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吳青
(1.天津自行車隊,天津 300382;2.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天津 300381)
舊中國天津自行車運動史話
劉建軍1吳青2
(1.天津自行車隊,天津300382;2.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天津300381)
摘要:本文講述了20世紀初天津自行車運動的萌芽;天津開埠后的第一場自行車比賽;天津青年會舉辦的“萬國自行車比賽”和第一屆、第二屆“天津市自行車公開賽”比賽的男子組和女子組冠軍穆成寬和林秀蓮以及回歸故里執(zhí)教天津自行車隊的教練孫德林。
關鍵詞:舊中國;天津;自行車;萬國賽;青年會
一、一則消息,拉開天津自行車運動的序幕
1929年3月17日天津“大公報”刊出一則體育消息:“北京西山八大處,自行車長途比賽”。這次比賽由天津法商中央汽車公司及北平法文日報組織,定于3月31日春光明媚時,舉行第4屆中國自行車競技大會。比賽不拘國籍,男女均可參加,并提出即使第一名為西人,也仿制一座獎杯授予華人中成績最佳者。另外,天津法商汽車公司又準備法國金獅自行車6輛獎給前6名。報名地點在天津市法租界中街工部對過,中央汽車公司和北平東城區(qū)甘雨胡同法文日報館。此次比賽雖然沒有津人參加,但他揭開了西方體育之一的自行車運動在天津的序幕。此次比賽反應出外僑體育對天津乃至中國近代體育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他促進了自行車運動的開展,天津自行車運動的發(fā)展或者說萌芽,主要來自以外僑為媒介的輸入過程。
二、天津開埠后第一次自行車比賽
1905年10月28日下午,在天津青年會操場上舉行了第3屆天津青年會運動會。該運動會由天津青年會總干事格林(R·R·Gailey)發(fā)起,自1903年起每年一屆。以該會普通中學堂為主,每年秋季要求本市官立、私立各大、中小學進行比賽,籍以鼓勵“尚武精神”。這屆運動會由北洋大學堂、官立小學堂和敬業(yè)中學堂參加。比賽設置了幾個項目,其中就有100碼慢騎自行車比賽,這是天津開埠后的第一次自行車比賽。比賽結果:天津益智小學堂劉天佑獲第一名。賽后由梁孟亭、張伯苓等及美國、日本領事和洋行代表為獲勝的運動員發(fā)獎。
三、賽車冠軍穆成寬和林秀蓮
上個世紀20年代,天津風行一時的是自行車技巧表演和比賽,此時京津地區(qū)也有了自行車技巧隊。在天津著名的有郵差隊,也叫郵鬼子隊、零八隊、破車隊,演員周楚的十三太保隊,天穆村的飛燕隊。天穆村的飛燕隊將自行車前叉子抹上綠色油漆作為標志,隊員有穆成寬,穆祥月(外號小白娃),龍再田,還有外號叫“大馬猴”的穆祥元,“二馬猴”的穆文月等六七人.每逢集、假日相互約定在西站、民園、跑馬場、國際俱樂部等地比賽。
1934年1月21日天津青年會發(fā)起舉辦天津市首屆萬國自行車比賽,由于天津有九國租界,外僑較多,每舉行各種比賽是外國人也參加,顧稱“萬國賽”。青年會為提倡冬季戶外運動,發(fā)起了這次比賽。比賽線路最終定為由河東特二區(qū)三馬路市立師范門前為起點,經意租界三馬路,天升戲院轉至特三區(qū)公署,經河沿街往東至大直沽德士古油罐返回,穿過火車道直赴萬國馬場再回原路返市立醫(yī)院門前為終點,全程14英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比賽規(guī)則中規(guī)定輪盤圓周輪齒至多不得超過52個,其直徑為9英寸(國際自行車聯盟至今仍有此規(guī)定)。經過近一個月的籌備,天津市首屆自行車比賽—萬國自行車比賽于1934年2月17日下午2點半舉行。參加比賽的有27人,其中英、奧、加籍各1人。騎完全程的有18人,馬殿魁奪得第一名,穆祥月、穆成寬分獲第二名和第三名。
萬國自行車賽結束后,年輕氣盛的穆成寬不服氣,比賽就得爭第一,訓練更加刻苦并致信給青年會要求舉辦自行車比賽。1935年5月7日,青年會發(fā)布了再度舉行自行車比賽的消息,定名為“天津市自行車公開賽”,并增加女子組,只限華人參加,定于5月26日在平津公路舉行。比賽線路男子經大經路,入黃緯路,穿過小王莊經北洋大學樓前,霍家咀入平津公路,到楊村再轉回原路線,長約120華里。女子組由省政府門前經大經路至北寧鐵路管理局門前轉回原路線,長約7千米。5月26日,金剛橋以北至黃緯路沿途站滿萬余人,擁擠不堪,民眾在大風中停立達數小時,真是極一時之盛。此次比賽,參賽男子28人,女子17人。27歲的穆成寬以絕對優(yōu)勢獲得天津第一屆自行車公開賽冠軍,實現了他奪魁的夙愿。19歲的女子選手林秀蓮(天津圣功中學高材生、體育全才)榮獲女子組冠軍。1936年4月6日,青年會舉辦了第二屆自行車公開賽。這次參賽男子組22名,女子組13名,經過激烈競爭,穆成寬、林秀蓮再一次分獲男子組合女子組冠軍。
四、難忘故里,執(zhí)教天津自行車隊的孫德林
孫德林,天津寧河蘆臺鎮(zhèn)人,少年時由于生活所迫,年僅14歲他只身一人離開蘆臺家鄉(xiāng)闖關東,來到哈爾濱道里區(qū),投靠一個自行車修理鋪拜師學徒。兩年后另立門戶,在道理賽車場附近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鋪,后發(fā)展成車行。20多歲的孫德林自己用修自行車的零件慢慢的湊起一輛賽車,并自制了一輛高腳獨輪車,平時他一面營業(yè)一面苦練車技,精湛的技藝常使周圍人驚嘆。他還經常邀請一些朋友到郊外進行公路自行車比賽,還常常到道理賽車場觀看俄國人和日本人的比賽。比賽空隙,他偷偷地在場內訓練,練就一身絕技。1940年已婚的孫德林購買了一輛德國生產的死輪藤圈車,這種車的車圈比一般賽車圈輕并且耐用。同時參加了選拔哈爾濱代表隊的選拔賽,并作為代表隊的一員赴日本參加比賽。參加了兩場比賽,第一場因路線不熟沒有獲獎,第二場在甲子園運動場比賽中獲600米第6名。
回國后,6月在偽滿都市自行車對抗競技哈爾濱預選賽中,在500米比賽中意40秒的成績獲得第一名。并破滿洲記錄,在1000米比賽中以1分55秒4的成績獲得第二名。又在之后的兩個月中參加了第一回和第三回全滿都市對抗自行車競技大會,分獲第四名和第一名。時年已30歲的孫德林在一個半月內連續(xù)參加三次比賽,在一天內參加四個項目的角逐,可見他深厚的工地和頑強的毅力。孫德林在與眾多的俄人和日人比賽中為中國人爭了氣。
1946年,經歷20多年異鄉(xiāng)風霜的孫德林又回到了故土天津。1953年他任天津自行車隊教練,帶領天津隊參加了在呼和浩特歸綏市舉辦的華北區(qū)人民體育運動大會自行車比賽。男子10000米:羅金龍獲得第一名;女子組穆秀珍分獲1500米、3000米、5000米第一名。在他的傳授下,天津市自行車運動水平居全國前列,并培養(yǎng)了很多的運動健將。
參考文獻:
[1]朱春水.天津自行車運動史話[M]1995.12
[2]耿濤.自行車史話[J].城市公共交通;2008.01
吳青(1970-),女,本科,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 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學。
中圖分類號:K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80-01
作者簡介:劉建軍(1967-),男,研究生,天津自行車隊中級教練員,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