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毓民 高明艷
十月進入寒露時節(jié),氣候干燥,晝熱夜涼,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fēng)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fù)發(fā),被稱為“多事之秋”。提前知道一些孩子秋季保健的要點,很有必要。
飲食:宜滋陰潤燥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白蘿卜、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fā)散瀉肺。要減少孩子吃零食的習(xí)慣。不吃油炸、烘烤食品,少吃炒瓜子、炒花生、五香豆等。入秋后更要少吃冷飲。此外,秋季主養(yǎng)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還可適當喝些雞湯、豬肺、骨湯等。
調(diào)補:宜用潤肺中藥
秋季氣候干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所以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yīng)是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yǎng)氣血。一些中藥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選擇時需辨證選用:如果孩子易口干、手足心熱、便秘,屬陰虛,可用天冬、玄參、桑葉、生地、蘆根;平時易疲勞、食欲不振、腹瀉,屬脾虛,可用黨參、山藥、白術(shù)、太子參、扁豆;常見頭昏、心悸、面色蒼白、睡眠不安,用黨參、當歸、黃芪、酸棗仁;平時手足冷、面色蒼白、生長發(fā)育落后,用人參、桂枝、補骨脂。
按摩穴位健脾肺
可以每日給孩子按摩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3分鐘,再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處)50次。接著按雙側(cè)足三里穴(髕骨下緣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各2分鐘。以上方法有宣肺利竅、健脾固表作用,可預(yù)防秋季燥熱咳嗽。
耐寒鍛煉用冷水浴
秋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季節(jié),承接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十月是耐寒鍛煉的好時節(jié)。適當?shù)哪秃憻捘芴岣吆⒆咏M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耐寒力,進而減少冬季易發(fā)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除了適當?shù)膽敉饣顒右酝?,冷水洗浴也是秋季保健的一項重要?nèi)容,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以及游泳等,能提高孩子的冷適應(yīng)能力,為過冬做好準備。冷水浴鍛煉應(yīng)因人而異,因年齡而異,循序漸進。開始時,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溫水,然后逐步降溫。比如:洗臉、洗腳,水溫可以從35℃開始,逐漸降至26℃~28℃,洗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沖淋也是一種強身效果好的鍛煉方法,水溫同樣從35℃開始,逐漸降到26℃~28℃,從上肢到胸再到下肢噴淋,動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身至身體發(fā)熱并輕度發(fā)紅為止,3歲以上的孩子可用冷水直接沖淋頭部。而從四五歲起,即可開始學(xué)習(xí)游泳了,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還可以使肌肉得到鍛煉。
6個食療方
1.蘿卜銀耳老鴨湯:取白蘿卜、銀耳、鴨湯適量。將蘿卜切絲,銀耳分成瓣,洗凈,放入清淡的鴨湯中小火清燉,注意時間不要過長。鴨湯滋陰,具有清熱去火、潤腸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秋燥”等秋后不適,是較好的清補佳品。
2.芝麻核桃粳米粥:取芝麻及核桃各30克,炒熟后研碎,同粳米100克煮成粥。有滋潤五臟作用,適用于孩子皮膚毛發(fā)干燥、秋燥久咳等癥。
3.茯苓芡實小排湯:取茯苓30克,山藥60克,芡實60克,苡仁30克,小排骨120克,鹽、味精少許。將茯苓、山藥、芡實、苡仁加水煎煮半小時,再加入小排煮至酥爛后,加鹽及味精,即可食用,可用于脾虛孩子。
4.桂枝甘草紅棗粥:取桂枝5克,生姜3片,甘草3克,紅棗10只,粳米50克。先將桂枝、生姜、甘草、紅棗洗凈,加水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食用,適用于陽虛體弱孩子。
5.百合枸杞花生粥:取百合30克,枸杞子20克,花生30克,糯米50克。先將百合、枸杞子、花生煮半熟,加入糯米及水煮成粥服用,適用于陰虛孩子。
6. 二黃紅棗湯:取黃精12克,黃芪10克,紅棗15克,加水小火煮30分鐘,喝湯吃棗,適用于血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