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克良
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學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大學排球教學課程當中運用分層互助教學法實施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排球這門課程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本文就是對大學排球教學中應用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和研究,對相關問題進一步探討,以求提高學大學排球課的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排球教學;互助教學模式;分析;探討
在大學排球教學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層互助教學模式能夠根據(jù)教學目標,將學生依據(jù)個體差異的不同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排球教學,并對每一層次的學生提出具體的適合的教學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自己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實質就是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1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概述
1.1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概念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就是指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差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為每一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和指導,提高學生排球水平。并且教師在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當中要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采納和給予指導,使各層次之間形成以互助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1.2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理論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分層次進行教學,另一部分是分層互助學習,這兩部分結合我國現(xiàn)代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分層互助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證明學生之間不僅存在著個體差異,也存在著共性的東西。因此,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基礎水平的不同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將同一層次的學生歸為一類,為其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而分層互助教學,就是在對學生分層的時候采取強弱搭配的方式。這樣做,就能夠讓同一層的學生之間互相學習與幫助,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1.3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指“根據(jù)體育教學中的整體因素,不同層次學生之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和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質量,以此來達到對學生社會性培養(yǎng)的作用。而這種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重點強調同一層次學生與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同時還要注重層次之間的競爭力。第二是需要把同一層次的學生放在同等的學習環(huán)境下,讓其進行公平學習、公平競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三是要促進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進而培養(yǎng)學生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1.4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指導目標
我國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指導目標是指:“在實施分層互助教育模式的過程當中,要著重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學習和合作的能力,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痹诖髮W的排球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分層互助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基本層次和高等層次。對于基本層次的學生安排學生學習排球理論知識,然后學習基本的使用排球的技法。而對于高等層次的學生,教師除了為其鞏固其基本理論知識之外,主要應著重對排球技巧進行訓練,開闊學生的排球知識的視野。
2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大學排球課程中的實施應用
2.1 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下,排球教師在教授排球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在一個班級里,學生的排球基礎和排球水平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教師不考慮每個個體的差異,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排球教學,雖然可以提升全班學生的排球水平,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排球水平不一樣,這樣做就滿足不了學生個體對排球發(fā)展的需求,這對于個別學生的排球水平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大學排球課程當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排球基礎和排球水平,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對于理論知識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加強其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排球技巧掌握不夠的學生,就要加強對其排球技巧的訓練。同時教師也應該提倡一幫一的行動,讓排球技巧好的學生幫助排球技巧差的學生,讓學生之間形成強弱搭配的良好學習模式,讓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排球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也讓排球水平好的同學得到了進一步的排球訓練,并且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促進了自身素質的提升。
2.2 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必須堅持動態(tài)化原則
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當中。在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隨著具體實施情況的變化隨之變化發(fā)展,這也就要求在教學當中堅持動態(tài)化原則。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團隊之間的合作精神,應該經(jīng)常變動不同層次的學生人員,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調動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排球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必須堅持差異設計性原則
在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對排球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針對不同排球問題設計不同對策的原則。根據(jù)對排球課實際上課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問題:發(fā)球得分意識不夠、戰(zhàn)術意識不強、進攻之間隊員配合不好、攻防意識不夠、攻防轉換意識反應過度等問題。教師根據(jù)這些問題要設計差異性原則。首先教師針對學生排球發(fā)球意識不夠的問題,應該對學生進行發(fā)球理論知識講解和發(fā)球技術訓練的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發(fā)球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根據(jù)這些層次分別進行教學,對于較低層次的學生只要保證他們的發(fā)球可以過網(wǎng)就可以了,其他的排球訓練問題可以穩(wěn)步提高。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提高他們的發(fā)球水平意識,并要逐步提高他們的發(fā)球水平技巧。對于較高層次的學生則要訓練他們的發(fā)球難度、發(fā)球戰(zhàn)術。三種層次的發(fā)球教學內容也必須要堅持差異性設計原則,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發(fā)球方法。其次針對學生戰(zhàn)斗意識不強的問題,也可以根據(jù)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高層次的學生要考慮對手情況、球場上的隊員位置以及戰(zhàn)略的規(guī)劃。中等層次的學生要固定強化幾種專門的技術打法,通過不同戰(zhàn)術的實驗來提高自己的戰(zhàn)術意識。低層次學生只要采用一兩種戰(zhàn)術進行模擬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戰(zhàn)術意識。
3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改革,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在大學排球課程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必須要與因材施教的原則相結合,還要堅持動態(tài)化原則和差異設計性原則,形成良好的教學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進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侯玉鷺,黃釗林.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體育院校排球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01): 90-92.
[2] 蘭樹茂.大學排球教學中分層互助教學模式的實施[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