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摘要:本文從數量、分布、信息發(fā)送、欄目設置、互動等方面詳細調查了檔案局(館)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情況,并對調查數據進行了翔實的分析,針對微信公眾號管理、運用技巧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檔案;微信公眾號;調查;思考
微信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社交信息平臺,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5.49億。各品牌微信公眾號總數已經達到1000多萬。當前,已經有部分檔案局(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具體情況如下:
1 基本情況
筆者在微信平臺上以“檔案”和“檔案局館”為主題搜索公眾號,經過比對,剔除重復的,內容與檔案無關的,經統(tǒng)計到2016年1月20日,各級檔案局(館)開通微信公眾號164個,廣泛分布在2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1.1 檔案微信公眾號的分布情況
1.1.1 按開通單位的行政級別分。省級檔案局(館)公眾號11個,分別是天津、山東、廣東、江蘇、四川、福建、貴州、遼寧、安徽、廣西、浙江,地市級檔案局(館)公眾號有57個,縣(市、區(qū))檔案局(館)公眾號95個,1個鎮(zhèn)級檔案館公眾號。
1.1.2 按開通單位所在的行政區(qū)域分。浙江省25個,山東省17個,廣東、江蘇各15個,福建10個,湖北9個,內蒙古8個,上海、江西各7個,四川6個,天津、湖南、甘肅各5個,陜西、貴州各4個,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各3個,遼寧、河南、安徽、廣西各2個,山西、云南各1個。
1.1.3 按開通的時間分。2013年開通的有2個,分別是“十堰檔案館”和“大朗鎮(zhèn)檔案館”,其中“十堰檔案館”開通最早,時間是2013年8月5日。2014年開通的有35個,2015年開通的有93個,2016年1月20日以前開通的有6個。
1.2 發(fā)送信息情況
1.2.1 數量情況。截至2016年1月20日,全國檔案局(館)公眾號共發(fā)送信息12107條(只計算打開頁面后看到的標題信息,下同),平均每個公眾號發(fā)送73條。其中11個省級公眾號發(fā)送1882條,平均171條;57個地市級公眾號發(fā)送5095條,平均89條;95個縣(市、區(qū))公眾號發(fā)送5130條,平均54條。
就單個公眾號而言,信息發(fā)送在300條以上的有10個,其中省級檔案公眾號有3個,地市級檔案公眾號有6個,縣級檔案公眾號1個;嘉興檔案發(fā)送信息最多,達1058條,其次為寧波檔案為659條。發(fā)送信息在100至300條的有28個;100條以下的有126個;有28個公眾號沒有信息發(fā)送。
1.2.2 分類情況。依據發(fā)送信息的內容筆者大致將其分為局館信息、檔案知識、本地特色、外埠檔案和其他五類,其中局館信息3151條,占26%;檔案知識614條,占5%;本地特色6270條,占51.8%,外埠檔案825條,占6.8%;其他共1247條,占10.3%。
1.2.3 格式情況。檔案局(館)公眾號發(fā)送信息的格式多為圖片與文字相結合,共有11714條,占96.7%;單純的文字格式只有384條,占3.2%;視頻信息90條,占0.74%。
1.3 本地特色專題內容的發(fā)送情況。為了更好地宣傳檔案工作,體現當地特色,為信息受眾者服務,有58個公眾號針對本地特色、風土人情、方言俚俗等內容,展開了系列專題介紹,共有190多個系列專題,其中,最多的嘉興檔案,有14個系列專題。為慶祝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有23個公眾號推出了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系列專題。
1.4 自定義欄目的設置情況。微信公眾號不僅僅只有信息推送和即時對話功能,還可以在會話界面底部按需設置自定義菜單,通過設置可以提供查詢檢索、信息咨詢、編研等個性化的服務。目前有75個公眾號進行了欄目設置,占45.7%。筆者重點查看了發(fā)送信息100條以上設有自定義欄目的21個公眾號。有20個設有子欄目,其中有18個設有檔案查詢服務;有14個微信公眾號與檔案信息網相鏈接,有5個同時與檔案信息網和微博相鏈接。
1.5 互動情況。為測試檔案局(館)公眾號的互動情況,筆者向38個發(fā)送信息100條以上的公眾號提出與檔案事務相關的問題。其中無回復的有20個,占52.6%,自動回復的有12個,占31.6%,自動回復內容多是“謝謝您的關注”“請稍等”“感謝參與”等與問題無關的語言。有9個進行了人工回復,占23.7%,其中有3個既進行了自動回復又進行了人工回復。只有7個進行了有效回復,占18.4%。
2 信息分析
2.1 利用檔案資源服務當地民生、傳播本地文化,是檔案局(館)微信公眾號信息發(fā)送的特色??傮w而言,本地特色信息共6270條,占所有信息總量的51.8%,成為信息發(fā)布的主體。從單個公眾號來看,有58個公眾號發(fā)送了以介紹本地特色、風土人情、方言俚俗為內容的信息,盡管在數量上不占多數,但這58個公眾號發(fā)送的信息數量最多。
2.2 區(qū)域分布不平衡,且多為自發(fā)行為。東南沿海多于中西部,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山東、上海、天津沿海7省市檔案局(館)共有公眾號95個,占58%。中西部地區(qū)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多為兩三個甚至為零。就單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比較,最多的浙江省共有25個,相反,有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為零。
從公眾號的開通時間和行政級別上,找不出任何規(guī)律性。同時,有些上級檔案部門開通微信公眾號,而下級部門沒有開通;有些下級檔案部門開通微信公眾號,上級部門沒有開通。從而可以判斷,微信公眾號的開通多為自發(fā)行動。
2.3 信息發(fā)布數量少,且發(fā)布頻率較低。所有檔案微信公眾號共發(fā)布信息12107,平均每個公眾號73條;除去推送信息在300條以上的10個公眾號發(fā)布的4948條外,每個公眾號只有48條;發(fā)送信息在30條以下的公眾號有90個。除發(fā)送信息在300條以上的10個公眾號外,多為不定期更新,其中,近兩個月沒有更新的有26個,有的甚至中斷6個月以上,更有甚者,開通后連一條信息也沒有發(fā)送。
2.4 檔案局(館)運用微信公眾號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333個地級市、2856個縣(市、區(qū)),每個行政區(qū)域內都有一個檔案局(館)。而自2012年8月微信公眾平臺推出已經3年多了,僅164個檔案局(館)開通微信公眾號,占所有檔案局館數量的5%。即便是開設數量最多的浙江省也只占所有局(館)數量的24.5%。
3 思考
3.1 充分認識微信公眾號在傳遞信息、拓展服務方面的作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為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據統(tǒng)計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用戶關注公眾號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的占41.1%,方便生活占36.9%,學習知識占13.7%。我們應準確把握這次機遇,迅速行動,認真分析民眾利用檔案的新需求、新特點、新趨勢,結合微信公眾賬號在信息傳遞中的優(yōu)勢,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以實際行動推動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
3.2 建章立制,規(guī)范檔案微信公眾賬號的管理。從調查的情況看,檔案微信公眾號還沒有出現其他行業(yè)公眾號的為吸引關注而采取誘導分享、低俗內容、故意欺詐等手段的現象。但是,部分檔案公眾號在深入挖掘館藏體現檔案特色上做得還不夠,也存在有的公眾號轉載不注明原創(chuàng)造成不經意侵權等混亂現象。為了檔案公眾號的健康發(fā)展,更好地為檔案事業(yè)服務,建議有關部門,參照國家有關網絡管理的法律規(guī)定迅速制定檔案微信公眾號的管理規(guī)定,從公眾號的定位、名稱使用、信息發(fā)布、功能設置、組織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激勵表彰等方面強化對微信公眾號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操作規(guī)范。
3.3 挖掘館藏資源,突出檔案特色,將檔案微信公眾號打造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信息平臺。檔案作為社會信息的母資源,在信息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具有其他社會信息所不具有的特征。因此我們在發(fā)送信息的定位上一定要瞄準“檔案”二字,突出“檔案”特色。首先要充分挖掘檔案館藏資源,在發(fā)送信息的內容上體現檔案特色。比如天津市檔案館微信公眾號,所發(fā)送的信息有90%以上就是具有天津特色的歷史事件、風土民情、方言俚俗以及天津歷史名人和抗戰(zhàn)英雄故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開通一年多來,關注數量節(jié)節(jié)攀升,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6000多人。同時在信息的形式上也要體現出檔案的特色,比如江蘇檔案近期推出的信息“讀‘檔一面——袁曉園檔案”既有文字又有圖片,圖片中既有個人證件又有任職命令,在圖片上還能清晰地看到歸檔專用章。
3.4 提高運用技巧,打造綜合性檔案信息宣傳平臺。從調查的情況看,有61個微信公眾號只是簡單發(fā)送信息。但微信公眾號不僅僅只有信息發(fā)送功能。它是面向名人、政府、媒體等機構推出的合作推廣業(yè)務平臺,它除了精準的消息發(fā)送外,還可以進行即時對話,也可以在會話界面底部按需設置自定義菜單,且可為自定義菜單設置響應動作,可以通過點擊菜單,收到你指定的消息或跳轉到指定的網頁。還可以通過添加關鍵詞自動處理一些常用的查詢。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導航網站——微信聚,利用網站的關注排行、推薦關注、搜索等服務,免費將你的公眾號發(fā)布在微信聚上,讓所有微信用戶關注到你。此外,還可以與檔案信息網站、QQ、微博等相互鏈接,形成以微信平臺為主,輻射其他信息宣傳平臺,實現檔案信息的廣泛傳播和深度滲透。
3.5 利用有效手段,擴大關注度。一是強化與粉絲的互動,開設互動欄目,設置互動話題,定期向粉絲們征詢工作開展的意見,通過語音信息建立反饋和溝通互動機制,人性化地發(fā)布民眾樂于接受的信息,同時調動群眾參與檔案管理的積極性。
二是抓住重大節(jié)日、重大事件,就人們關心的問題,利用館藏資料,推送出大家感興趣的信息。比如嘉興檔案在春節(jié)前利用館藏《嘉興故事》推出“嘉禾風物”系列,詳細介紹了在嘉興當地過年的風俗習慣,具有年味的特色美食等,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是注意信息發(fā)送的連續(xù)性。在把握內容的喜聞樂見和高質量的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發(fā)布的連續(xù)性和頻率,有針對性地選擇每天在線微信用戶集中的9~ 10點、16~18 點、21~24 點等特殊時段,連續(xù)不間斷地推送,緊緊抓住粉絲的心。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