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
摘 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更多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到寫作及語言表達的一些知識,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閱讀能力也是評判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指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是學生學習、擴展知識的一種途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寫作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所以說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小學四年級學生經過了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在語文閱讀方面有了扎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樣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提高,很多學校的教室都已經配備了多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這些多媒體,讓課堂上不僅有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而且有圖片和視頻的展示,讓學生體會到多種感覺的沖擊,讓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學生先要閱讀課文內容,但是只通過文字的描述學生很難想象出火燒云的樣子,不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在課堂上給大家展示一些火燒云的圖片或是火燒云形成時的視頻,產生視覺上的沖擊,相信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課文了。只有先對文章有了理解才能從文章中吸收到知識,然后在寫作和其他語文學習中得到運用,并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二、立足于生活,豐富學生的閱讀世界
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的文章大多都來源于生活,記敘了生活中的景象或事件,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多觀察生活,有一雙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眼睛。在閱讀教學時立足于生活可以使學生根據生活現(xiàn)象更加透徹地了解文章內容,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講一講在生活中自己觀察過的小動物。在這個過程中會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地讓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時期。作為語文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安排好學生的發(fā)展方向,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