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霞
摘 要: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它影響著語文的聽說讀寫。一個人的詞語掌握得越多,語言就越豐富,語文水平就越高。反之,說話和寫作就缺少表達力。通過詞語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詞義,能夠達到自覺運用,能夠順利地進行閱讀和用詞,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研究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它影響著語文的聽、說、讀、寫。一個人掌握的詞語越多,語言就越豐富,語文水平就越高。反之,說話和寫作就缺少表達力。通過詞語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詞義,能夠達到自覺運用,能夠順利地進行閱讀和用詞,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詞語教學。
一、結合語境進行理解
詞語教學中,詞語的含義理解是首要問題,它對后面的詞語運用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那么如何理解詞語的含義呢?不能只看字典等工具書上的解釋,而要結合詞語所在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分析,這樣才能恰當而準確地把握詞語的深刻含義以及運用。因此,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詞語,讓他們盡量去融合文本語言環(huán)境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比如,我在執(zhí)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問學生“不約而同”的意思,學生查了字典后說:“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我引導學生結合周總理是人民最愛戴的好總理,人們對他去世的無比悲痛心情,應該怎么去理解這個恰當詞的意義呢?最后通過討論,一致感到應該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樣就能深刻理解了文本中詞語的含義了。我們要教給學生會分析詞語的方法,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更有利于促進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課文的速度。
二、演示實驗講解法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詞語靠語言解釋還達不到目的,這就要靠我們想出各種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比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在烏鴉用石子填裝水的瓶子后,“水漸漸地升高”里面的“漸漸地”一詞,單靠語言解釋就不如用實驗演示的方法好。我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親自看著器皿里的水隨著石頭的增多而升起來,最后他們就說了“漸漸地”就是有“慢慢地”的意思,比較恰當?shù)乩斫饬诉@個詞在課文中的含義。
三、要借助肢體動作解釋
在詞語教學中,很多詞的解釋要借助于人的肢體動作表情等進行解釋,相對來說更加恰當,更能說出它們的深刻含義。比如我在執(zhí)教《鸕鶿》一課的時候,課文在進行對鸕鶿和漁夫捕魚的時候,有一些動詞描寫:鉆、拍、跳、抓、擠、甩。若是用語言進行解釋就很費解,而教者用一些動作來表現(xiàn),讓學生想象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總之,我們在語文教學解詞中要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進行合理而科學的恰當解釋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提高語文詞語教學的效率。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