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
?
鳳凰山江鎮(zhèn)苗族學生的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
趙 燕
【摘 要】通過實地問卷調查和訪談,山江鎮(zhèn)苗族學生進行了有關語言態(tài)度的研究。研究表明,山江鎮(zhèn)學生,他們在情感上對本民族語言有著深厚的感情,但也對普通話有強烈的認同感,也認識到學習普通話以及本民族語言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鳳凰山江 苗族學生 語言使用 語言態(tài)度
山江鎮(zhèn),苗語中稱作叭咕,位于鳳凰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鳳凰縣兩大苗族聚居地之一,地處鳳凰縣的中心腹地,山江鎮(zhèn)轄15個村寨,60多個自然村落,總人口為11582多人,苗族占99%以上。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全國的通用語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而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大部分使用方言或本民族語言。而目前針對湘西地區(qū)少數民族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使用研究極其匱乏,僅有瞿繼勇《湘西地區(qū)苗族的語言使用與語言認同》和《湘西地區(qū)苗族語言態(tài)度探析》兩篇。
此次調查以鳳凰山江鎮(zhèn)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樣本總數為100,回收樣本100,樣本合格率為100%。其中,男生有58名,女生有42名,訪談時約請了25名同學。
語言使用是一種語言行為,是社會個體用超過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
語言使用場合
由此表可以看出,苗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與家庭成員之間交流用苗語比較多,比例高達50%以上,尤其是在與祖父母交流時,高達55%,但與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之間使用苗語的比率是不斷下降的,這說明苗語的使用范圍是不斷減小的。與祖父母之間基本不使用普通話。而方言的使用比率在與兄弟姐妹之間比較高。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有8%的人使用普通話,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發(fā)現這些人都來自于城市,父母職業(yè)都多為公務員或教師。這說明在苗語的使用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代際差異。在校園里,在苗族學生主要以普通話和方言為主,而使用苗語僅為5%,這表明苗語在校園的使用率比較低。在校園外,在縣級超市,方言的使用率高達72.5%,普通話的使用率為27.5%,基本上不使用苗語。在趕集中,苗族學生則以使用苗語為主,使用率高達70.2%,其中夾雜方言和苗語的混合使用,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話。在本族人交流時,則以苗語為主,比率高達79.6%,苗語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以方言為輔助。在與陌生人交流時,以方言為主,比率高達68.7%,這也分具體情況,如果對方說普通話,他們則使用普通話。如果對方說方言,他們則使用方言。他們幾乎不主動使用苗語。
綜上,苗族學生學校內外的語言使用情況來看,方言已經成為了他們除母語以為日常生活交流使用的重要語言。普通話的使用范圍也在增加,除了在校園里特定的場合,在縣級的超市和陌生人說普通話時,苗族大學生也使用普通話。而在苗語區(qū),封閉的苗寨,苗族大學生則仍以苗語為主。
(一)校園里苗語使用情況
(二)家庭里苗語使用情況
從此表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在家庭中主要使用苗語,這與他們的居住地有一定的關系,他們一般都住在偏僻苗寨,家族式小聚集,村寨里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族的族人,所以苗語的使用率比較高。苗族大學生對自己本民族語言苗語有強烈的民族情感,在自己家里基本上使用苗語,覺得使用苗語更有利于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傳遞情感。
語言態(tài)度又稱語言觀念,是指人們對語言的使用價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對語言的地位、功能以及發(fā)展前途等的看法。語言態(tài)度反映出社會成員對某種語言及其變體的態(tài)度,反映了該語言的社會地位。
語言態(tài)度的調查主要包括苗族學生對苗語的態(tài)度和普通話的態(tài)度。
(一)是喜歡苗語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50%的同學選擇普通話。在訪談中,同學們認為雖然苗語是母語,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苗語畢竟使用范圍狹小。但經過大學教育,他們認為普通話的使用范圍更廣,更好聽,更容易被人接受,有利于工作和學習。
(二)您覺得學習苗語的好處是
當問及學習苗語的好處時,有部分同學覺得學習苗語無所謂。但大部分同學覺得學習苗語有利于弘揚本民族文化,因為苗語是苗族的顯著特征之一。
(三)父母雙方是否是苗族
(四)家里人都說苗語嗎?
由此表可以看出,苗族學生的苗語作為母語來源,都是由祖父輩傳承而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父母雙方都不會或父母一方會,其比例高達10%。通過訪談得知,被調查者對自己未來配偶的民族沒有要求,希望順其自然。但是他們的父母對子女的配偶卻有不同的態(tài)度:來自城市的父母,大多聽由子女個人的意愿,持開放的態(tài)度,更具理性;來自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的父母,大多數希望子女的配偶最好是苗族,他們認為是本民族的話有利于交流溝通和家庭生活,他們對婚姻持保守態(tài)度,對外族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五)您覺得學好普通話的好處是
由此表可以看出,普通話更具有實用性,所以,普通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提高,這與學校在普通話方面的積極推廣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也說明他們對普通話比較認同。
(六)對自己的普通話是否自信
從此表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對自己的普通話表現出自信,比例高達40%,通過訪談可以得知,這些對自己的普通話比較自信的學生基本上是來自與城市,長期在城市生活,父母一般不會說苗語。而對自己的普通話不自信的被調查者比例占到30%,通過訪談可以得知,這些學生基本來自偏僻的農村,父母基本不會說普通話,他們小學畢業(yè)前基本不會說普通話,初中從農村出來,面對陌生的城市里的環(huán)境,他們既要學習英語也要學習普通話,由于學習普通話的時間比較短,以及普通話使用的場合比較小,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對自己的普通話不自信。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發(fā)現,這些對自己普通話不自信的被調查者大部分來自于農村,課題老師講授用普通話,他們需要使用普通話融入班集體。
(一)是否覺得會苗語的越來越少
在當前國家積極推行普通話的政策的背景下,大多數同學都表示對苗語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擔心,他們大多數認為會說苗語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在訪談中有同學認為苗語會消失。在訪談中,問到他們具體的如何保護苗語的措施時,同學們則大多數認為應該源頭做起,應該積極建設雙語學校,推行雙語教育。
(二)是否會教子女苗語
當問到是否會主動教自己子女學習苗語時,不管是從數據中還是從訪談中,可以發(fā)現大部分同學會教授自己子女苗語,使自己本民族的語言能夠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在訪談中,他們紛紛表示,對苗語未來發(fā)展的擔憂,由于大量漢語借詞進去苗語,他們很多父輩知道的苗語詞匯,他們這一代早已不用或消失,由于使用苗語的環(huán)境有限,他們雖然自己在未來會有意識的教授子女苗語,但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苗語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qū),苗族學生作為兼通普通話和苗語的雙語人或多語人,他們在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中,基本上保持著積極理性的語言態(tài)度,在積極學習普通話和英語(或其他語言),接受不同的文化,同時又肩負著保護和傳承本民族語言的艱巨任務,他們預感到苗語未來可能越來越少的困境,希望政府和各界能拿出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苗語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戴慶廈.語言調查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鄔美麗.語言態(tài)度研究述評[J].滿語研究,2005.
[3]劉虹.語言態(tài)度對語言使用和語言變化的影響[J].語言文字應用,1993.
[4]瞿繼勇.湘西地區(qū)苗族語言態(tài)度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2.
[5]王遠新.論我國少數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
作者簡介:趙燕,女,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