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春
(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
漢日維度形容詞“粗、細”的語義與句法對比
魏麗春
(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摘要]漢日維度形容詞“粗、細”在空間實指義和引申義上有共通語義,但也存在意義用法不對稱,語義引申機制不一致的情況。在語義引申意中,漢語“粗”往往用于表示貶義, “細”表示褒義;而日語中,“太い”一般表示褒義,“細い”表示貶義。在句法上,漢語“粗、細”用法有對稱性,即能用“粗”的基本也能用“細”;而日語的“太い”“細い”除了在條形物和人體部位上的對稱性外,在其他名詞上多呈現(xiàn)“細”能用而“粗”不能用或者極少用的非對稱性傾向。同時,它們在做狀語的用法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對稱性, “細”使用頻率遠高于“粗”,并且它與“開く/開ける”等動詞的搭配是漢語所沒有的語用方式。
[關鍵詞]維度形容詞;“粗”;“細”;語義;句法
維度形容詞是對具有一定形狀的物體或其部分所占空間的量進行描述的詞語。認知語言學界普遍認為,在所有隱喻中,空間隱喻對人類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多數(shù)抽象概念都是通過空間隱喻來表達和理解的[1]?!按?、細”是基本空間維度形容詞之一,而且是空間維度中最小的維度。它除了表示條狀物的橫剖面的大小之外,還可以表示聲音、性格、品質(zhì)、關系等抽象概念。
目前關于漢語空間維度形容詞“粗、細”的研究不多。任永軍[2]19-23指出:“粗、細”一般是指一維突出的物體的橫剖面的大小,如頭發(fā)、線、鐵絲、繩子、筷子、鉛筆等,也可以說明某些一維并不突出的事物,如甕、缸、壇子等;“粗、細”維度對“長、短”維度有一種天然的依存關系,“粗、細”是“長、短”的附帶,“長、短”是“粗、細”的依托;“粗、細”維度對“大、小”維度和數(shù)量維度有蘊含關系,“粗、細”不是一般的“大、小”,而是“小”中的“大、小”。伍瑩[3]研究了漢語維度形容詞“粗”的語義系統(tǒng),認為 “粗”的空間義具有“最小維度、依附性、隱含重量義或力量義”三個語義特征,這些語義特征作為始源域投射到相關的目標域產(chǎn)生了各種隱喻義。已有研究雖然揭示了漢語“粗、細”的一些語義特征,但沒有分析與之搭配的主體名詞的語義特征,也沒有觸及不同語言間的語義與句法差異等問題,特別是目前鮮有關于漢日語“粗、細”的比較研究。本文在語料統(tǒng)計的基礎上對比漢語和日語“粗、細”的語義與句法特征。
一、漢日語“粗、細”的語義對比
1.漢語“粗”“細”的辭典語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粗”的義項是:(1)(條狀物)橫剖面較大:~紗|這棵樹很~。(2)(長條形)兩長邊的距離不十分近:~線條|~眉大眼。(3)顆粒大:~沙。(4)聲音大而低:嗓門兒~|~聲~氣。(5)粗糙:去~取精|這個手工活太~了。(6)疏忽;不周密:~疏|~心大意。(7)魯莽;粗野:~暴|~話|~人。(8)略微:~知一二|~具規(guī)模。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細”的義項是:(1)(條狀物)橫剖面?。骸U絲|她們紡的線又~又勻。(2)(長條形)兩邊的距離近:畫一根~線|曲折的小河~得像腰帶。(3)顆粒?。骸硘玉米面磨得很~。(4)音量?。荷ひ簟?。(5)精細:江西~瓷 |這幾件象牙雕刻做得真~。(6)仔細;詳細;周密:~看|精打~算|深耕~作|這人心很~。(7)細微;細小:~節(jié)|事無巨~。(8)<方>年齡?。骸脇~娃子。
由上可見,漢語“粗”“細”的主要意義是:(1)條狀物的橫剖面、長條物的兩邊距離大和?。?2)顆粒大和??;(3)音量大和??;(4)質(zhì)量粗糙和精細;(5)心智、人品壞和好。其中,(1)~(2)是空間實指義,(3)~(5)是轉喻義和隱喻義。
2.日語“太い”“細い”的辭典語義
《広辭苑》中“太い”的義項是:(1)まわりの長さや橫幅が大きい。(2)肥えている。肉が豊かである。(3)物に恐れ動じない。安定している。(4)橫著である。ずうずうしい。(5)聲が低めで音量がゆたかである。“細い”的義項是:(1)(丈に比べて) 周囲が小さい。(2)やせている。(3)幅が広くない。狹い。(4)低く小さい。(5)量が少ない。わずかである。(6)力が弱い。かすかである。(7)射蕓で、張弓の弦と弓との間の距離が狹い。ひくし。
《明鏡國語辭典》中“太い”的義項是:(1)線條的なものの幅が大きい。(2)関係や連絡が緊密である。(3)聲が低くて音量が大きい。野太い。(4)《多く「─·く短く」の形で》人生を凝縮させたような精力的な生き方をするさま。(5)大膽で、気後れしたり小事にこだわったりしないさま。(6)〔俗〕ずうずうしいさま。ふてぶてしい?!凹殼ぁ钡牧x項是:(1)線條的なものの幅が小さい。(2)連絡が悪く、つながりが密でない。(3)聲の音量が小さく弱々しい。か細い。(4)《多く「─·く長く」の形で》短期間で精力を使い切らないで、長く続くようにするさま。(5)気が小さく、気後れがしたり小事にこだわったりするさま。(6)《「食が─」の形で》少ししか食べられない性質(zhì)であるさま。體質(zhì)的に少食だ。
綜合上述兩部辭典的語義解釋,日語“太い”“細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1)條形物的寬度、橫幅面大和??;(2)人體胖和瘦;(3)音量大和??;(4)食量、力量、膽量大和??;(5)關系緊密和疏遠。其中,(1)~(2)是實指義,(3)~(5)是轉喻義和隱喻義。
3.漢日語義對比
從辭典釋義來看,在空間實指義方面,日語“太い”“細い”僅針對條形物的寬度或者橫幅面進行描寫,而漢語“粗”“細”除了條形物還可以描述顆粒物的大小,比如“粗鹽”“細沙”。另外,日語“太い”“細い”可以描述人的胖瘦,如“太い人”“細い體”,而漢語“粗”“細” 不能指人的胖瘦,但是和日語一樣均可以針對人體的具體部位如“胳膊、脖子、腿、手指、腳趾、腰”等進行描述,比如漢語的“粗腿”“細腰”和日語的“太い足”“細い腰”。
認知語言學研究表明,多義現(xiàn)象是通過人類認知手段(如隱喻、轉喻)由一個詞的中心意義或基本意義向其他意義延伸的過程,也是人類認知范疇和概念化的結果[4]。漢日語“粗、細”由表條形物橫剖面大小的空間基本義通過隱喻投射到聲音域,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遞出來,聲波也可以看成是條形物體,因此在隱喻義中,漢日語“粗、細”均可指聲音大小,“粗”的聲音是大而低,往往給人負面的印象,如漢語的“粗聲粗氣”和日語的“太いしゃがれ聲”;而“細”的聲音小而溫柔,給人留下美好的感覺,如漢語的“細聲細氣”和日語的“細い澄んだ聲”。除此之外,兩者的引申意義互不交叉,漢語“粗”“細”有表顆粒物大小的空間意義,而鹽、沙等顆粒物因是未經(jīng)加工的天然產(chǎn)物,往往形狀極不規(guī)則并有雜質(zhì),加上顆粒物多以細小個體大量堆積的形態(tài)存在,也給人留下表面不平整、不光滑的印象,這些特征被抽象化為意象圖式,投射到品質(zhì)領域,就產(chǎn)生了“質(zhì)量粗糙和精細”“心智、人品壞和好”的意義,其空間實指義和隱喻用法呈現(xiàn)逆向?qū)?,即隱喻用法中“粗”往往被用作貶義,而“細”則為褒義。對此,任永軍[2]47-48也指出這是“粗、細”在目標域的隱喻用法中與其他維度詞語的一個顯著不同,他認為“粗”代表不太自然的異態(tài)方向發(fā)展的方面,“細”代表向比較自然的常態(tài)方向發(fā)展的方面,以及人類認識發(fā)展過程由“大”到“小”的規(guī)律要求認識主體能夠認識越來越小的事物,因而有可能導致“粗”表示“不太自然”的貶義,“細”表示“比較自然”的褒義。然而,日語“太い”“細い”則引申出“食量、力量、膽量大和小”“關系親密和疏遠”的意義,實指義和隱喻用法是正向?qū)?,即在隱喻用法中“太い”用作褒義而“細い”為貶義。日語中源自漢語的詞匯如“粗野”“粗酒粗肴”“精細”“細心”等語義與漢語“粗、細”呈現(xiàn)一致的逆向?qū)?。但就和語的“太い”“細い”而言,漢日語“粗、細”表現(xiàn)出語義引申機制不一致的特點。中國文化傳承諸子百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比較傾向于從宏觀的認知視角來闡述世界萬物的關系。日本雖然深受中國影響,但其獨特的自然風土孕育了細膩、風雅的日本文化,日本人心思細膩,傾向于以微觀認知方式把握世間萬象,于是比較直觀地關注了“粗”與“細”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即“粗”代表“大”,意味著正向發(fā)展方面,“細”代表“小”,意味著負向發(fā)展方面。
可見,漢日語“粗、細”在空間實指義和引申義上均有共通的語義,但同時也有一些意義用法不對稱以及語義引申機制不一致的地方。
二、與漢日語“粗、細”搭配的主體名詞的語義特征
組合分析法作為語義特征的提取方法之一,主要考察與之相搭配的詞語的語義特征,這樣也可以推導出需要研究的對象的語義特征。語義特征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語義與句法的對應性,即詞語組合時要受到語義搭配的選擇限制,語義特征不相容的詞語一般不能組合[5]。形容詞的語義可通過其所修飾的名詞以及其所描述的名詞主語來把握[6]。
從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制作的《現(xiàn)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少納言)》中得到日語太い、太く、細い、細く各500個共計2 000個用例,對與之搭配的主體名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網(wǎng)絡版)的用例檢索,檢驗這些主體名詞對應的漢語名詞與漢語“粗、細”的搭配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與日漢語“粗、細”搭配的主體名詞(“粗、細”做定語和謂語時)
注:表中○表示通??梢源钆?,×表示一般不搭配,(多)(少)代表用例數(shù)量的極多和極少。
由上可見,漢語“粗、細”用法有對稱性,能用“粗”的基本也能用“細”;日語“粗、細”除了在條形物和人體部位上的對稱性外,其他名詞上多呈現(xiàn)“細”能用而“粗”不能用或者極少用的非對稱性傾向。
通過語料庫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與日語“太い”“細い”搭配頻率最高的是“糸·針金·くぎ·鎖·線·木·枝·根”等長條形狀的物體,其次是“手·足·首·腕·指·腰·血管·骨”等人體部位,最后是“道·雨”等有幅度的延伸性事物。這些事物的語義特征主要是[+條形物][+左右兩邊的距離]。除了典型的長條形物體外,與日語“太い”“細い”搭配的還有其他物體,如“雨·涙·紫煙·光線”等,雨從天上下下來時呈線條狀,眼淚從眼睛順著臉頰流下來時是線條狀,煙霧、火焰、光線以及聲波等也都可以看作條形物體,可見日語“太い”“細い”側重事物在立體空間中一個橫截面形體的把握。其中,日語“細い”的使用非?;钴S,它可以用于描述與視線成直角的水平面的寬窄,特別是形容小道、胡同、走廊的情況較多,與“小道·路地”等名詞的搭配很頻繁。日語“太い”直接修飾“道”的很少,但是有“世界と世界をつなぐ道がだんだん広がって太くなったら”這樣的用例,說明日語“太い”與寬度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此外,“細い”與“窓·洞窟·顎”的搭配也體現(xiàn)物體左右兩邊距離小的特點,這種說法是漢語所沒有的,漢語一般說窗戶、洞穴“窄”和下巴“尖”。另外,日語“太い”“細い”修飾“雨腳·神経·肝·食”則是突出量的大小的特征,還有“太く短い夢”的表達,表示內(nèi)容豐滿、充實的意思。
與漢語“粗、細”搭配的主體名詞的語義特征主要是[+圓柱形] [+線條形] [+顆粒狀] [+力量] [+品格]。描述圓柱形事物的橫剖面是“粗、細”最典型的用法,比如水管、血管、鐵絲、樹干、繩子等都可以用“粗、細”來描寫。此外, “文字、纖維、箭頭”等一維線條形事物以及“沙子、鹽、面粉”等顆粒狀物體也常與“粗、細”搭配。而且,“粗、細”與上述名詞搭配時,除描寫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之外,還隱含著事物的力量和品格特征。如*本文例子中,日語語料均出自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現(xiàn)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少納言)》,漢語語料均來自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網(wǎng)絡版),文中不一一注明。:
例1風從山樣的煤堆上吹來,帶著煤沙到處飛舞,煤沙細得打到人的臉上都不覺得。
例2他以腳力擅長,碗口粗細的樹干,他一腳踢去,攔腰兩段。
例3她招呼同伴走出電梯的語態(tài)和音質(zhì)讓我再次木呆吃驚,語態(tài)粗俗,音質(zhì)沙啞,我真為她惋惜,那么美好的感覺僅僅停留了幾秒鐘。
例4她從小在森林中長大,接觸的都是些滿嘴臟話、酩酊大醉的粗人,干的也是些喂豬、喂養(yǎng)之類的粗活。
例1表明力量小、很微弱;例2說明力氣大得驚人;例3~4中由“粗”作為語素構成的“粗俗”“粗人”表達了“粗”的隱喻義“野蠻、低俗、沒教養(yǎng)”,體現(xiàn)人品格較壞的特征;例4“粗活”表示事物“未加工、粗糙”的品質(zhì)特征。
三、漢日語“粗、細”的句法對比
1.漢語“粗、細”的句法特征
侯友蘭[7]提到形容詞的4種主要功能:定語、謂語、狀語、補語,認為幾乎所有形容詞都可以獨立充當謂語;大部分形容詞可以修飾名詞作定語;一部分形容詞可以修飾動詞做狀語或補語;絕大部分形容詞能受程度副詞“很”的修飾,可以進入“x比y”框架中;一小部分形容詞能重疊,大部分形容詞不能重疊。
據(jù)此,我們認為漢語空間維度形容詞“粗、細”具備定語、謂語、狀語、補語的句法功能?!按?、細”所充當?shù)母鞣N語法成分的用例如下:
例5前胃(瘤胃、網(wǎng)胃和辨胃)是消化粗飼料的主要場所。(定語)
例6在地層柱狀剖面圖中,沉積物的顆粒愈新愈細,形成“上細下粗”的現(xiàn)象。(謂語)
例7球磨機可用于粗磨也可用于細磨,但以細磨效率最好。(狀語)
例8調(diào)整日常的菜譜,也能讓你漸漸變粗的腰部慢慢變得緊縮。(補語)
此外,漢語“粗、細”還以雙音節(jié)“粗粗”“細細”的重疊形式做定語或者狀語,如“粗粗的黑辮子”“細細的水流”“粗粗地呼口氣”“細細地品味”等。日語也有“筆ふとぶとと書く(大筆一揮地寫)” “ほそぼそと続く山道(羊腸小道)”等的詞干重疊副詞做狀語的用法。
2.日語“太い”“細い”的句法特征
日語形容詞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定語、謂語、狀語。日語空間維度形容詞“太い”“細い”以做定語和謂語為主,也做狀語。做狀語修飾“する/なる”時也可看作是復合謂語。通過語料庫考察發(fā)現(xiàn),日語“太い”和“細い”在連用修飾即做狀語的用法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對稱性,“細い”的使用很活躍,使用頻率遠高于“太い”。
日語“細い”做狀語的句式是“Nを細くV”或者“Nは/が細くV”。 其中N主要是“目/瞳”“ドア/扉/障子/雨戸”以及“光/炎/煙/息”等,表示具體事物較多,V主要是“開く/開ける”和“する/なる”等,如:
例9その子は貓のように、細い目を余計細くして微笑んだ。
例10留衣は細く雨戸をあけ、外をのぞいてみた。月がでていた。
例11「~ドアは開いてた?」「あんまり大きく開けると會場の人から見えるんで、細く開けていました」
例12それなのに唇は細く開かれたままで、言い盡くせぬ思いを透明な聲にして語り続けている。
例13また、懐中電燈を手でおおって光を細くします。
例14ああ、と同意する代わりに、口をすぼめて空に上向きに煙を細く長く吐き出す。
例15出生時から仔貓のような聲でミャーン、ミャーンと細く泣くが、特有の泣き聲は2歳までにほとんど消失する。
在日語“太い”做狀語的例子中,N多為表示抽象意義的事物,如“人間/人生/関連”,V主要是“する/なる”。用例如:
例16高血圧を放置するには、「太く長く生きられる」はずの人生を、自ら縮めてしまうようなものです。
例17あの人はお前と似た所もあるが経験が人間を太くしたんだな。“何事も甘んずる”そういう心構えが出來てるぞ。
例18今後のエンジン技術の相互の関連は強く太くなっていく。
例19資金や技術者の流れが太くなるにつれて関係は一方的なものとなり、北側諸國への従屬化を強めている。
例10~12中,“細い”修飾動詞“開く/開ける”,表示把門窗打開一條細細的縫隙,把眼睛或者嘴巴微微張開,這是日語特有的表達,漢語的“細”沒有這種語用方式,漢語中縫隙的意象形狀類似長條形,但其突顯的方向為橫向,更適用“寬、窄”維度來表示。例9~15中,“細い”修飾“する”“開く/開ける”“吐き出す/泣く”等,雖然修飾的是動詞,但其語義仍然指向主體名詞,與主體名詞“目/雨戸/光/煙/聲”等的維度特征相匹配。例11中“大きく開ける”和“細く開けていました”的對照表明日語“太い”“細い”用法的不對稱。此外,例16“太い”修飾動詞“生きる”,表示強壯而精彩地活著,它與例17“人間”、例18“関連”和例19“資金や技術者の流れ”等詞語的搭配也是日語才有的表達,漢語一般不用“粗”而用其他的表達方式。
四、結語
從以上語義和句法對比分析可見,漢日語“粗、細” 在空間基本義和引申義上既存在共通的語義,也存在一些意義用法不對稱和語義引申機制不一致的地方。這種語義特征分析支持了認知語言學的語義理論,即句法不能獨立于語義,語義也不能獨立于人的認知。它還可以擴展到其他維度形容詞的漢日對比中。由于語料等條件的限制,本文對漢日語“粗、細” 的語義與句法對比只涉及最直接對應的簡單用法,未涉及同類詞“粗い”“細かい”的語義分析,同時語義不對稱現(xiàn)象的原因研究也不夠充分,有待于進一步討論。
[參考文獻]
[1]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8.
[2]任永軍.現(xiàn)代漢語空間維度詞語義分析[D].延吉:延邊大學,2000.
[3]伍瑩.漢語維度形容詞“粗”語義系統(tǒng)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69.
[4]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6.
[5]邵敬敏,周芍.語義特征的界定與提取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25-27.
[6]姜紅.基于語料庫的日語形容詞詞語搭配及語義的認知研究:以“甘い”為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6):845.
[7]侯友蘭.形容詞功能范圍探微[J].紹興師專學報,1993(1):84.
(責任編輯馬誠)
A Semantic and Syntax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Japanese Dimensional Adjectives of Thick and Thin
WEI Lich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Abstract:Chinese and Japanese dimensional adjectives of thick and thin have shared semantics on their implied and extended meaning and different semantic usage and extensions in other cases.In semantic extension,Cu(thick) in Chinese is always used derogatively and Xi(thin) commendatorily,but futoi(thick) in Japanese is always used commendatorily and hosoi(thin) derogatively.The Chinese adjectives Cu(thick) and Xi(thin) are symmetrical in syntax that they can substitute each other in all kinds of contexts.In contrast,the Japanese adjective futoi(thick) and hosoi(thin) cannot be used symmetrically except in describing string-like objects and parts of human body.When working as adverbial,hosoi(thin) is much more frequently used than futoi(thick),and its collocation with verbs hiraku and akeru in Japanese is not shared by Xi(thin) in Chinese.
Key words:dimensional adjectives;thick;thin;semantics;syntax
[收稿日期]2015-12-22 [修回日期]2016-03-22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50181)
[作者簡介]魏麗春(1975-),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漢日語言文化比較。E-mail:weilichun@xmut.edu.cn
[中圖分類號]H363;H3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4432(2016)02-0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