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吳曉紅
摘 要: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項目化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全面素質。在項目化教學中,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項目化學習的實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自主能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 多元呈現 教學模式
一、項目化學習的背景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問題。一直以來,很多教師習慣于一種“線性”教學,其主要特點是:依照教學進度,選擇活動,組織材料,以對學生預期的行為變化的估計為目標而進行教學。這種線性教學有其價值。然而,這種由教師發(fā)動的教學難以在真正意義上滿足學生需要,活動的動機主要由教師誘導而不是由學生內在發(fā)動,活動的選擇權在教師而不是在學生,甚至可以說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被強制接受的。對學生來說,當學習來自外在的要求、強制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壓力,學生的學習體驗是痛苦的,而苦學是一種不能持續(xù)的學習行為。為此,我認為在不完全否定現行教育的前提下,在化學課中引入非正規(guī)活動,有益于改變教師主觀的教育弊端,并能促使教師的立場更多地轉移到學生角度。
傳統(tǒng)的老師繞著書本轉、學生跟著老師走的知識觀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抑制了學生選擇的權利,使學生不知道學什么、怎樣學,完全依賴于教師,逐步失去自我個性,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逐步下降,缺乏主動求知的欲望。
在此背景下,提出“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既非預定的線性教學模式,又非一般的教學計劃,而是師生共建的彈性課程與探索性教學。
二、“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的結構與操作
三、“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或環(huán)境
1.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
“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做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什么。教師提供足夠的機會,給學生更多自由和主動。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fā)言,養(yǎng)成認真聽取別人發(fā)言的習慣,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
2.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精神。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齡人之間的最容易進行心理溝通。如果將學生按“口”字行座位圍坐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則很容易形成個體與個體,小組與個體的交流,又由于小組人數少,學生心理壓力小,容易很自然地參與討論,大膽地發(fā)表不同見解。同學間彼此啟發(fā),互相激勵,從而不斷取得進步。
3.注重學生的智能差異,讓學生自己選擇操作方式。
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每個人的智能都有不同組合,有各自的優(yōu)勢智能。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好,有的學生想象能力比較好,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等等。針對學生的智能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由、自主地表現,不要給學生過多限制。
四、“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的思考
“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是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模式,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課的興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探索意識、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不僅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而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但是,也存在一些困惑:如課堂氣氛活躍了,但課堂紀律難以控制,往往在控制紀律的環(huán)節(jié)上浪費不少時間;本模式教學比較適合“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但對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等方面的內容教學效果不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