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蒙娜 李愛(西安高新第一小學,陜西西安 710062)
?
小學低段信息技術校本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以一年級校本信息課程《手指歌》為例
☆胡蒙娜李愛
(西安高新第一小學,陜西西安710062)
摘要:隨著微課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校也開展了校本微課資源的建設研究。本文從小學低段信息校本微課為例,從一年級信息校本微課的內(nèi)容和存在的問題入手,結(jié)合微課的優(yōu)點進行微課腳本的設計,制作出微課后發(fā)布到學習平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后,筆者從整個微課的設計與應用過程中進行分析,提出了建設校本微課的建議。
關鍵詞:校本微課;小學低段;設計;應用
我校開設的一年級信息課,是圍繞省級課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作文早起步”而展開的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校本課程。所謂“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作文早起步”,就是借助計算機的漢字輸入自動識別功能,幫助學生克服識字量有限、手寫能力受限這一障礙,通過鍵盤實現(xiàn)自由表達,讓一年級新生入校后即進入作文訓練。該課題從2007年開始,主要基于作文教學難的困惑、作文起步晚的現(xiàn)狀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這三點的考慮,開始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作文早起步”的實踐探究。三年試點之后,在2010年全面推廣,實驗至今已有整整9年時間,效果喜人。
一年級信息課程主要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鍵盤打?qū)懙哪芰?。教會學生打字,在整個課題開展中尤為重要,是學生作文打?qū)懙谋U虾突A。為了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打?qū)懹柧毜闹鸩郊由?,我們特在一年級第一學期設計了25節(jié)課,逐層加深難度,讓學生掌握打?qū)懠记?,本課特以至關重要的三節(jié)課為例來說明。
一年級校本信息課主要是訓練鍵盤打?qū)懩芰?,屬于實踐操作類課程。在鍵盤打?qū)懹柧毜那捌?,指法的熟練格外重要,而學生在離開微機教室后無法進行指法練習,隨著一周時間的過去,再進入機房時指法已經(jīng)生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鍵盤膜進教室
在學生剛開始接觸指法訓練時,教師利用每天的空閑時間,帶領學生在教室運用鍵盤膜進行指法訓練,從熟悉基本鍵位到掌握全鍵盤,每天練習,加深鞏固效果。
(二)家長配合督促
在鍵盤教學的同時,教師會將練習要點以貼子的形式發(fā)布在班級群中,回家后家長每天利用5分鐘時間,監(jiān)督孩子練習并回貼匯報練習情況。這樣的措施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但也為教師帶來了新的困擾。
1.部分學生上課無法掌握
短暫的一節(jié)課根本無法保證所有學生都掌握這節(jié)課的訓練要點,而下節(jié)課又開始講授新的內(nèi)容,這使得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內(nèi)容無法進行下去。
2.錯誤或盲目指導與督促
教師和家長不知道如何指導,何為正確,何為錯誤需要糾正。學生可能因為錯誤的指法在練習中沒有得到及時矯正,形成習慣便難以改正過來了。如何讓教師和家長進行正確的指導,成了目前教學的難點。
在錄制前,我們先對目前的指法訓練教程進行了初步調(diào)研,主要有兩種訓練教程:第一種是圖文介紹式的指法訓練教程,如金山打字,這類教程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吸引力不強,對于家長和教師而言不夠詳細,無法達到指導效果;第二種是簡單的視頻教程,但沒有從打字者的角度去拍攝,缺乏直觀性,在教程中使用的教學方式也不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已有認知,也沒有字幕和重點內(nèi)容的提示,不利于一年級學生的學習。
基于以上調(diào)研結(jié)果,我們根據(jù)課程的梯度設計了三節(jié)微課,每節(jié)時長5分鐘左右,對指法訓練中的難點進行腳本設計并錄制,特別是正確指法的演示,直觀明確地告知教師和家長如何指導,學生也可以自己反復觀看訓練,對照微課內(nèi)容自我糾正,解決訓練中的疑惑。
以《手指歌》微課的設計為例,我們首先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學生在練習時手口同步。這節(jié)課是在前一節(jié)微課《基本鍵位歌》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每個手指的鍵位區(qū),并最終掌握每個手指的鍵位。在對腳本進行多次修改后,最后制定了腳本內(nèi)容(如表1)。
表1 《手指歌》微課設計腳本
針對該腳本,在學校微格教室進行錄制,后期進行編輯加工和添加字幕,形成最終全長為5分鐘左右的微課,并將微課發(fā)布到校平臺網(wǎng)站上,供教師在教室練習鍵盤膜、家長在家輔導孩子時,以及學生自學時使用。
圖1 《手指歌》在學習平臺中的位置
圖2 微課《手指歌》的截圖
微課投入使用后,在家長中得到了積極反饋,很多家長留言表示現(xiàn)在指導孩子有理有據(jù),不像之前那樣盲目練習。學生看到教師出現(xiàn)在手機視頻里,顯得異常興奮,觀看時注意力特別集中,回家投入練習時也明顯有所變化。教師教學時也發(fā)現(xiàn),學生的熟練程度和正確度都有明顯提高。組內(nèi)教師也對該微課進行了點評:該微課依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語言生動活潑,將基本鍵位比喻成手指在鍵盤中的“家”,將每個手指負責的上下鍵位比喻成手指的“鄰居”。引課時迅速切入主題,內(nèi)容講解時有慢有快,從學習者的角度拍攝最后的正確指法演示,右下角配上手指歌的內(nèi)容,直觀清晰地告知了學習者應如何去練,也給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提供了依據(jù)。
校本微課的引入,解決了操作類教學時間短、間隙長、學生遺忘快、家長不易指導的問題,同時,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豐富學校校本資源提供了方向。但小學低段校本微課資源建設與基礎教育的其它學段不同,有其自身特點,建設時需要注意:從難點入手,注重微課與傳統(tǒng)課程的差別,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明確學生的學習難點和重點,只講清楚一個難點或一個重點即可,做到短小精悍;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入手,在小學低段中必須明確學生的學習特點,自主能力較弱,適時加入一些給家長的建議,便于家長監(jiān)督學習和指導;從教學整體入手,僅僅進行單個微課的設計是不夠的,要將教學重難點與學生的學習難點聯(lián)系起來,基于系列指定校本微課資源?!妒种父琛纷鳛樾1疚⒄n中的一節(jié),并不能涵蓋全部內(nèi)容,但其中表現(xiàn)出的一些校本微課的共性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海東.基于微課的校本教研實踐探索[J].教育信息技術,2013, (7/8):19-21.
[2]翁健彬.談基礎教育校本微課資源的建設[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5):70-71.
[3]康立平.校本“微課”開發(fā)與應用初探[J].蘇州教育信息化,2014, (05):30-38.
[4]趙國輝.校本微課的價值取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 103-107.
[5]巫雪琴.校本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4,(07):32-34.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學科資源應用與校本優(yōu)質(zhì)資源的共建共享研究》階段性課題成果。
[編輯:陳鉞;實習編輯:黃燕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6)09-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