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引進我們的課堂,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目前中學教學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讓學生靈活運用。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教學模式;主體性;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0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17
在21世紀,計算機課程成為了高中教育教學的一門必修課,中學計算機教學面臨諸多的挑戰(zhàn),這就對計算機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直接關系到計算機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一、當前中學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圈養(yǎng),忽略了放生,課堂教學以知識灌輸為主,學生很少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短時期內(nèi)學生可能會學有成效,但是會給學生增加很多的困惑。很多知識學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看到表象,而不了解內(nèi)涵,掌握的知識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這種教育模式雖然能讓學生考一個好成績,但是計算機素質(zhì)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的。
二、計算機教學探索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
要想在教學中讓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機操作,并通過網(wǎng)絡獲取所需信息,教師自身要完成終身教學的轉變,因為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計算機課程的特點就是知識更新快,因此,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及時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和應用情況,為自己注入新鮮血液,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計算機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專業(yè)能力,還要有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的文化意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給傳統(tǒng)教育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網(wǎng)絡的普及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他們可以借助網(wǎng)絡進行學習,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完成教育觀念的轉變,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其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既要充分考慮到計算機教學的實用性,還要讓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學習。
如果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自主獲取所需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首先教師要在內(nèi)容上精心選擇。同時,在新形勢下,給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不再是填鴨式,而是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結合計算機學科特點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一種追求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和一定的情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有著相對的持續(xù)性。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他們的興趣點,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中,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境非常重要。學生愿意上計算機課,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對電腦本身感興趣,因為他們認為上計算機課就可以玩游戲、聊天等,而對于教學內(nèi)容并不是很感興趣。因此,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使他們對計算機的興趣轉化到對信息技術的課的興趣,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軟件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由于學生初步接觸軟件應用,因此,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的操作,不能給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在以后的進一步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便會主動地深入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四)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實踐中,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品嘗學習的艱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很強的實踐性學科,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上機操作的機會,在上機的過程中,他們親自去感知知識和技能,很多學生不清楚的問題,通過實際操作就能心領神會。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要讓學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況下,自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然,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不是不需要教師的指導了,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要有新觀點,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要為他們設計一些連續(xù)了作業(yè),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為他們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作業(yè),滿足他們的挑戰(zhàn)心理,這樣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注重因材施教
有效的計算機教學,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為備課、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在計算機知識掌握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性,一些中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已經(jīng)掌握了,但是,也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并沒有掌握牢固,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次教學,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計算機課程作為中學一門年輕的學科,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深入理解計算機課程學習的重大意義,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能持久地保持下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促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開設該課程的目標。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和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計算機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翻新,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要重視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進而實現(xiàn)掌握知識要點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岳利軍.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1):102.
[2] 張蕾.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1):182-183.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