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敏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情感激發(fā),教師首先要優(yōu)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教師還必須在備課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課文,仔細挖掘每篇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在輕松、自然、活躍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54-01
成功的教育教學都離不開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調動和利用情感因素,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情操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情感激發(fā),教師首先要優(yōu)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其次,教師還必須在備課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課文,仔細挖掘每篇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課要靈活機動,積極探索運用不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輕松、自然、活躍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fā)展,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一、教師要優(yōu)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
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fā)展和培養(yǎng)好別人的情感?!北R梭也指出:“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鼻楦芯哂袀魅拘?,教師的情感能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在上課時,我們絕不能只是把語文課當作工具課,把語文訓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以至于把活活的語文教材講“死”,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嚴重影響語文課應有功能的充分發(fā)揮。其次,要主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人曾說過: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開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經失敗。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善于把自己對于教材的感受和對于生活的情感體驗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的思想與認識聯(lián)系在一起,產生情感的共鳴,課堂教學就會激情綻放。
二、備課要吃透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
《新課標》反復強調,教學課文時一定要仔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不僅體現(xiàn)了人文學科的特點,也為小學語文教學達到《新課標》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目標展示了一條有效途徑。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學的綜合,具有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功能,無論是繪景狀物還是敘事寫人,都飽含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師只有在備課時認真體會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用真情掀動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被深深感染。此外,在教學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課型,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教師只有在認真?zhèn)湔n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嚴格依托文本,準確渲染一種情境,或愉快,或悲哀……有效地引領學生順著這種情境去深入地學習課文,讓教師的情、學生的情、作者的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培養(yǎng)。
三、上課要靈活機動,善于運用不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鮮活、靈動的學習平臺,絕不能一成不變地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和生吞活剝地接受吸納語文知識。只有探索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打動他們的內心世界,實現(xiàn)真正的有效教學。
1、運用語言激發(fā)感情。首先是用情感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將文字表達的情感變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聲音。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除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進一步滿懷感情地范讀,讀出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边@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的“情感王子”——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達成情感的契合。如果學生能夠聲情并茂、恰如其分地運用感情朗讀,那么說明學生對課文已經理解,那么閱讀也隨之被學生所深愛,成為他們無限的樂趣和不斷的追求。其次是用體態(tài)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眼睛是心靈之窗,臉面是心靈之鏡。師生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tài)是一種動態(tài)的無聲語匯,它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顯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情感線索,恰如其分地幫助學生運用面目表情、動作神態(tài),直觀、形象、真切地進行情感體驗,產生共鳴。
2、用藝術手段激發(fā)學生情感。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課中某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運用于語文教學,使得課文描寫的形象變成仿佛能看到、聽到、觸摸到的形象,就能使他們的感受更真切。例如,用圖畫再現(xiàn)課文內容;用音樂渲染與課文相似的氛圍,幫助學生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用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在情感的體驗上得到很好的滿足。尤其是某些特色課文,比如童話故事,可以運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讀體驗情感。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喜、怒、哀、樂隨文章的情脈而發(fā):有的音量適度,快慢適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潤心田。通過朗讀,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情趣,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常常重理智控制,輕情感溝通。而新課程理念強調從理性與情感統(tǒng)一的高度來駕馭和實施教學活動。情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催化劑,能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應,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學生的情感熏陶,讓學生在輕松、自然、活躍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fā)展,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