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各種知識的需求不斷增加,進而對于世界、星球的了解更加深刻。為了能讓孩子們跟上社會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孩子們的各個教育階段都是至關重要的。自然學科科學的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范圍很廣,對孩子們的影響很深。本文對于強力吸收各種知識的時代,簡單地分析用美學教育的方式來進行自然學科學科教學的合理性及創(chuàng)新措施。
【關鍵詞】自然科學 學科教育 美育方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86-01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各種知識的需求不斷增加,進而對于世界、星體的了解更加深刻。為了能讓孩子們跟上社會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孩子們的各個教育階段都是至關重要的。就拿中小學教學來說,這個時候的孩子們,記憶力強且不會在時間的長河里遺忘;不僅僅如此,從社會犯罪現(xiàn)狀和影響犯罪的因素(如心理、年齡等)等方面來看,中小學階段的教學對于預防犯罪來說作用很大。而作為涉獵范圍廣泛的自然科學學科,在各個教學階段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孩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自然科學學科中美育教學方式,對于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并把這種美發(fā)展到自己的整體素質(zhì)中去,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教學的涵義和特征
美育教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育方式的一種,也稱為美感教育或者審美教育[1]。美學教育的目的和落點就是人性與人格的完美結合,也是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形象詮釋?,F(xiàn)代教育觀念認為,對于孩子們的教育要從其自生生存發(fā)展出發(fā),讓性格完滿的理想目標得以實現(xiàn)。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藝術的對象創(chuàng)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得大眾”,這正是審美教育的完美體現(xiàn)。審美教育主要有能動性強,能夠怡情養(yǎng)性等特點,它是通過引起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出他們內(nèi)心對美的體驗,并通過語言等方式表達出來。
三、自然學科科學的內(nèi)涵
自然學科科學是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學科科學的總稱,它的范圍極其廣泛,主要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空間科學、天文地理科學等學科。自然學科科學的教學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有不同的內(nèi)容,如在小學教學階段,主要是了解天文學中關于天體的基本知識,簡單認識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實驗的工具;在中學階段,可以了解到物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或者化學中物質(zhì)反應的緣由或者是地理科學中關于地質(zhì)運動等方面的知識[2]。
四、美育在自然學科科學中的運用
現(xiàn)今,為了讓孩子能夠很好地跟上社會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家長們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幫他們報上各種輔導班、藝術班。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孩子們感到反感、恐懼甚至是厭惡、惡心。其實在孩子的各個教學階段都是有適合其年齡、心智的教學課程,但是家長們的這種方式總是在揠苗助長,讓孩子們對本來充滿藝術之美、科技之美、創(chuàng)造之美的各個學科的科學感到厭倦恐懼。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那么在如此情境中,如何有效地抑制揠苗助長之態(tài),如何挽救被僵化和固定了的審美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掘呢?以自然學科科學為例,美育是有效途徑之一,這是有依據(jù)的。
首先,審美教育有極其悠久的歷史依據(jù):春秋時期的莊子在其《天下篇》中倡導“判天地之美,折萬物之理”,到近代的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中,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在人們的心中也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次,在教育理論方面,許多教育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們,都對審美教育放進日常教學這一方式進行了肯定。因為,他們認為,美育是以尊重學生心理和智力發(fā)育為前提。用各種活潑有趣多樣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們,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他們潛力,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進而促進人格的完整。
最后,在近現(xiàn)代教育中,不管是教育理論上還是實踐教學中,都能看到審美教育的影子。例如,在物理課上做自由落體試驗;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列舉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地貌;在生命科學中做植物切割、顯微鏡觀察等活動。這些生動形象的課堂講解,戶外采生的切身體驗,有趣便捷的實驗,氛圍良好的師生交流等等,都是審美教學的具體應用。因為審美教學是通過形象、立體的實物或者是生動地講解等方式把抽象的學科科學變?yōu)楹⒆觽兡軌蚶斫獾木唧w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美、自然美和心靈美。
五、結語
在社會經(jīng)濟、科學知識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習的而數(shù)量而忽視學習的本質(zhì)和質(zhì)量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應目前的教學的發(fā)展,更不符合新課標的對教學的要求。那么我們就需要用審美教學的方式來緩解目前教學發(fā)展的尷尬境地,從而促進教學的改革,進而培養(yǎng)出性格相符的學生。在自然學科科學教育中,審美教育是把孩子們的情感體驗與教學和社會發(fā)展有機結合,還可以通過視、聽等方式對美好的事物進行感受,并通過他們自身的情感判斷,去深刻地認識世界的內(nèi)部和外部,不僅僅是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是對學生的負責,促進其人格完整,達到理論界關于審美教學的最終目標——人性與人格的完美相融。
在現(xiàn)今的審美教學中,不僅僅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智力來量體裁衣,有針對性地教學,還應以學生日后走出學校后的生存和發(fā)展為前提,多費心血地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們的情感變得豐富,由內(nèi)自外地抒發(fā)其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進一步地促進人格的圓滿。
參考文獻:
[1]李方晴,姜曉華.美育與學校教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