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
摘 要:近年交通事故中好意同乘案件頻發(fā),好意同乘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情誼行為,不構(gòu)成法律行為。在這樣的前提下,對這類糾紛的處理除了要合乎法理,也要具有可接受性,所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本文擬對好意同乘侵權中的歸責問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交通事故;好意同乘;歸責
一、好意同乘的涵義
1.好意同乘的定義
好意同乘并非法學理論上的名詞,它是好意施惠的一種,不同于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車輛所有人或駕駛?cè)藳]有義務,但為了他人利益而邀請或允許其無償搭乘車輛或運送物品的行為。
2.好意同乘的特征
第一,好意同乘行為一方為車輛所有人或駕駛?cè)耍仨毷菍囕v有運行支配權的人。好意同乘行為一方為車輛所有人或駕駛?cè)耍仨毷菍囕v有運行支配權的人,并且對車輛具有運行利益。車輛管領人具有運行支配的權利與運行利益,常見的好意同乘多數(shù)情況中機動車管領者就是車輛所有人,但也存在駕駛?cè)伺c車輛實際所有人分離的情況,筆者認為只要駕駛?cè)司哂袑囕v的實際控制,其就能作為好意同乘中的機動車管領者。
第二,好意同乘另一方為對車輛沒有控制力的他人。如果同乘者對車輛有控制力,那么同乘人即為車輛的實際使用人,就不能在好意同乘情況下解決同乘者和車輛運行者的內(nèi)部責任分擔問題,只以一般的道路交通侵權事故處理。
第三,好意同乘僅存在于無償搭乘的情形下。無償搭乘是認定好意同乘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兩者不是簡單的等同關系。好意同乘的“無償性”并不僅僅體現(xiàn)于外在形式,而是取決于同乘者支付的錢款是否足以構(gòu)成對價,只有在構(gòu)成對價的情況下,雙方之間才成立客運合同,雖然同乘人分擔燃料費,但車輛管領者要付出精力和時間,并且會造成車輛的損耗,因此不構(gòu)成對價。另一方面,無償搭乘也并非一定是好意同乘,比如免費的客運合同,持免費票的旅客享有與購票旅客同等的合同權利。
第四,好意同乘的內(nèi)容可以是運送人或者物。在好意同乘機動車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同乘人的人身或財產(chǎn)遭受損失,都可以向負有責任的機動車管領者要求賠償。
第五,在好意同乘中,車輛管領者不負有運送同乘者或其貨物的義務。這種義務包括不具有法定的義務和約定的義務。法定的義務,比如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依法對特定的人或物有運送的義務,機動車管領這對同乘人負有這樣的義務,顯然不構(gòu)成好意同乘。約定的義務,比如家具賣場向買受人提供售后的家具運送服務,這樣視為部分合同內(nèi)容,不為好意同乘。
第六,車輛管領者必須出于“好意”?!昂靡狻钡牡谝粚右馑际?,同乘人乘坐運行者的車是經(jīng)由機動車管領者邀請或者其同意?!昂靡狻钡牡诙右馑际?,機動車管領者必須是出于給他人提供方便的目的而非盈利性的。但這不排斥運行者在為他人利益考慮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比如機動車管領者出于要節(jié)省油費的原因,搭載順路的人同行,讓對方分擔部分油錢。
二、學界關于好意同乘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的觀點
好意同乘侵權行為下,關于當事人雙方法律責任承擔問題,目前有學界下幾種做法。
1.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好意同乘是一種好意施惠行為,機動車主的目的是助人為樂而非其他經(jīng)營性的目的。助人為樂的行為并不意味著好意人就可以因此而漠忽視搭乘者的利益,不盡合理的注意義務。這種注意義務就是車輛所有人或駕駛?cè)怂袚熑蔚睦碚摶A。過錯責任原則下,行為人只要是存在過錯且造成他人損害,就應當對此損害承擔責任。
2.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即無論行為人有無過錯,只要是其實施的行為導致了加害后果,就需要對損害后果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不管搭車人是有償還是無償,也不管車輛駕駛?cè)耸欠翊嬖谶^錯,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損失都可得到賠償。
3.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主要是在好意同乘雙方均無過錯的狀態(tài)適用的。在雙方都無過錯的情況下,基于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在考慮原告和被告財產(chǎn)狀況及其他具體情況后,根據(jù)公平的理念,責令被告對原告承擔適當?shù)馁r償責任,彌補原告所造成的損失。根據(jù)公平責任原則,需要法官充分有效發(fā)揮自由裁量權,因此對法官要求比較高,法官不僅需要對法條有充分的掌握,還要對法律的精神有很深的研究。
三、司法實踐中應采取的歸責原則
目前,國內(nèi)立法對好意同乘侵權行為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對于好意同乘致同乘人損害,我們能肯定的是好意同乘過程中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屬于民事侵權。首先,根據(jù)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和侵權責任法第六條關于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等原則的規(guī)定,好意同乘所產(chǎn)生的侵權責任,法律并沒有特別規(guī)定為無過錯責任,因此,它應屬于一般民事侵權,是一種過錯責任。其次,好意同乘致人損害發(fā)生在交通事故中。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只有在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時才推定機動車有過錯。車內(nèi)人員受到損害時,卻沒有類似的過錯推定的規(guī)定。因此,對于車內(nèi)人員的侵權責任,依然是適用于一般意義上的過錯責任原則。最后,對于好意同乘發(fā)生交通事故,雖然同乘人對于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并無過錯,但由于運行人搭乘同乘人并未收取任何費用,是一種無償行為,也是一種助人為樂的行為,為鼓勵助人為樂的行為,應酌情減輕被告的賠償責任。
因此,筆者認為應采取過錯責任原則作為處理此類交通事故侵權的主要原則,同時歸責的過程中兼顧公平,根據(jù)具體案情適當減輕車輛駕駛?cè)嘶蛩腥说馁r償責任。
參考文獻:
[1]王長發(fā):《好意同乘及其債法規(guī)制》,載《法治研究》2010年第11期
[2]陳琰:《淺談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重大過失”與“一般過失”的認定》,載《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12月第4期
[3]程嘯:《論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4]韓世遠:《免責條款探討》,載《當代法學》1993年02期
[5]劉曉蕊:《論風險自負對好意同乘中利益失衡的救濟》,載《法制與社會》2009年第24期
[6]熊守毅:《淺論好意同乘及其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載《法制與經(jīng)濟》2011年第12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