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
摘 要:針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重拼寫,輕運用”的問題,筆者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提出適合小學生的情境詞匯教學模式,詳細分析了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針對詞匯教學的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案例,提出了詞匯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和導入的具體實施方法。教學實踐表明,情境模式下的詞匯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詞匯的熱情和效率,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單詞的拼寫,還學會了詞匯的運用和聯想。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情境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然而,評價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標準仍然停留在考試檢測階段。為了高效地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單詞的拼寫,而忽視了詞匯的使用。在詞匯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采取的是將詞匯的含義簡單地告知學生去背誦,對語音、語義、使用場合等重視程度還不夠。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背誦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一、情境教學法理論簡介
情境教學模式就是教師依照教學理論,根據實際教學實踐,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自然流暢地學習知識,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蒙臺梭利(Montessori)提出,兒童是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有準備的環(huán)境”是教育的核心。它有兩部分組成,物質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杜威則指出,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的思想。他認為,教育是離不開社會生活情境的,并由此提出了“做中學”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必要的。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要將學生帶入到大自然中,引導他們體驗自然的美,利用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教育。他指出“我力求做到在孩子整個童年時期,使周圍世界和大自然始終都以鮮明形象、畫面、概念和印象來給學生的思維提供養(yǎng)料。”
在我國,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情境教學”的思想?!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師不能單純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應該注重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琢磨,靈活運用知識。在講授新課時,應該有提問啟發(fā)開始,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啟發(fā)學生活躍思維。孟子也曾提出類似的思想:“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學習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學習方法。
情境教學模式有實施的必要。這種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容易被直觀具體事物吸引的心理特點。在真實的場景中,學生可以自然地運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效果會比機械背誦課本范文好很多。
二、情境模式的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適宜的教學情境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入是教學過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該環(huán)節(jié)刺激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的目標,那么接下來的詞匯教學就能夠順利地進行。為了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采用以下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
1.圖片呈現
有一些話題是不易拿出實物展示的,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在教授四季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時,沒有辦法同時真實地呈現四個季節(jié)的場景,所以筆者利用圖片呈現季節(jié)的特征,讓學生走入畫中,感受季節(jié)的溫度特征以及人們的日?;顒?。教師結合圖片情境,邊引導學生觀察邊介紹生詞。
2.講述故事,創(chuàng)設理想情境
教師在教授詞匯時,可以根據詞匯的類別進行故事的創(chuàng)編。將一系列同類型或同詞性的單詞串聯起來,以生動的講述設定特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渲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這是一個吸引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三、情境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實施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并不能簡單地設置場景,而要分析教材文本,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展開教學設計。情境教學活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且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語言支架,讓學生新學的知識有輸出平臺。
四、結語
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是情境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筆者的教學實踐表明,情境模式詞匯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從“要我學”的心態(tài)轉變?yōu)椤拔以笇W”,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心態(tài),快樂的學習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單詞的拼寫,還學會了詞匯的運用和關聯??傊?,情境教學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縮短生硬的知識與現實的差距。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在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多下功夫,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蘇霍姆林期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李吉林.談情境教育的課堂操作要義[J].教育研究,2002(3).
[4]李吉林,田本娜.情境教學一情境教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