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波
(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
淺析思政教育工作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
曹波
(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本文針對現(xiàn)今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踐認識,從教學自身角度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改革方法
(一)有較強的獨立性,但自身控制能力差。高職院學生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其專業(yè)技能為主,由于其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接觸較早,相對于一些高中生來說較為成熟,自身獨立性較強。在剛步入學校之后,各種新鮮事物和新的生活環(huán)境,外界的各種誘惑與其自身個性的成熟與發(fā)展的矛盾愈漸突顯出來。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這些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身強烈的存在感,往往會不顧一切,甚至以對抗極端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二)對學習不感興趣,知識基礎差強人意。高等職業(yè)院校招生主要的對象是一些文化課成績較低的中專生、職高生、技校生,還有一部分初中畢業(yè)的學生。這些學生文化課水平較低,心理素質較差,對挫折打擊的承受力較弱。尤其經常會與同齡人進行比較,看到同學學習成績比自己好,比自己優(yōu)秀,進入到名牌大學學習,心里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自卑感,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灰暗的,甚至有些學生自暴自棄。特別面對當前社會一些企業(yè)單位盲目注重高學歷而忽視個人的實踐綜合能力,就業(yè)形勢的異常嚴峻,給這些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其身心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陰影,給其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學習動力不足,對自身專業(yè)認識模糊。高等職業(yè)院校目前專業(yè)設置相對較多,一些專業(yè)交叉性較為明顯,使得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專業(yè)方向把握不明確。導致其對于自身專業(yè)缺乏信心,對其就業(yè)前景不看好,擔心自己所學專業(yè)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缺乏學習動力。針對高職院校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做好準備,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真正有所改變。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相應舉措和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前者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黨團組織,輔導員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日常思政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后者以教師為主導,教學為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影響教學主體—學生,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枯燥的、理論性較強的思政知識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道德情感、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政治認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但當前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教學目標不明確,知識體系不完善,教學基本功較差,這些問題的存在,很難與學生產生相應的共鳴,長久以來,使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產生抵觸的心理。將其只作為自己在校獲得學分的工具,而并不會積極主動學習思政課的相關內容,產生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學??荚嚕ㄟ^之后就萬事大吉了這種錯誤的心態(tài)。
(二)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困難的有效方法。
1.根據院校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整合學?,F(xiàn)有資源,將平時上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起來,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F(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密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實際和本系統(tǒng)的實際”。[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想與行動相一致,與本學校與地方區(qū)域特色相結合的文化形式,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學生自身潛能。另外高職的思想政治教學應從強化學生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增強思想的指導性。使“學”與“用”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思想和實際就業(yè)的能力。
2.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學校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充實校園文化的底蘊,形成以校園文化為核心具有時代和地域發(fā)展特色的教育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式授課方式,緊密聯(lián)系時代發(fā)展主題,實施進行創(chuàng)新性課程內容改革。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性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尊重學生,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個人需要以及相應的情感狀態(tài)。學生應該學會像馬斯洛所說的“傾聽自我的呼聲”,通過學習產生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核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關懷及精神追求的尊重。[2]在師生平等原則基礎上,開展交流積極互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師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激勵和支持,在真誠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針對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對多學科的內容,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按照不同學科的解析內涵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知識體系進行統(tǒng)合,從個體心理、社會角色、政治導向以及道德范疇等方面進行課程設置。[3]結合當下形勢與政策、“兩課”教學、法律基礎等課程有針對性的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科學引導,促進其內化成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4]通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的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宣傳部門相關內容納入到教育當中,共同承擔相應工作。實際教育中,可以進行語言上的暗示教育,轉變批判式、直接語言說理,而要采用委婉的的間接暗示,通過“言它”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類比,進而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客觀認識,這樣能夠避免直接教育帶來的抵觸情緒。[5]通過各種宣傳手段,烘托氣氛,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通過相應的主題活動和實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我國未來人才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具有基礎性的引導作用。而這項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長遠的任務。要尊重規(guī)律,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那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將有實質性的突破,邁上新的發(fā)展臺階。
參考文獻:
[1]張耀燦 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人民出版社,2001
[2]袁鎮(zhèn)國 教育新理念 [M] 北京:教育學出版社,2002
[3]崔華前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路徑[J] 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12)
[4]楊鶴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J] 才智,2009(02)
[5]鄭永廷,張澎軍等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