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今年夏天,我在五年2班教室監(jiān)考六年級畢業(yè)考試,第一座坐的是大名鼎鼎的樸××,我看著隔著一座之隔他,他答得很快,特別是作文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而且正好寫滿作文格。我懷著好奇的心理翻開他的卷子,清秀的字體立刻映入我的眼簾,跟我想象的“渾小子”一點也靠不上邊,特別是他的作文,令我心靈一震,他寫的是在課后英語班發(fā)生的一件事,同學(xué)們排節(jié)目,幾乎所有人都上了,只有他是配音,他感到不公平,連續(xù)搗亂三天,攪得大家不歡而散——這是他真實的心理!不僅使我想起了他剛?cè)胄5牡谝惶欤沂撬母卑嘀魅?,李×領(lǐng)著開家長會,我在外面領(lǐng)著孩子圍圈講故事,主角就是樸××,他聲音洪亮、思維敏捷,一個又一個惟妙惟肖、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這群剛才還在東張西望的孩
子,時隔六年,歷歷在目,是什么使他成為“腫瘤”,我們從他的作文里是否能體會出一二呢?我從包里習(xí)慣地拿出相機,想把他的作文拍下,寫個教學(xué)案例,可惜相機沒電了,錯過了機會,剛收完卷,我就跟一起監(jiān)考的王×老師談起樸××,字與人反差很大。王×老師一向城府很深,回答得很凝練,“德才兼?zhèn)?、德為先”?/p>
我還是想是不是我們的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某些方面沒有做好,導(dǎo)致孩子畸形發(fā)展。我喜歡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吸引我的不是主人公海倫·凱勒,而是伴她成長、給她智慧啟迪的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師本身也是殘疾人,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后,從不抱怨。讀完時心中有一股力量,共鳴的力量。
常常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汗顏,但還是相信愛心的付出總是值得的,不管這路有多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李×在我們常人眼里是個穿長衫的“怪物”,只曉天文、不知地理的,連個高中也考不上,一定是沒大出息了,又有誰能想到他能被多家大學(xué)聘為客座教授?三年級有個開了智障證明的小女孩李××,我在教學(xué)七巧板時,雖是一周一次課,但李××總是不忘帶,而且拼得還很快,有的老師說可能是她忘記拿出去了,天天放在書包里;有的老師說它可能回家練了,所以會。但不管怎么說,她是感興趣的,我分明看見她完成時嘴角向上翹,眼睛斜著看我,瞳仁都在笑。中午看我在看飯班,還是斜著眼與我交流,“可以拼七巧板嗎?”“當然可以!”那神情比我寶貝兒子小時精神多了。回憶我兒子小時候,讀課文像蹦豆似的,什么也不會,是王×一直傾心付出,才使他五年級突然頓悟,數(shù)學(xué)名列前茅。這又使我想起前不久《希望英語雜志》中講述一馴獸員是如何教會老虎表演的,老虎天生怕火,這名小伙子竟然把不同物種、不同語言的老虎改變習(xí)性,達到預(yù)期目標,令我折服!是我們的功沒下到還是我們的孩子比老虎的智商還要差呢?
這學(xué)期有幸聽趙偉主任說一中的教師為學(xué)生答疑,是主動放棄休息,下課鈴響在門口等學(xué)生,我兒子的老師是告訴學(xué)生他需要休息!好、壞教師在我們心中只是一個細節(jié)、一份責(zé)任!
海倫她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我們是不是要讓身邊的孩子也覺得他自己是幸福的呢?也因為他遇到的每個老師都是好老師!愿我們的教師對待我們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我們對待別人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