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維
[摘要]教師提問作為教師話語的重要一部分,受到廣泛關(guān)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不僅對學生的語言習得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使學生的口語輸出更加富有思想。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各種問題類型,進一步找出如何運用教師提問方式促進英語課堂教學。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 教師提問 課堂話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200-01
近年來教師的課堂提問引起了國內(nèi)外語言專家的廣泛關(guān)注。White & Lightbown(1984)在一堂50分鐘的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這一節(jié)課中一共提出了427個問題。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交流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斷地進行語言輸出,提高了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Richards & Lockhart 1996 :185)
一、交叉使用提問類型
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屬于課堂教學中兩種比較常見的問題類型。Thompson(1997)認為,展示性問題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而參考性問題可以使用課堂的交際性更強,縮小課堂環(huán)境與真實交際環(huán)境的距離,由此更加有利于第二語言的習得。在Long和Sato(1984)的課堂研究中,79%的課堂問題屬于展示性問題。Barnes(1969)、White和Lightbrown(1984)的研究中也提到,在課堂中老師會比較喜歡提問一些有現(xiàn)成答案的問題,而參考性問題出現(xiàn)的比率較小。
多數(shù)教師會選擇展示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可以檢驗學生對講過知識的理解程度,但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多地組織自己的語言,課堂上也適當增加參考性問題的數(shù)量。教師可以對于一些交流水平一般的學生進行展示性問題的提問,這樣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之中。對于一些基礎(chǔ)較好、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應對其提出一些參考性問題,使之進行高水平的交流,以創(chuàng)設更接近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
二、多元化的提問方式
任何一種提問方式都有它的優(yōu)勢和缺陷,所以教師應在一堂課中采用多種提問方式,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并使學生進行深刻的思考。一般情況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問和學生齊答或者教師問學生單獨回答較多,其特征是課堂環(huán)節(jié)進行的比較流暢,不影響課堂紀律等。但是如果全部問題都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未免比較單一,一節(jié)課中有些同學可能不會被提問到,會令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交叉使用結(jié)對活動或小組活動的形式去完成一部分課堂提問,這樣可以使更多同學參與到其中,使更多的同學進行目標語言的操練,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
三、適當?shù)奶釂枙r機和等待時間
提問不僅是課堂教學中考察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手段,也是管理課堂、控制學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把握提問時機,可以有效組織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講解過的問題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走向,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講完課文后的復習式提問中,應能夠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個學生的思考時間或多或少不盡相同,教師應給其充分的時間思考。尤其是小組討論和全部討論時,應根據(jù)提問的難易程度給予充分的時間。如果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教師最好給予5秒左右的等待回答時間。
四、給予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是指學生在回答問題后給予的一種不相同的、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師在課堂反饋中也應注意自己的言辭,多給學生正面的、積極的肯定。如遇到回答不正確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糾錯時應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并且給予恰當?shù)墓膭睢?/p>
【參考文獻】
[1]Barnes,D.Language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M].Harmondsworth:Penguin,1969.
[2]Barnes,D.Language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A].in Barnes,D.Britton,J,&Torbe;,M.(eds.)Language,the learner and the school[C]Harmondsworth:Penguin,1969.
[3]Long,M.&Sato.C;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studies: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A].In Davies,A,Criper, C&Howatt;,A (edus.).Interlanguage[C]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84:104.
[4]Richard J &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Thompson,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J].ELT Journal,1997,51(02):99-105.
[6]White J & Lightbown P M.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84:40.
[7]周星,周韻.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1):78-79.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