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立喜
摘 要:個性化閱讀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閱讀取向,它是閱讀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多元的閱讀目標、多元的閱讀評價使閱讀活起來,讓個性化閱讀充滿活力,閃耀出個性的光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讀這個多元的世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yǎng)
一、引導“悟讀”,培養(yǎng)學生“悟性能力”
“悟讀”應從“悅讀”開始。教學中,學生如果對文本有了興趣,有了期待,那么就會產(chǎn)生閱讀的沖動,從而給“悟”帶來動力。如,在教學《荷花》時,可引導學生品味“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要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努力,感悟到文章描寫的形象感。
二、鼓勵“演讀”,發(fā)揮學生表現(xiàn)能力
編者嚴謹挑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蘊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鼓勵學生以自己新的創(chuàng)意去表演讀,學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獲得新的啟示。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后,能初步形成對這個通話故事的整體感知,但對文中精當?shù)脑~、句和富有個性的語言還不可能有所領悟;能模糊地感知丑小鴨在遭受周圍的所有人的譏笑、嘲諷、欺負之后的孤單可憐,但是它沒有自卑,沒有氣餒,經(jīng)過他自己的努力、奮斗,最終變成了一只美麗、高貴的白天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終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三、巧設練筆,主動參與體驗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夭扇‰S堂練筆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感悟體驗作者的情感。如《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是一首很適合學生仿寫的詩歌題材,所以在學完課文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開頭,仿寫兩個或三個小結,學生寫得非常好,出乎我的意料,有個學生這樣寫道: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們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小朋友們再也不會,學不到豐富的知識;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辛苦的媽媽畫一個十分能干的機器人,讓媽媽再也不用,為家務活操心了;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筆,我要把華夏江山描繪得更加秀麗……這樣的訓練大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進一步促進語言的內(nèi)化和外顯。另外,學生間相互的交流,還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同時也讓“給予是快樂的、善良是高尚的”這一美好情感在學生心中深化。
參考文獻:
李桂華.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J].速讀:旬刊,2014(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