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針對中職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本文試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策略,為解決當下中職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提供借鑒之處。
關(guān)鍵詞:中職學生;語文;課外閱讀
當今時代中職生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并不樂觀,閱讀時間少,閱讀文本單一,閱讀動機以娛樂消遣為主。針對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和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閱讀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成長的地方。營造良好的校園讀書氛圍,讓學生喜歡閱讀、熱愛閱讀,成為真正的讀書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
1.學校要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
學校應及時采購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書籍,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中職學校往往把大量的資金用到改善學校硬件條件上,比如各個系部的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辦公場所等,對圖書館、閱覽室的投入明顯不足。圖書館館藏圖書少,更新速度慢,內(nèi)容陳舊,與時代脫節(jié)。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從資金投入入手,加強圖書館和閱覽室建設,結(jié)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身心特點,分批次采購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在每年教代會制訂預算時就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2.改革現(xiàn)行的圖書管理制度
中職的教學管理模式相對落后,圖書館的管理尤為突出。圖書館管理人員多是為解決教職工家屬問題、子女就業(yè)而安置的臨時工,真正從高校、科研院所畢業(yè)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多從事管理崗位,不負責具體借書、還書等基礎工作。這就直接導致圖書館從業(yè)人員責任心不強,管理落后,服務不夠熱情、周到,直接影響了學生借閱圖書的積極性。另外,圖書館開放時間過短,往往與學生課外活動相沖突,導致學生閱讀時間減少,閱讀效率低下。
3.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讀書氛圍
學??梢蚤_展“書香進校園活動”,經(jīng)常請專家開展讀書講座,學校的宣傳欄、班級的板報應該經(jīng)常發(fā)布新的圖書信息,積極引導學生開展閱讀,也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讀書會、閱讀交流會、人物形象大討論等讀書交流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二、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筆者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過調(diào)查,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很重要的占73%,認為比較重要的占21%,沒有學生認為教師的指導不重要。但現(xiàn)實中,教師能夠?qū)W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的少之又少,即使指導也是蜻蜓點水,泛泛地說教,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師資短缺問題嚴重
中職語文教師往往課時多,教學任務繁重,加上日常的教學檢查、做科研的壓力,占據(jù)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很難能再抽出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
由于中職學生素質(zhì)普遍較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往往要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班級管理,這大大影響了教師講課的效率。語文課作為公共基礎課,授課的班級多,課后教師很少有和學生交流的機會。 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課上,堅持以“課內(nèi)為主、課外為輔”,從指導方法上入手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好的閱讀方法可以使閱讀的效果事半功倍,對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三、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
通常的課外閱讀,學生很少采用朗讀、誦讀的方法。據(jù)調(diào)查,課外閱讀中,喜歡大聲朗讀的學生僅占21%,很不喜歡和一般情況的分別占到了29%和23%,兩者之和超過了50%,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喜歡采用誦讀這種閱讀方式。但在中國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中,卻特別推崇誦讀和背誦。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講道:“凡讀書……須要讀的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敝新氄Z文新大綱也明確提出:“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 在課外閱讀中通過反復的誦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在反復誦讀中,能夠受到感染熏陶;在反復誦讀中,也可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在古典詩詞的閱讀中,誦讀的作用就更加明顯,通過反復誦讀,帶感情朗讀,能夠更深刻地體悟出作者的胸襟、情感以及文本所散發(fā)出的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同時,誦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該多采用誦讀的方法,尤其是進行古詩詞課外閱讀、鑒賞時,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充分領略文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朱熹.朱子童蒙須知[M].北京: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