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蕓
【摘 ? ?要】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和探究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更優(yōu)秀,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培養(yǎng) ?教學方式 ?與生活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6
小學生的素養(yǎng)包括的方面有很多: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文方法、語文習慣和語文應用等等,語文是其他文化課學習的基礎,是一種與社會和個人溝通交流的工具,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主科之一,學生的重視程度一定要增強。語文的學習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情感態(tài)度,這是人格魅力最基本的體現(xiàn),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夠去抓住語文學習的本質,理解語文真正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興趣的培養(yǎng)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找對了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F(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需要老師轉變教學方法,死板灌輸式的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合現(xiàn)代化的教育模式,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比直接傳授給學生知識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所以,轉變教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結合的科目,不僅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語文,而且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使用語文,把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而且能夠恰當?shù)氖褂?,這樣才能達到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
一、引導學生認識語文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語文教育應該為新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掌握好了語文知識就是對中華文化的最大的傳承,也是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當今社會,沒有語文知識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先進技術的發(fā)明都是需要有研究報告的說明,例如當時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的論文就是因為語言晦澀難懂一直沒有被人們理解,直到后來的科學家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世人才驚訝于這一發(fā)現(xiàn),然而這又過去了好幾十年了。所以說,只有充分的認識學習語文才能夠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老師需要在第一節(jié)課就要向學生闡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每個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并不陌生,從牙牙學語開始就一直都在接觸語文,而語文則是其他各科的基礎,許多學生應該都能感受到,有些數(shù)學題其實會做,但是因為有些文字不認識,這就使得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導致題目做不出來。這種現(xiàn)象在小學中很容易出現(xiàn),所以,沒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其他的學科往往很難學好。因此要想做到全面發(fā)展,各科成績都能夠達到高的分數(shù),需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就是學好語文。
二、興趣培養(yǎng)的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古語中就能看到興趣的重要性,陶行知也認為,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經(jīng)常細心地觀察學生的興趣,這對于教育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興趣的培養(yǎng)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學習成功后能夠得到無比的快樂和自豪感,產(chǎn)生成就感就會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親切感。當學生們?nèi)〉煤贸煽兊臅r候教師要及時稱贊或者獎勵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夠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進而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分組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個小組中,既可以讓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這樣就能全面調動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的討論和學習中去。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都朗讀一下這篇文章,朗讀好的小組得到一個小紅花,這是第一個步驟,接下來進行課文的學習,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到文章的重點,每個小組進行回答,然后老師可以補充重點是潮來時的壯麗景象。重點引導學生們認識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通過小組的形式理解比喻句的用法和好處,這樣學生就能夠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也才能夠很好地理解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xiàn)力。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會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刻,同時學生們的交流也能帶動課堂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轉變教學方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根據(jù)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值得老師思考的問題。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出去春游,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語文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表現(xiàn),當看到柳樹吐出嫩芽時,可以引導學生想到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種在自然界中真實的感受古詩魅力的方式是學生最容易記憶的方法,當學生真正的置身于大自然中時,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詩人在春風吹拂、垂柳飄動、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時的感受。通過這樣接觸大自然學習的方法會使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
轉變教學方式還包括老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和探究者,師生關系相處的融洽了,學生才敢于提出問題請教老師。當老師成為了學生的好朋友時,學生有什么問題才敢告訴老師,不僅僅是學習中的,還包括一些生活中的問題。老師和學生和諧相處這是一切教學方式的前提。
四、與生活密切結合
語文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長和學生要有效的配合,老師可以布置一個需要和家長一起完成的作業(yè),如一起去超市購物,學生根據(jù)家長的需要列出一個清單,到超市自己進行挑選商品。這樣的作業(yè)用處很大,既讓學生溫習了學過的生字詞,又在實際的生活中學到了許多的新詞,通過這種方式會使得學生了解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重要性,從而更加重視語文的學習。
閱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定期去圖書館進行閱讀,閱讀時每個學生帶個小本子,把優(yōu)美的字詞句摘抄下來,這樣就能夠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圖書館中學生可以盡情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把自己的感悟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寫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字詞句運用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在素質化教學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老師教學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