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袁宗道“穩(wěn)實”性格芻議

      2016-05-30 10:48:04程玉悅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晚明

      摘 要:袁宗道是晚明文壇上“公安三袁”中的長兄,他“穩(wěn)實”的性格特征使他一方面偏于保守,掙扎在仕與隱的抉擇上;另一方面又在個人修養(yǎng)上提倡收斂,在為學上主張“圓通”,對空疏浮泛的晚明文壇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袁宗道 晚明 穩(wěn)實

      袁宗道,字伯修,湖北公安人,與二弟袁宏道、三弟袁中道并有才名,時稱公安“三袁”。因袁宗道較之于兩位弟弟,精力多專注于理學,而于詩文方面多有荒廢,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也沒有兩位弟弟豐富,僅存《白蘇齋類集》二十二卷。明末清初大學者錢謙益評價袁宗道在公安三袁中的地位說:“其才或不逮二仲,而公安一派,實自伯修發(fā)之?!盵1]“其才或不逮二仲”,對于袁宗道而言,可謂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袁宗道作為家中的長子,“萬歷十四年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卒官右庶子”,[2]他長宏道八歲、長小修十歲,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年齡差異,袁宗道相對于袁宏道的激進放浪,都顯現(xiàn)出老成持重的特點。龍湖老子李贄在接見三袁之后,給出的評價是“伯也穩(wěn)實,仲也英特,皆天下名士也”[3]。自此以后,后世文人多遵從李贄的這一觀點,“穩(wěn)實”一詞也幾乎成為了袁宗道性格特征的全部概括?!胺€(wěn)實”一詞,可以解釋為老成持重,公正平和,乃至于偏于傳統(tǒng)、保守。他作為家族中的長子,官為翰林編修,兼之其為學以理學專長,因此在為人處世、學術見解上持論一般中正和平、不主極端,與兩位弟弟的“激進”相比而言,有時也展現(xiàn)出他偏于傳統(tǒng)且保守的一面。

      袁宗道于萬歷十四年中進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編修,時年僅二十七歲,可謂是青云直上,一帆風順。他的中第無疑給他們世代為農(nóng)的家族帶來了莫大的欣喜。然而彼時朝廷黨爭不斷,邊事肆起,初入官場的宗道在過黃河時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宦海多風濤,絕勝洪河浪”。[4]其對于官場風波,是心存恐懼的。他在給徐成位的信中說:“不佞疏野之性,丘壑之骨,戒力不堅,輕擲瓢衲,走城市間。如籠鳥檻猿,未嘗一刻忘故林?!盵5]如此性格的袁宗道在如此動蕩的朝局之中,真是“有似魚入網(wǎng),又類雉入居樊”[6]。心生辭官歸隱之念也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宗道在仕與隱之間的抉擇上,卻一直猶猶豫豫,拿捏不定,不能像二弟宏道那樣灑脫,這一點恰好展現(xiàn)出了宗道“穩(wěn)實”性格中偏于保守的一面。雖然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屢屢言說“為官一念,真同嚼蠟”[7],但是作為家中的長子,他不能像二弟那樣放浪恣肆,他的“長子意識”使得他背負著整個家族的興敗榮辱。在古代的中國,一個農(nóng)民想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提升自己家族的聲望,往往要消耗幾代人的辛勤勞作作為積淀,“這種經(jīng)過多年的奮斗而取得的榮譽,接受者只是一個人或至多幾個人,但其基礎則為全體家庭。因此,榮譽的獲得者必須對家庭負有道義上的全部責任,保持休戚與共的集體觀念?!盵8]并且這種休戚與共的集體觀念已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面對這樣的傳統(tǒng),即便是在當時被視為“異端”的李贄依然不能打破這種局面,從而選擇了與袁宏道一樣的做法——逃避,他選擇在遠離故鄉(xiāng)泉州的麻城出家講學;袁宏道也因為害怕父親的責罵而在辭官后數(shù)年不敢回家。相比之下,生性“穩(wěn)實”的袁宗道則沒有勇氣做出這樣背離家族的決定。他給三弟小修的信中這樣說道“我甚欲歸田,但為大人年未六十,歸計太早,恐親心不悅”[9]。在給父親的信中也傾訴苦楚,“徒以二哥既已解令,就一片冷氈;而兒復尋泉石冷淡之趣,非大人所以教子之意,只得勉強廝挨”[10]。道出了他為官雖非所愿,但因為害怕“親心不悅”,且宏道既已解官歸田,為了家族利益,必須繼續(xù)待在仕途的無可奈何。何況當時由于萬歷皇帝長期的消極怠工,“時東宮未立,講官不補,僅得三人”[11],宗道肩負著皇長子的教育之責,“宗道力疾日講,不忍言去,竟以憊卒”[12],他延續(xù)了傳統(tǒng)士人濟世報國的思想,不僅不能如愿歸隱,反而更加恪盡職守,病卒于任上。至此,在仕與隱的抉擇上,他“穩(wěn)實”性格中傳統(tǒng)的一面使得他終究不能像袁宏道那樣肆意灑脫,他率先考慮到的一直都是家族的利益與朝廷的希冀,而自己則始終是處于第二位的。

      世俗的禮法讓袁宗道在仕與隱的抉擇上難以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自幼以來正統(tǒng)的儒家教育也使袁宗道養(yǎng)成了“百年容我飽,萬事讓人先”[13]的低調(diào)處世信條。在個人素養(yǎng)方面,他主張收斂鋒芒,韜光養(yǎng)晦,修養(yǎng)自己的器識,切忌空疏無學?!熬佑腥糜谔煜?,則貴慎所養(yǎng)矣。用欲其恢弘,恢弘者,無所不可為。養(yǎng)欲其收斂,收斂者,有所不輕為。夫收斂者,所以恢弘;而有所不輕為者,乃其無不可為者也。”[14]他在《真正英雄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來》中指出,要想“有全用于天下”,則要收斂鋒芒,善于藏拙,有所不輕為,然后才能“無不可為”。保持天真無邪的童稚之心,才會有龜蔡之神智;心中有所畏懼,才會有貔虎般的大勇。而像莊子、七賢之流,徜徉逍遙,箕踞嘯傲,蔑視天下,鋒芒畢露,而叩其胸中,則終究空疏無用。他在《士先器識而后文藝》中更明確地提出了與此一致的觀點,“夫惟杜機葆貞,凝定于淵默之中,即自弢其才,卒不得不顯……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藝,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斂志,回光而內(nèi)鑒,鍔斂而藏聲。”[15]他從理學家的角度來談論文人的修養(yǎng)問題,反對恃才傲物、鋒芒畢露,提出器量要博大,識見要宏遠。只有善于修養(yǎng)自己的器識,才能如載萬斛之舟,納百川之海。根本立而才能自現(xiàn)。

      他的這些關于個人修養(yǎng)的主張與他在《論文下》中的觀點是一致的。晚明文人在學問上大多偏執(zhí)一端,各自成派。要么如前后七子之末流,字句模擬剽竊;要么如公安派之末流以“獨抒性靈”自居,以俚俗鄙語為文。觀念上稍有不和,輒筆鋒相向,彼此攻擊。袁宗道穩(wěn)實的個性和扎實的學術積淀使得他能相對的客觀且全面地看待當時文壇上的問題,從而避免了上述的兩種弊病。

      在為文的主張上,相較于宏道及當時其他反對模擬文風的文人的激進態(tài)度,宗道則顯得相對平和、公正。面對王、李余風牢籠下漸趨于僵化的文壇,袁宏道反抗的言辭是頗為激進的。郭紹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下》中對于公安、竟陵派反對前后七子復古的運動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前后七子以暴力劫持文壇,而公安、竟陵復蹈其轍,異其主張,襲其方法,直是以暴異暴而已”[16]。三袁之中,中郎與小修重在逸才,而長兄宗道則偏重于理學。對于當時文壇的復古僵化,袁宗道也是持反抗態(tài)度的,但他沒有像中郎及公安派其他羽翼那樣激進地去駁斥,而是從學術的角度出發(fā),用一種相對平和的論調(diào)對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郭紹虞指出明代文人以暴易暴的文學運動之弊病的根本所在,即“其原因即在偏執(zhí)一端,不曾將下學上達一番功夫都打的通。其學愈偏,其弊愈甚;其弊愈甚,其爭亦愈烈。只有通識之士才能不囿于所學;也只有通學之士,才能不弊于所見?!盵17]郭紹虞的這一觀點與宗道的說法完全契合。袁宗道在《答友人》一篇中說:“學未至圓通,合己見則是,違己見則非。如以南方之舟,笑北方之車;以鶴頸之長,憎鳧頸之短也。”[18]宗道認為文壇上之所以爭論不休,歸根結底,是因為學問沒有達到圓通的境界,故而對問題不能夠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才會輕率的對他人展開批評?;谶@樣的一種觀念,宗道不會如中郎那樣激進地去批判他人,相反,他轉而從學識出發(fā),用一種平和的論調(diào)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批判當時模擬剽竊成風的文壇,不像其他人那樣將矛頭指向某一特指的人,而往往是揭示出更深層次、更普遍存在的病源。他認為模擬剽竊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然其病源則不在模擬,而在無識”[19]。當時人都將反對的筆鋒直指后七子之領軍人物王世貞時,袁宗道卻一反眾人對王世貞的責難,而給出了較為平和且公正的評價,“弇州才卻大,第不奈頭領牽制,不容不入他行市,然自家本色,時時露出,畢竟不是歷下一流人。聞其晚年撰造,頗不為諸詞客所賞。詞客不賞,安知不是我輩所深賞者乎!”[20]針對宗道的這一觀點,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給以了肯定,“余近來拈出弇州晚年定論,恰是如是,伯修可謂具眼矣”。[21]“今之君子,未嘗盡讀弇州之書,徒奉《卮言》為金科玉條,之死不變,其亦陋而可笑矣”,[22]同袁宗道一樣,錢謙益也認為當時的文人不論是追隨王世貞還是駁斥王世貞,都“未嘗盡讀弇州之書”。錢謙益對于宗道的這一評價,也恰好印證了袁宗道在審視問題時始終是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理學家的立場上而言的。

      文章從袁宗道在仕與隱的抉擇、個人修養(yǎng)以及文學主張幾個方面入手,簡要分析了其“穩(wěn)實”性格所隱藏的深層次內(nèi)涵。一方面,袁宗道“穩(wěn)實”性格中偏于傳統(tǒng)且保守的一面使得他不能夠如宏道一樣辭官歸隱,肆意灑脫,在思想上不能夠完全擺脫舊傳統(tǒng);另一方面,“穩(wěn)實”的性格也使得袁宗道能夠以“圓通”的學術眼光來審視當時的晚明文壇,從而做出相對客觀且全面的評價,避免了前后七子之末流及公安派后繼者們的弊病,由這一點看來,由其“穩(wěn)實”性格所引發(fā)的客觀公正的文學批評觀念在空疏浮泛、模擬剽竊成風的晚明文壇上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值得我們對此做更深一步的探討。

      注釋:

      [1]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中。

      [2]張廷玉:《明史》(二八六),《袁宏道傳》附《袁宗道傳》。

      [3]錢伯城點校,袁中道:《珂雪齋集》(卷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袁宗道:《過黃河》,《白蘇齋類集》(古詩類卷之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袁宗道:《徐惟得》,《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袁宗道:《獨坐》,《白蘇齋類集》(古詩類卷之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袁宗道:《薛大參青雷》,《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93頁。

      [9]袁宗道:《寄三弟》,《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袁宗道:《大人書》,《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1]《神宗實錄》,三五五。

      [12]《神宗實錄》,三五五。

      [13]袁宗道:《食魚筍》,《白蘇齋類集》(今體卷之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4]袁宗道:《真正英雄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來》,《白蘇齋類集》(館閣文類卷之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袁宗道:《士先器識而后文藝》,《白蘇齋類集》(館閣文類卷之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6]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264頁。

      [17]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264頁。

      [18]袁宗道:《答友人》,《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9]袁宗道:《論文下》,《白蘇齋類集》(雜說類卷之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0]袁宗道:《答陶石簣》,《白蘇齋類集》(箋牘類卷之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1]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中。

      [22]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第436頁。

      (程玉悅 江蘇南通 南通大學文學院 226007)

      猜你喜歡
      晚明
      晚明戲曲演出活動對通俗版畫創(chuàng)作的風格和審美趣味的影響
      藝術研究(2017年3期)2017-09-13 17:00:20
      晚明文人士大夫崇尚什么樣的出游活動
      人民論壇(2017年20期)2017-08-09 10:43:25
      晚明戲曲演出活動對戲曲刊本的影響考論
      藝術研究(2017年1期)2017-07-05 23:48:50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在晚明政治中的影響
      《金瓶梅》中的孟玉樓形象新探
      速讀·下旬(2016年9期)2017-05-10 19:27:23
      試論虞山詩派對晚明吳中詩風的繼承與發(fā)展
      對沈士充的研究文獻綜述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晚明暢銷書:女性詩歌選本《名媛詩歸》
      科舉競爭壓力下底層文人的職業(yè)選擇及其生存境遇
      清流县| 江源县| 丽江市| 茶陵县| 榆树市| 永年县| 环江| 永清县| 淅川县| 闽清县| 长海县| 万宁市| 宁晋县| 牡丹江市| 会宁县| 河北省| 漳浦县| 巫溪县| 政和县| 小金县| 田东县| 平陆县| 施秉县| 清丰县| 北流市| 子长县| 黄大仙区| 杭锦后旗| 银川市| 吉林省| 敦化市| 银川市| 剑阁县| 津市市| 岚皋县| 周宁县| 拉孜县| 琼结县| 交口县| 和政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