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紅
摘 要: 語文是一門了不起的學科,肩負著很多的責任,小語文包含大智慧,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閱讀和寫作,還應該滲透情感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追求,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熱愛祖國。本文從弘揚傳統(tǒng)文化、關注社會焦點、培養(yǎng)美好品德和學會正確追求四個方面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教學作用
語文學科的魅力不僅在于她包羅萬象,貫穿古今,更在于她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純真的精神,智慧的思想。如果把語文看做是艷麗的花朵,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她芳香四溢,播撒學生的心田,滋潤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成長。語文老師應開闊視野,認真探尋,積極挖掘,巧妙引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一、激發(fā)熱情,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的精神文明之柱,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越來越熱衷于外來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冷漠。他們喜歡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卻不知道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的由來;嘴里哼著淺俗的流行歌曲趕時髦,卻背不出精練優(yōu)美的古詩文;對影視明星頂禮膜拜,卻非議劉胡蘭、黃繼光所作的貢獻;向往新西蘭的旖旎風光,卻不知泰山的碧霞寶光令人神往。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消失,學生逐漸忘卻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人不能忘本,弘揚與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育人之師所肩負的重任。語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傳統(tǒng)文化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只有將語言文字與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合,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我們應以課堂為主陣地,將知識的傳授與弘揚民族文化結合起來,采用恰當?shù)耐緩脚c策略,導引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例如通過學習《中國石拱橋》,讓學生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學習《蘇州園林》,讓學生感受我國園林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端午的鴨蛋》,讓學生了解我國民風民俗的多姿多彩,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二、開闊視野,關注社會焦點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睂W習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與時俱進,學會思考,學會承擔?,F(xiàn)在的學生是在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既沒有遭受戰(zhàn)火硝煙的洗禮,又沒有經(jīng)歷缺衣少食的苦難;既缺乏參與社會實踐的經(jīng)歷,又缺乏洞察生活的眼力和智慧,往往視野不夠開闊,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缺乏責任感。青年一代身上寄托者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引導學生跳出“小圈子”,體察社會、體察生活,豐富人文情懷,才能撥開迷霧,登高望遠,有大視野、大成就、大作為。語文的世界就是社會生活的縮影,透過語文可以窺見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有效地拓展延伸,讓經(jīng)典與現(xiàn)實銜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焦點,思考現(xiàn)實問題。例如在學習《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時,在引導學生重溫那一段苦難的歲月,了解那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的同時,還應點撥學生聯(lián)系實際,正確看待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明白和平來之不易,學會珍愛和平,為維護和平貢獻力量。又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通過羅布泊的今昔對比,通過多角度的換位對話,在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的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反思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樹立環(huán)保意識,踐行環(huán)保行動。
三、塑造自我,培養(yǎng)美好品德
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強手如云的時代,只有那些既有淵博知識,又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人才,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為人著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闭Z文課文中許多文質兼美的佳作,無不滲透人類最崇高的品質、最美好的情感。我們可以以這些文章為載體,選準角度,找準關鍵,尋求契機,適時切入,結合文本和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學會明理,學會感恩,心胸開闊,樂觀豁達,真誠待人,言而有信,富有愛心,傳遞正能量,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只有具備良好素養(yǎng)和健全人格的學生走上社會,才能快地生活,合理地競爭,溫暖他人,成就自己,造福社會。例如在學習《背影》時,引導學生感受父母之愛,學會感恩父母;在學習《變色龍》時,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學會弘揚正義;在學習《老王》時,引導學生體會老王的苦與善,學會平等待人,同情弱者。
四、珍愛生命,樹立正確追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家長們更是用盡全力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優(yōu)越條件,有些家長更是對孩子寵溺無度,容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學生的成長過于順利,所得過于容易,致使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面對挫折和困境,在安逸的享受中迷失生命應有的追求,學生脆弱、迷茫、浮躁的現(xiàn)狀不得不令人擔憂。一味說教可能收效甚微,但作為語文學科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許多名人、偉人迎難而上、執(zhí)著追求的事例,曲折坎坷、永不言棄的成長歷程就是教育學生的最佳契機。我們在教給學生遣詞造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同時應巧選角度,順勢引導,啟發(fā)學生主動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位,珍愛與尊重生命,樹立正確的追求,明確奮斗的意義,正視成長的曲折,規(guī)劃幸福人生,成就非凡自我。例如在學習《孤獨之旅》時,引導學生體會成長的繽紛色彩,培養(yǎng)堅強的品格;在學習《我的第一本書》時,引導學生感受成長的艱辛與不易,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學習《熱愛生命》時,引導學生欣賞生命的價值,學會珍愛生命;在學習《魚我所欲也》時,引導學生明確舍生取義的可貴,樹立正確的追求。
余秋雨曾說:“語文課堂應該讓老師和同學詩意地生活在語文這片沃土上。水本無華,相激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激而生靈光。”用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用品德感染學生的品德,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地滲透情感教育,讓語文之“花”自由盛開,讓情感之“花”永不凋謝,我們今日的善意播種,定會收獲明日愛心的碩果。用愛搭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橋梁,用心開拓學生幸福生活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努力,鑄造明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