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波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其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指出不僅要重視教材的內容知識,還應當聯(lián)系實際生活,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本文主要闡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探討了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課堂 教學 生活化
0.引言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了解到,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按照教材的內容以填鴨式的方法灌輸,大多學生認為教學毫無創(chuàng)新,枯燥無味[1]。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與實際發(fā)生偏離,沒有結合實際進行教學。這樣就導致學生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大多數(shù)是來源于生活,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1.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1改善教學的不良狀況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忽視了學生周圍的發(fā)生的事情,沒有將教學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2]。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容易出現(xiàn)內容與實際相脫離的現(xiàn)象,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入生活化的理念,將內容與實際相結合,能夠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只有貼近生活,才能解決學生的困惑,使學生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1.2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內不僅具有思想性,而且還具有知識性,對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良好的幫助。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無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使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做到回歸生活,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經(jīng)驗學習到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3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過于理性化,追求的是學生的順從,以這種方式培養(yǎng)的學生很難在復雜的社會中適應。而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中,體現(xiàn)了知識與生活的相互結合,達到理論知識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學習相關的知識。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理解生活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理論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2.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2.1確立生活教學目標
在制定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目標時,應當從“生活化”的目標著手。以往的生活化教學目標是教材內容的傳授與掌握,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情感與價值方面的內容。對于生活化目標來說,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現(xiàn)實生活的道德規(guī)則,再結合教材的內容來制定,注重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相互結合,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學習。
2.2充實生活化教學內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獨特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的將教材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中《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當中,為了讓學生貼近實際生活,可以讓學生講述關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遇到的困難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挫折帶來的心情,感受到解決困難后的愉悅。有的同學這樣描述:“期末考試語文成績過差導致其總成績排名落后很多”。學生都有相同類似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分析,讓學生明白了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以這種方式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生能夠將相關的內容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能力。
2.3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體驗人生的意義[3]。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活中升華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例如在《友好交往禮為先》的教學中,教學可以開展生活情境的表演,一位同學扮演買東西的中學生,另一位是賣東西的老人,假如學生這樣問:“老頭,這個東西怎么賣?”那么老人肯定會不予回答,中學生的做法已經(jīng)傷到他人了。而學生面帶笑容的對老人說:“老爺爺,請問這個東西的價錢為多少呢?”老人會同樣以和藹的方式給予回答。以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對人要有禮貌,才能使我們獲得成功。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將教材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4追求生活化教學過程
在課堂的過程中引入生活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課前的5分鐘內,引入當前實際生活中的熱點新聞,也可以讓學生聽廣播、看電視等,讓學生從其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從而豐富教學的內容,使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入生活化的理念,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還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4]。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生活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充實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悟人生;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追求生活化過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172-173.
[2]張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實驗性研究[J].科技資訊,2008,16:156.
[3]林鋒.課堂教學生活化理論視閥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05:100-101.
[4]張志娟.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才智,2009,0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