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操場學習,觀察幾個物體、建筑的方向,不是盲目地在操場上轉一圈再回教室!實踐活動之后組織學生撰寫“數(shù)學觀察日記”. 日記中可以對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加以評價,寫出對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 再組織學生讀一讀日記互相分享數(shù)學的喜悅.
2. 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多給學生自由支配時間
學生有點空閑可以自己看看書,比如:開展讀《小學生數(shù)學報》活動,指導學生讀報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學生也要有課余時間,有空玩玩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素材.
讓兒童以兒童的方式體驗學習,給學生一些權利,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學生就學會了自主;給學生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學生就懂得了珍惜;給學生一些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學生就增長了勇氣;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學生就增長了智慧;給學生一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去鍛煉,學生就懂得了成長;給學生一片空間,讓學生自己向前走,學生就成為自己發(fā)展和成長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