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映紅
摘 要:“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tài)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終身的。
關鍵詞:體驗;感知;實踐
本文以花城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一單元《音樂與生活》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感知生活。
1 課程資源的延伸與拓展
課本《音樂與生活》介紹的是音樂與生活的關系,選擇的音樂內容體現了音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關系??梢哉f“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chuàng)新空間。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有益于他們解決社會問題,而且提高了他們的音樂修養(yǎng)。
筆者將《音樂與生活》的課程資源進行延伸與拓展,以《生活中的背景音樂》為研究課題,與學生一起進一步體驗音樂、感知生活。
課堂上通過欣賞生活中各種形式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感悟、體會到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懂得運用背景音樂的功能和特點,以及如何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拓寬音樂視野,豐富音樂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情感,從而讓音樂伴隨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質量。
課前布置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并通過預設的文字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其配置相適應的背景音樂與圖片,制作成幻燈片。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通過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并進行情境配樂表演。
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價值觀,開發(fā)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審視教學。
2 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和豐富人生的前提。正如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p>
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師首先應是一名設計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探討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活動來學習知識,獲取知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境就是創(chuàng)設了幾個生活情境:
第一,假如班級將舉辦詩歌朗誦會,我已經選好了詩歌朗誦的作品,如何為它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呢?
第二,假如我是超市播音員,我將播放什么背景音樂,為顧客營造良好的購物氛圍呢?
第三,假如我在旅途中拍攝了不少照片,我想把他們制作成電子相冊,配上什么樣的背景音樂合適呢?
……
要求學生根據這些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選擇其一將合適的圖片、文字、背景音樂有機結合,制作成幻燈片交上來。從中再進行整合、重組、刪減、增補,制作成正式上課的課件。
由于這都是生活中的情境,與同學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們的參與興趣濃厚。雖然高一年功課很緊,可他們還是能擠出時間認真完成作業(yè)。
音樂課就是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wěn)定的興趣和愛好。
只有以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效果為歸宿,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學效益。
3 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片段一:為超市配樂
這是一個對比探究的過程,由兩位學生分別模擬超市播音員進行廣播導購服務。
課件展示超市繁忙的購物場景。
一名學生以較快的語速在導購: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臨本超市,我們將以最熱忱的態(tài)度為您服務……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民樂合奏《喜洋洋》。聽者仿佛置身于新春佳節(jié)熱鬧非凡的購物場景中。
另一名學生以較慢較親切的語言在導購:請您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再次祝您購物愉快……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春野》,一首浪漫輕柔的鋼琴曲。
之后讓臺下的學生進行對比,談談更喜歡在哪種氛圍下購物。
學生有的喜歡在播放民樂合奏《喜洋洋》的氛圍下購物,認為這樣的氛圍很熱鬧,心情會跟著愉快起來,快樂購物;有的喜歡在浪漫輕柔的鋼琴背景音樂中購物,認為會比較理智,不至于風風火火往購物車中搬東西,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心情舒暢。
在商業(yè)上,背景音樂確實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研究顯示若在超級市場播放徐緩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使顧客不知不覺的放慢腳步,同播放快速音樂相比,銷售量增加38%。
這樣的實踐讓學生理解了音樂作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同時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又影響著音樂的內容和形式。既體驗了音樂,又感知了生活。
4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情境教學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并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wěn)、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遞過程的中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就是將應景的圖片、文字與背景音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育的資源。因為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塑造音樂形象,而多媒體教學突出地體現了這一點。它能給音樂課創(chuàng)造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聯合體,塑造一種美的氛圍,使音樂形象在學生的心靈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教學片段二: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
課件展示一幅畫,畫面以綠色為基調,有河流、有水草、有橋、有人……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故鄉(xiāng)的原風景》。
學生的朗誦清新秀麗,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配上一曲悅耳徐緩的音樂,輕盈婉轉。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將圖畫、詩歌、音樂三者糅合在一起構成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將聽覺視覺結合起來,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撥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和任務,設計組合優(yōu)化的多媒體課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fā)展、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使音樂教學順利進行。
5 教師的角色扮演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在音樂課改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個協(xié)調人,其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盡可能多地提供資源,營造一個積極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教師應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活動的設計師和協(xié)助者。
比如《生活中的背景音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搜集相關的背景音樂,并在實踐和探究過程中加以協(xié)作和幫助。
另外,《生活中的背景音樂》除了要求教師必備的深厚扎實的教學功底以外,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優(yōu)美細膩的教學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運用含有“情感”因素的言行舉動等教學技巧,啟發(fā)、誘導、感化、影響學生心理,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激發(fā)他們認知上的需要。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