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艷
【摘要】預習是學生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前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語文預習是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出疑問的過程,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預習很多時候流于形式,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應當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及時地檢查和評價,從而讓學生重視預習,有效預習,讓預習為課堂服務。
【關鍵詞】語文 預習 有效 指導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習也是一樣。預習是學生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前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語文預習是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出疑問的過程,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上課,使學生知道學習目的是什么、重難點是什么、自己不會的地方有哪些,從而可以在課堂上有準備、有針對地聽課,通過預習,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學習內(nèi)容,降低課堂學習難度??梢哉f預習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可以說它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良好的預習不僅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拓展延伸、促進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們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閱讀能力,記憶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效的預習已成為高效課堂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預習流于形式,預習對于學生來說只是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已。老師對預習缺乏指導和評價或預習作業(yè)操作性不強導致預習活動形同虛設。預習很多時候就是教師提一個要求,學生就讀一讀、動一動,不提要求學生就不知道預習什么,缺乏目標,更不會預習的方法。預習過程結束,文章上沒有留下任何預習痕跡。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不能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反而會養(yǎng)成做事草率的壞習慣。那么應該怎樣改變現(xiàn)狀,做到有效預習呢?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我有以下看法:
一、養(yǎng)成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而又系統(tǒng)的工程。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預習的習慣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并且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重點應放在課內(nèi),方法應簡便宜行;到了中高年級才逐步過度到課外,同時逐步提高自主預習的要求。因為三年級的大部分學生缺乏自覺性,教師要每過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重在鼓勵大家認真對待每次的預習,讓學社能持之以恒,慢慢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
從一開始的要求,到檢查督促,一段時間后,一小部分的學生不用老師提醒也知道要預習下一課了。這樣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這部分學生就可以讓老師省心不少了,但還有一部份學生暫時還沒有養(yǎng)成預習習慣,那么就需要教師仍然去提醒督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終能讓預習成為大家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明確要求
對于預習,老師在要求學生預習的時候,一定要制訂明確的,難易適度,具有學法指導性的、可操作性強的預習要求,除了一些常規(guī)要求之外,還可以根據(jù)教材中每篇課文的特點,給學生布置一些個性化的預習作業(yè),在課前提前呈現(xiàn)給學生,并對預習要求加以解釋,讓學生明確預習的操作方法和步驟,使學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預習的盲目性。老師可以把預習要求列成提綱發(fā)給學生,在上面將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如了解作者背景、自學詞語、段落等明確地告訴學生預習什么內(nèi)容?什么時間預習?預習要達到怎樣的效果?
三、指導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強調預習重要性的同時,必須教給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的指導,并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預習中去,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初學預習,我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給學生用不同的符號把生字、重點詞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促使學生邊讀邊想邊動筆,并具體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圈出生字新詞、查字典,注上拼音,寫出解釋,讀頌課文;再讀課文,完成預習題;而后默讀課文,提出疑問。學生預習時,除了抄寫課文的詞句,重點,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把弄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并勇于提出新的問題,為上課時弄懂這些問題做好思想準備。
這里還要補充的是,在學習預習課文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各異,學生的情況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其實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應當是簡易實用的、愛用的;還應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但也不能太難或者毫無難度,讓學生失去預習的動力。
四、檢查評價
有的老師今天布置了預習的家庭作業(yè),第二天老師就不聞不問,既不檢查也不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就容易使學生認為老師也不重視預習的作業(yè),自己會松懈,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如果沒有檢查評價,預習也就是走走形式罷了。所以,對于預習,教師一旦布置下去,便應該及時了解反饋學生的預習情況,將預習的內(nèi)容,或檢查批閱或測驗或通過上課時的提問,通過各種渠道的檢查,使學生真正做到會預習。檢查預習情況后,對預習細致到位的學生應大力表揚,要呼吁有大家向她們學習,伴有一定的激勵制度。對沒預習或馬虎的孩子要找談話,詢問原因,并進行適當?shù)慕逃?,方能起到效果?/p>
實踐證明,通過有效的引導學生預習,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角。通過有效地課前預習,使我們的課堂變得快樂、輕松。普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學生被動的學變?yōu)橹鲃拥膶W。但是,如何讓學生愛上預習、學會預習、有效預習,從而讓學生重視預習,有效預習,讓預習為課堂服務,還是一個值得所有語文老師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