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萍
摘要:道德的教育需要教育的道德?,F(xiàn)代教育必須擺脫對知識的單純灌輸和對道德的淡忘,要通過對學生們的特點、性格、特長等基本情況來因材施教,更要通過改進和完善,提高和升華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靈魂鑄造師,創(chuàng)造出不但有共性、而且更富有個性的人才。才能真正肩負起教育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關鍵詞:師風;奉獻;靈魂;鑄造
道德的教育需要教育的道德?,F(xiàn)代教育必須擺脫對知識的單純灌輸和對道德的淡忘,才能真正肩負起教育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教育不僅是科學,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修煉。因而,進人新世紀,教師不但要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養(yǎng),更要通過改進和完善,提高和升華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靈魂鑄造師,才能以教育的道德推進道德的教育,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適應時代需求的合格人才。教師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靈魂鑄造師呢?
一、重視師德師風,加強道德修養(yǎng)
如果說行風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發(fā)展的需要,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師德師風建設既是教師個體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素養(yǎng)提高和升華的需要。因而我們不能因為個別行業(yè)的濃厚的商業(yè)氣息,而使教師這個職業(yè)變質(zhì)變味變形,也不應該因為個別行業(yè)個別領導的腐敗、個別人的墮落而迷失方向,放棄自己的崇高追求,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相反地,在今天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新背景下,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教師的使命感更要加強。教師要牢固樹立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的思想,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要在熱愛學生的前提下,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悉心地呵護學生、科學地教育學生。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方式和方法,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對自己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盡心竭力做好本職工作,堅守本職崗位,立足崗位作貢獻,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智慧和力量。要充分認識到每一種職業(yè)都是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不過分強調(diào)個人條件,這山望著那山高;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做出應有的貢獻,就是偉大的。
現(xiàn)在,教師待遇有所提高,社會地位有所提高,社會上對教師的要求相應提高,是很正常的。即使有些要求近乎苛刻,也要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博大襟懷,包容、理解,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力戒心理失衡。要多做批評與自我批評,不要光看到別人的成績與榮譽,更要看到別人的努力與艱辛;不要只顧評價體制,一味抱怨現(xiàn)狀,更多的應該是在現(xiàn)實與困難面前怎樣努力去改變。從“如果全中國的教師都朝著一個積極正確的目標努力,中國的教育一定會大步向前,中國的發(fā)展一定會大步向前”的角度理解、對待自己投身于其中的神圣事業(yè),從我做起,從今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積極努力,共同樹立良好的教師隊伍群體形象。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聚在一起,談論起來總是一套一套的,似乎人人都可以成“家”。討論是必要的,但空論是沒用的,中國的教育現(xiàn)在不需人空論?,F(xiàn)在做理論的多了,干實事的少了,講空話的多了,說實話的少了,而教育需要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實實在在、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育人的成果顯示具有顯著的延后性,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像種莊稼,可以當年播種,當年收獲。教育改革也不同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它往往需要數(shù)年乃至百年、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努力。
在學校里,每一個教師身上都有閃光的地方:有的在業(yè)務上精益求精,有的在管理班級上井井有條,有的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方面細致入微,有的在與家長溝通方面成效顯著,有的在引導、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很有引力,有的在教改方面走得比較前沿,有的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兢兢業(yè)業(yè)……難道這些不都是高尚師德、優(yōu)良師風的具體體現(xiàn)嗎?只要我們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加以改進,只要我們抱著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虛心向周圍的人學習,我們的校風、師風一定會更上一層摟,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我們的各項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二、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我們都去餐廳吃過飯,對某些服務不夠周到的總會流露出不滿,至少你很少再去光顧。教師的職業(yè)是社會化的,實際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在為他人服務——正是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個人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社會價值?!邦櫩褪巧系邸笔欠諛I(yè)公認的經(jīng)營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也是上帝,是教師的服務對象。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教師,人不但要能從講臺上走下來,心態(tài)也要能從講臺上真正走下來。要適時、合理地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樹立服務意識,發(fā)揚奉獻精神。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從而相互學習、相互尊重,而不是頑固地維護所謂“師道尊嚴”。古語所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理解為可以用“父親”的權力為所欲為。充其量,你只能“像”父親,卻永遠也決不可能真的成為學生父母。切不可利用“父親”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語說得好:“人有德于爾,爾不可一日或忘;爾有德于人,爾不可一日不忘也”。學生尊你為父,你千萬不要把這當成對學生有恩,在學生畢業(yè)之后,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與“恩”。真正有道德的教師,即使有恩于學生,也不會牢記不忘的。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yè)也造成了很大污染。大到個別學校亂收費,小到個別教師“吃拿卡要”,一度成為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群體形象。要知道師德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粒老鼠屎臭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一旦教師群體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就演變?yōu)檎麄€教師行業(yè)的道德問題,就成了行風,這時的不良師風也就演變?yōu)榻逃袠I(yè)的不正之風,就會危及一批人、一代人,就會禍國殃民。因此,教師要以高標準、嚴要求約束自已,克服一己私欲,主動、積極維護個人及群體的良好社會形象。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學生尊重老師的原因很多;除了道德,教師的外表、學識乃至人格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親近的因素。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愿望;外表只能引起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nèi)心的,乃是教師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這種力量才是持續(xù)長久的,才是經(jīng)久不衰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走向未來社會的立身之本。
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只有當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了對學生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也才最有可信度。就這一點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師職業(yè)才可以用“蠟燭”來形容,道理就在于此,這也正是這個職業(yè)崇高、神圣之處。
今天,教師只有不斷增強業(yè)務和道德素養(yǎng),才能永立潮頭,做優(yōu)秀的靈魂鑄造師,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