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波
摘 要: 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教師工作的重點之一。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幼兒教學中開展角色游戲,最終達到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角色游戲 幼兒 同伴交往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學前教育對于其智商與情商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教師對此應該給予高度重視。
一、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誤區(qū)與改進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qū)。這些誤區(qū)的存在,影響了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效果,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初步改進。在這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誤區(qū)即為幼兒教師對于“角色游戲”概念的混淆。幼兒教師在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的時候,通常采用角色游戲方式進行培養(yǎng)。但是由于幼兒教師對于其概念的混淆,自以為角色游戲即為簡單的游戲,從而僅僅是讓幼兒進行簡單的嬉戲與玩耍。這樣雖然達到了讓幼兒精神放松的效果,但是距離提高他們同伴交往能力還差得很遠。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現(xiàn)象,教師首先應該補充自己的專業(yè)教育知識,然后開展相對應的有效角色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帶領(lǐng)幼兒走出教室,開展“丟手絹找朋友”的角色游戲。幼兒教師幫助幼兒在扮演“丟手絹的好朋友”角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他們的同伴交往能力。
二、角色游戲在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提高他們的同伴交往能力。同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開展角色游戲的形式進一步強化教育效果,所以角色游戲的開展對于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
1.開展角色游戲教育,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幼兒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的過程中通過開展角色游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幼兒活潑好玩的天性,使得幼兒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其他同伴進行正常交往,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種角色游戲的開展一方面打破了常規(guī)的幼兒教學模式,充分釋放了幼兒愛玩的天性,使得他們在盡情的游戲過程中得到身心放松。另一方面,角色游戲的開展有效地解決了幼兒教師如何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這一問題,最終有效地促進幼兒情商的順利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開展“醫(yī)生與患者”的角色游戲,并把幼兒分成兩兩一組,讓他們分別扮演“醫(yī)生”與“患者”。同時幼兒教師在“醫(yī)生”給“患者”看病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應該如何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與行為交往,幫助幼兒提高自身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從而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開展角色游戲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
幼兒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的正常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時開展角色游戲,不僅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而且對于幼兒合作意識的提高是一種培養(yǎng)。當今社會是一個合作競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從與他人的合作競爭中獲利,這種合作意識應該從小培養(yǎng)。幼兒教師開展角色游戲培養(yǎng)幼兒同伴交往能力也是一種對他們合作意識的加強。所以幼兒教師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均具有很大幫助。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企鵝過河”的角色游戲,以此達到提高他們合作意識與同伴交往能力的目的。在游戲中,幼兒教師首先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讓每一個小組中幼兒的腳共同套在“企鵝”的大腳掌上并給他們套上一個大的企鵝套裝。緊接著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同時邁出自己的腳,只有小組中的幼兒齊心協(xié)力,才可以讓自己扮演的大企鵝快速跑動起來。幼兒教師利用這種角色扮演的游戲幫助幼兒明白只有通過自己與同伴之間的溝通與交往,才能共同發(fā)力讓大企鵝跑起來,從而達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的目的。
三、培養(yǎng)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時開展角色游戲的注意事項
幼兒教師為了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開展角色游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還可以幫助他們在歡樂的游戲中學習為人處世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幼兒教師需要更加優(yōu)化角色游戲的細節(jié)處理。以下是幾項在開展角色游戲時的注意事項,可供幼兒教師進行教學參考。
1.幼兒教師積極參與到角色游戲中。
許多幼兒教師在開展角色游戲培養(yǎng)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時候,僅僅是作為一個觀看者看著幼兒進行相關(guān)的角色游戲。他們不知道如果這樣的話,幼兒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引導作用就會被扼殺,反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幼兒教師在開展相應的角色游戲時,應該積極地與幼兒一起參與到游戲中。同時他們在游戲中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教育水平及引導作用,幫助幼兒不斷提高自身的同伴交往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在開展“老鷹捉小雞”角色游戲時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并親自扮演“母雞”的角色保護身后自己的“小雞”。在這個角色游戲中,“母雞”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帶領(lǐng)自己的“小雞”躲避“老鷹”的追捕。同時各位“小雞”在躲避危險時需要互相幫助,這也從側(cè)面提高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同伴交往能力。
2.重視角色游戲的總結(jié)與評價。
角色游戲的開展不僅是為了一時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而且對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提出較高要求。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從長遠角度考慮,在開展完相應的角色游戲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總結(jié)與評價。幼兒教師對于游戲中表現(xiàn)比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使得這些幼兒為其他幼兒樹立榜樣,從而為今后的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角色游戲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chǔ)。同時在完成了一個角色游戲之后,幼兒教師需要對整個角色游戲的過程進行自我評價,保留優(yōu)秀的環(huán)節(jié)并優(yōu)化其中不足,以便之后的其他角色游戲可以順利進行與完成。
角色游戲在培養(yǎng)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而且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優(yōu)秀教學方法,從而使得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情商與智商得到較大提高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妍君.“孩子別怕”——淺議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2).
[2]郭筱琳.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問題的影響:心理理論的中介與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05).
[3]張璐璐,高東慧.班級幼兒同伴交往的特點與原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